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年輕時便心懷大志,二十四登科後,卻屢遭挫折,他被任命的都是一些像文林郎、開德府教授之類的“閑官”,不僅職位卑微,而是毫無實權,不久,陳與義解官歸田,兩年後才重新被任用。政和九年(公元1119年),詩人上任後不久,寫下了一首抒發懷才不遇的詩作,便是下面這首有名的《以事走郊外示友》。
這首七言律詩,意在抒發壯志難酬、不被重用的憤恨和牢騷,首聯向友人訴說自己的苦衷,颔聯表現自己凄涼的境遇,頸聯抒發心灰意冷的情緒,尾聯表現了奔波的勞苦和想要歸隐的情懷,全詩寫得層次分明,立意高遠,而且新巧沉着,頗多佳句,我們詳細來看:
以事走郊外示友
宋·陳與義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舊壯心違。
黃塵滿面人猶去,紅葉無言秋又歸。
萬裡天寒鴻雁瘦,千村歲暮鳥烏微。
往來屑屑君應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首二句回顧過往,并給出了消極否定的結論,“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舊壯心違”,這是化用了陶淵明的詩句“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是作者對自己前三十年追求功名的否定,而且強調今年更甚,充滿了悲涼之感,詩人特意用陶淵明的詩,或許也暗含了歸隐之意,可以說是為後文做了一點鋪墊。
颔聯“黃塵滿面人猶去,紅葉無言秋又歸”,詩人把人和秋有機的聯系起來,用秋“歸”反襯人“難歸”,表現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凄涼心情,而詩人以“黃塵滿面”形容自己,用“紅葉無言”襯托秋色,不僅形象地突出了人和秋的特點,而且對比鮮明。
頸聯是白描手法,寫景亦是抒情,“萬裡天寒鴻雁瘦,千村歲暮鳥烏微”,天寒地凍、歲暮千村,雁瘦、烏微,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蕭瑟的圖畫,這也是詩人心中凄涼和心灰意冷的表現。詩人用“瘦”字描寫鴻雁,突出了天氣的蕭瑟,用“微”字描寫烏鴉,則表現了夜幕中視野的朦胧,這樣的意境,更能增加人們茫茫徘徊之感。
末二句,抒發了詩人心中的情感,“往來屑屑君應笑,要就南池照客衣”,往來屑屑則黃塵滿面,這也是詩人疲憊不堪的原因,同時,君應笑,也點明了“示友”的主題,同時又暗含了一筆希望。南池照客衣,是化用杜甫“明涵客衣淨,細蕩林影趣”的詩意,杜甫西入秦州,雖然艱苦漂泊,但也對自然之景十分熱愛,所以總能苦中作樂,時時展現雅興,這種情懷,或許也是陳與義所佩服和标榜的,此處“訴說”給友人,讓我們看到了一抹俊雅之态,也算是對前文牢騷的一個轉折,所以結的很有韻味,也讓這首詩格調增高了一籌。
清代賀裳曾經在《載酒園詩話》中說:“陳簡齋詩以趣勝,不知正其着魔處,然其俊氣自不可掩。如……《以事走郊外示友》,‘黃塵滿面人猶去,紅葉無言秋又歸’……俱可觀。”這話不錯,陳與義這首詩,雖然是在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卻也能在細節處構成對立又統一的整體,頗具韻味,在宋詩中,算得上是不錯的一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