“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強國,農業的發展在古代也尤其重要,華夏五千年的文明中,古人的智慧是不可忽視的。
在西漢時期,農業的發展已經開始使用二牛耕作的方式,改革便于翻土犁壁,還使用了耧車進行耕種,大大的提升了耕種速度,推動了西漢的農業發展。
耧(lóu)也就是“耧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還有地方叫做“耧犁”和“耙耧”,。在現代一部分時期也使用了這種耕種方式,隻不過已經升級到了用鐵制作或者其他材質,而且也更加智能。
耧腿下面還有個金屬的耧铧,耧铧向前行進時,便把土層向兩邊翻去,種子随即漏入,耕種時間長久的人從而總結出經驗,通過晃動碰撞耧幫子的頻率和聲音大小就能知道一畝地中了多少種子呢。它可以播種大麥,小麥,大豆和高粱等等。
用耧車的時候都是使用牛拉車,還有一些作物會用人拉,在用牛拉耧車播種的時候,還需要一個人牽牛和一個人扶住耧杆,兩個人的默契配合,牽牛的要控制牛的拉車的速度快慢,和地到頭的時候要控制牛拐彎,這個位置的人叫做“幫耧”,如果用人拉的時候就不需要了,自己就控制了。主要角色就是後面扶住搖晃耧把的人,是由他來掌握播種的速度和密度。
耧車的發明方便了一代又一代人,用一頭牛拉着耧車,耧腳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播種,同時進行覆蓋和鎮壓,一舉數得,省時省力,有了這樣的耧車,播種速度日益提升,在古人的指揮下,耧車也在一步步改進,農業也在逐步提上,叮叮當當的犁聲,随着古人的智慧,種出一片片金黃色的水稻,高粱和玉米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