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口腔颌面部正常解剖結構

口腔颌面部正常解剖結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08:52:56

口腔颌面頸部局部解剖

本單元内容較多,要求考生重點掌握:①腭大孔的體表标志;②咀嚼黏膜的4種乳頭;③舌下區内容物;④舌骨舌肌淺面,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内容物。熟悉口腔境界及表面标志;舌的淋巴回流;颌面部的表面标志;腮腺咬肌區的境界及層次特點。了解頸部的局部解剖。

口腔颌面部正常解剖結構(口腔颌面頸部局部解剖)1

一、口腔的局部解剖

1.口腔境界及表面标志

(1)境界:

前壁為唇,經口裂通外界,後經咽門與口咽部延續,兩側為頰,上下兩壁分别由腭和舌下區組成(2000)。

(2)表面标志:

口腔前庭溝、上下唇系帶、頰系帶、腮腺乳頭、磨牙後墊(2000)、翼下颌皺襞、頰墊尖。

2.唇、腭及舌的解剖結構特點

(1)唇皮膚富于毛囊、皮脂腺和汗腺,是疖、癰的好發部位;淺筋膜疏松;肌層應對位縫合;黏膜下層有黏液腺,可發生黏液囊腫;感覺神經來自上下颌神經分支、運動由面神經支配。

(2)腭乳頭(切牙乳頭)是鼻腭神經局麻的表面标志;切牙乳頭、腭皺襞、上颌硬區及上颌隆突等制作義齒基托應注意結構特點;腭大孔在第三磨牙腭側,相對于腭中縫至龈緣之外、中1/3處,為腭大孔麻醉表面标志。

(3)舌背部分布有絲狀、菌狀、輪廓、葉狀四種乳頭,見口腔組織病理部分(2005)。

(4)下面有舌系帶,與發音及修複關系密切。

(5)舌的淋巴管引流分為四組:

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颏下淋巴結,另一部分至頸肩胛舌骨肌淋巴結;舌前2/3的邊緣或外側淋巴管,一部分至下颌下淋巴結,另一部分至頸深上淋巴結;舌中央淋巴結,彙入頸深上淋巴結,亦有注入下颌下淋巴結者;舌後1/3淋巴結,引流至兩側頸深上淋巴結。

3.舌下區的主要内容 

舌下肉阜兩側的舌下襞是舌下腺小管開口,也是下颌下腺管表面标志;口底黏膜深面從兩側向中線有舌下腺、下颌下腺管、舌下神經及舌下神經伴行靜脈、舌下動脈(2007)。

二、颌面部局部解剖

1.颌面部表面标志

(1)表面标志:

睑裂、睑内側聯合、内眦和外眦、鼻根鼻尖和鼻背、鼻底和鼻孔、鼻小柱和鼻翼、鼻面溝、唇面溝、鼻唇溝、口裂、口角、唇紅和唇紅緣、唇弓和人中點、唇峰和唇珠、人中、人中嵴、颏唇溝、颏下點、耳屏、眶下孔、颏孔、腮腺導管。

(2)體表投影:

耳屏至眼眶外下緣連線,為顴弓在顔面部表面标志;顴弓與下颌切迹圍成的半月形中點,為咬肌神經封閉及上下颌神經阻滞刺入點表面标志;耳屏至咬肌前下角附着于下颌骨下緣處的連線中點,為下颌孔表面投影。

2.腮腺咬肌區的解剖特點

(1)境界:

前界為咬肌前緣(2000),後界至胸鎖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後腹的前緣,上界為顴弓及外耳道,下界為下颌骨下緣,内側咽旁間隙,外側皮膚。

(2)層次内容:

腮腺鞘淺層緻密,深層薄弱,易形成咽旁膿腫;腮腺鞘上部與外耳道緊密相連,化膿性感染可在腮腺與外耳道之間互通。腮腺導管在顴弓下1.5cm穿出腮腺鞘,上方有面神經上頰支和面橫動脈,下方有下頰支,開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對頰黏膜上。

3.面側深區解剖特點 

前為上颌骨後面,後為腮腺淺葉,内為翼外闆,外以下颌支為界。由淺入深分層為:翼叢、上颌動脈、下颌神經與翼外肌。

三、頸部局部解剖

1.頸部的境界、分區及解剖特點

(1)境界:

頸部的上界即頭部的下界,為下颌骨下緣、乳突尖、上項線及枕外隆突的連線;下界為胸骨頸靜脈切迹、胸鎖關節、鎖骨上緣、肩峰和第7頸椎棘突的連線與胸部、上肢和背部分界。頸部又以斜方肌前緣為界,将頸部分為前、後兩部,後部稱為項部;前部稱為狹義的頸部,與口腔臨床關系密切,前部又以胸鎖乳突肌的前、後緣為界,将每側分為三部:由前向後依次為頸前(頸内側)三角、胸鎖乳突肌區和頸後(頸外側)三角。

(2)分區

①頸前區:

以舌骨為界,将頸前區分為舌骨上區和舌骨下區。舌骨上區包括颏下三角和左、右下颌下三角;舌骨下區包括左、右頸動脈三角和左、右肌三角。

②頸側區:

包括胸鎖乳突肌和頸後三角。頸後三角又被分為枕三角和鎖骨上三角。

(3)解剖特點:

頸部的外形可因性别、年齡及個人而有所差異,頸部可粗而短,亦可細而長。男性在頸前部正中可見明顯的喉結;兒童和婦女頸部皮下脂肪較多,故其外形較圓。

循頸部正中自上而下觸及舌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氣管頸段和胸骨上窩,兩側可觸及鎖骨上窩及胸鎖乳突肌。

2.頸筋膜的層次結構 

由淺入深:①頸淺筋膜;②頸深筋膜淺層;③頸深筋膜中層;④頸髒器筋膜;⑤椎前筋膜。

3.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及解剖結構特點

(1)境界:

上(下颌骨下緣);前下(二腹肌前腹);後下(二腹肌後腹);底(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上縮肌)。

(2)下颌下區手術切口常采用平行并低于下颌角及下颌下緣1.5~2.0cm處(避免損傷下颌緣支)。

(3)下颌下腺為下颌下三角主要内容物,下颌下淋巴結主要位于下颌下腺鞘内,口腔惡性腫瘤轉移時常将下颌下淋巴結同下颌下腺一并摘除。

(4)舌骨舌肌淺面,自上而下依次排列舌神經、下颌下腺導管及舌下神經(2003,2005)。

4.氣管頸段的解剖

(1)上接環狀軟骨,下平胸骨頸靜脈切迹與氣管胸段延續,長約6.5cm,6~8個氣管軟骨環。

(2)由淺入深為:

皮膚、頸淺筋膜、頸深筋膜淺層、頸深筋膜中層及其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狀肌。

(3)氣管切開應注意:

頭正中後仰位;3~5氣管軟骨環範圍内切開,不宜過深,以免刺傷氣管後壁,甚至誤傷食管;勿切環狀軟骨;不低于第5氣管軟骨環,以免引起頭臂幹損傷。

5.頸動脈三角解剖特點

(1)由二腹肌後腹、肩胛舌骨肌上腹和胸鎖乳突肌圍成。頸深筋膜淺層形成該三角的項,其底由咽中、下縮肌、甲狀舌骨肌及舌骨大角的各一部分構成。

(2)由淺入深:

皮膚、頸淺筋膜、頸深筋膜淺層。

(3)頸總動脈在頸動脈三角的下部,從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露出。在甲狀腺上動脈與舌動脈之間結紮頸外動脈時,若周圍解剖關系不清楚,就有可能誤紮頸總動脈,可引起同側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緻偏癱,甚至死亡,其死亡率可高達2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