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了要喝水、病了要喝水......可見喝水對身體的重要性和好處,不過你有沒有這樣的疑惑,别人喝再多水也沒見往廁所跑,而自己喝水還沒幾分鐘,就老想往廁所跑,難道真的是腎出問題了?
喝下去的水多久會變成尿?
這個過程,正常情況下是30-45分鐘。但這僅僅是正常情況,因為水變成尿會受到體内是否缺水、溫度、情緒和活動量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時間并不是太固定。有研究顯示,這個過程最快是6-8分鐘,最長也不會超過120分鐘。所以,水變成尿的時間基本上維持在6-120分鐘。
一喝水就想排尿是腎不好?
一般說到尿頻,絕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腎虛。腎虛是個十分不友好的詞,所以不少人即使尿急也刻意控制着。其實,大部分尿頻和腎沒太大關系。一般隻有尿頻和尿常規檢查中尿蛋白高的同時,腎才可能有問題,所以不必一尿頻就想到腎虛。
喝水多卻很少上廁所說明腎好?
喝水很多,但是去廁所的次數卻很少,這種情況與長時間憋尿有關,因為膀胱具有彈性,如果有長期憋尿的習慣,就會使膀胱的容積逐漸增大,膀胱儲存的尿液增多,上廁所的頻率就會下降。但是長期憋尿會導緻尿液回流到腎髒,對腎髒造成損傷。
一喝水就想排尿,到底是怎麼回事?
天生膀胱小。有些人天生膀胱就比較小,導緻儲存了一點點尿液都會覺得有負擔想要排尿,一喝水自然就想排尿了。
喝水或排尿習慣。有些人平時不喜歡喝水,隻有等到特别渴的時候才去喝。長此以往,膀胱就習慣了缺水的環境。這個時候,如果突然有水分流入,尿意自然不可避免。
神經性尿頻。主要指心理因素,通常與緊張、焦慮等有關。比如參加重要會議、考試,此時越是緊張焦慮,尿頻的症狀就越明顯。
膀胱括約肌太松。尿液在膀胱中儲存到一定量後就會給大腦發送想要排尿的信号。正常情況下,膀胱括約肌都比較有彈性,所以尿液存儲量相對較大。但孕婦和産後婦女等,因産道損傷和盆底肌肉的松弛,導緻膀胱括約肌松弛。這種情況下,稍微積累一點點的尿液都會使膀胱括約肌感覺到負擔,接着向大腦傳遞想要排尿的信号。
細菌感染。這裡指的是泌尿系統被感染,一旦泌尿系統被細菌感染就容易出現尿頻的現象。不過與此同時還會出現尿痛和尿不盡,所以沒有尿痛和尿不盡不需要太緊張。
血糖水平高。血糖水平高的人一般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也會減弱,尿液中糖分就會增多,與此同時尿液就增多了。所以,這個時候即使不怎麼喝水,也會頻繁上廁所。
溫馨提示:不要以尿多尿少來判定腎髒的健康,有尿意就趕緊去,别憋着。此外平時隻要身體健康,尿多尿少沒什麼大問題,但如果突然出現排尿次數異常或者尿量異常,就需要注意了,建議盡早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以免贻誤病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