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姓在北宋時出了幾位極其了不起的人物,其中有這樣一位:
他編著的《圖經本草》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圖本草書,書中還最早最詳盡地記載了灰吹法煉銀。
他編著的《新儀象法要》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機械圖紙,繪制的星圖是曆史上流傳下來的全天星圖中保存在國内的最早星圖。
他寫了一首多達1400字的律詩,可能是中國最長的律詩。
他領導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台”,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
他被稱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
他不但是天文學家、藥物學家、詩人,還是傑出的政治家,連續在五位皇帝手下為官六十年,從推官做到縣令、知州等,最後做到了宰相。
這樣一個學科跨界,而且各學科成就突出,官場曆練幾十年不倒的人物,為曆史罕見。
他還侍奉祖母、母親,供養姑姐妹及外族數十人,并及時操辦他們婚嫁。即使因此使得自己的妻兒有時衣食不繼,但一大家子卻相處融洽,親密無間。
他叫蘇頌,一位智商、情商冠絕古今的大學者。
據說,“水運儀象台”制成後,蘇頌并沒有依照封建王朝的慣例,奏請皇帝命名,而是自己直接就命名了。
這還得了,蘇頌的政敵以此為借口來上書哲宗皇帝,欲置蘇頌于死地!說大宋王朝是以“火德”而興,而蘇頌稱這天文儀象為“水運”,與大宋是水火不容,水能滅火,很不吉祥。如果這項罪名成立,蘇頌的腦袋就得搬家。
幸得哲宗皇帝對蘇頌極為信任,以前有人在他面前非議蘇頌,他制止說:“蘇頌素明君臣之義,不要輕率議論這位國家的元老。”哲宗因此沒有深加追究,而且最後還賜名為“元佑渾天儀象”。
在福建廈門市同安區的蘇頌公園内,有一台按1:1比例仿制的蘇頌水運儀象台。這個水運儀象台可不是什麼模型,而是真實的、可以運轉的一座小型天文台。
蘇頌因“水運儀象台”的取名差點掉了腦袋,而比他小17歲并同年去世的好友蘇東坡也曾因“烏台詩案”的文字獄差點陪上老命。
蘇轼十歲的時候聽母親講東漢名士範滂為名節而不顧生死的故事,就問母親:“我如果想和範滂一樣,母親您答應嗎?”。
二十二歲時他參加科舉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睐,并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也十分贊賞,想選為第一,因為考生的名字是保密的,歐陽修擔心這可能是自己的門生曾鞏所寫的文章,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後才發現該文為蘇轼所作。
到了禮部複試時,蘇轼再以《春秋對義》取得第一。
後來蘇轼和弟弟蘇轍參加十年一度的制策考試,雙雙被錄取。宋仁宗讀了蘇轼兄弟的制策,大喜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
沒想到後來發生了“烏台詩案”,蘇轼因自己所寫的詩詞、奏章被人誣陷為譏諷皇帝,大逆不道而進了大牢,面臨砍頭。
當時,包括宰相司馬光在内的社會各界紛紛上書求赦,就連太皇太後、皇太後都為他求情。蘇轼的政敵、原宰相王安石向神宗皇帝上書說:“哪裡有太平盛世而殺文士的道理?”蘇轼最終撿回了一條性命,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據說,蘇轼在大牢裡等待最後判決的時候,他的兒子蘇邁每天去監獄給他送飯。由于父子并不能見面,所以就暗中約好:平時隻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決的壞消息,就改送魚,以便心裡早做準備。
一日,蘇邁因有其他的事情要處理,就将送飯一事委托朋友代勞,卻忘記告訴朋友暗中約定之事。偏巧那個朋友那天送飯時,給蘇轼送去了一條魚,蘇轼一見大驚,以為自己兇多吉少,便以極度悲傷的性情,給弟蘇轍寫下了兩首訣别詩。
“烏台詩案”之後,蘇轼來到黃州,居住在一所廢棄的軍營。經曆過“烏台詩案”的他心情郁悶,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作。
蘇轼在此墾荒種地,營建“東坡雪堂”,自号“東坡居士”。
我們的東坡居士與黃州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師來往。
有一天,他寫了一首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呈給佛印。八風是佛教用語,指八種境界: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禅師看後,淡淡一笑,在詩後面批了“放屁”二字,交待書童帶回給蘇東坡。
東坡見後大怒,立即過江來興師問罪。佛印禅師大笑說:“學士呀學士,您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怎又一‘屁’就打過了江?”
此後的蘇東坡幾起幾落,一生之中的許多時光在赴任和被貶的路途中度過,花甲之年甚至被貶到了需要渡海而去的海南島。
他在經過廬山時寫下了近三十篇詩章和數篇遊記,其中尤以《題西林壁》最為耐人尋味: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蘇東坡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一生于人、于事、于國、于家、于文、于藝,都發揮到了極緻。他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他還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和醫藥、烹饪、水利等技藝方面也有突出貢獻。
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看到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産。他動用民工二十餘萬疏浚西湖,并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也就是如今西湖的三潭映月作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中六橋相接,後人稱之為“蘇公堤”,簡稱“蘇堤”。
十分巧合的是,中國三處最有名的西湖都與蘇東坡有關,他在每個西湖都築過一條長堤。
被貶到當時稱為颍州的安徽阜陽時,對颍州西湖也進行了疏浚,并築堤。
被貶為遠甯軍節度副使駐守廣東惠州時,把所得的賞賜拿出來,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條長堤。
此外,廣東雷州的西湖原名羅湖,始建于北宋,自從蘇轼兄弟在此醉遊之後,羅湖才更名為西湖。當時,蘇轼從惠州貶到海南,途經雷州時,與貶到雷州的弟弟蘇轍見面,兩人悲喜交加,攜酒泛舟羅湖,盡興而歸。
蘇轼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被合稱為“三蘇”,父子三人都位列“唐宋八大家”。因此有了“眉山生三蘇,草木盡皆枯”之說。意思是說“三蘇”占盡眉山地脈的仙靈之氣,以至于草木都不旺。
蘇姓除了以蘇轼為核心的“眉山三蘇”外,還有以蘇舜欽為标杆的“中江三蘇”。
蘇轼11歲時,蘇舜欽去世,年僅40歲。蘇舜欽與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合稱“蘇梅”。但蘇舜欽是慷慨、豪邁、積極要求改變現實的詩人,他的詩歌熱情奔放,有别于梅堯臣詩的微婉古淡、含蓄深遠。蘇州市著名的滄浪亭就是蘇舜欽改建留下的。
蘇舜欽的祖父蘇易簡是北宋初期的狀元,官至副宰相,以文章知名。他撰寫的《文房四譜》中的《紙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關于紙的專著。
蘇舜欽的哥哥蘇舜元為人精悍任氣,工于書法,尤善草書。
出生于四川中江縣的蘇易簡、蘇舜欽、蘇舜元祖孫三人并稱為“中江三蘇”。
說到蘇姓知名的世家大族,西漢名将蘇建是繞不開的人物。
蘇建曾多次跟随大将軍衛青出征匈奴,因功封平陵侯,後來還以将軍身份建造朔方城。他的後裔派生出扶風蘇氏、武功蘇氏、藍田蘇氏。
蘇建的後代子孫中有唐太宗智囊團“十八學士”之一的蘇世長,武則天時期的宰相蘇良嗣,娶唐玄宗之女真陽公主為妻的驸馬蘇震等。其中最偉大的人物就是漢武帝時出使匈奴的蘇武。
當蘇武出使來到匈奴後,匈奴貴族采用各種方法威逼利誘,勸他投降。在遭到了義正辭嚴的拒絕後,匈奴單于将他流放到人迹罕至、荒原千裡的北海,也就是今天俄羅斯貝加爾湖邊放羊,并宣稱要等公羊生下羊羔,才放蘇武回去。
公羊當然生不了羊羔,蘇武因此被匈奴扣留了19年。
在被扣留的日子裡,蘇武經常以挖掘野鼠洞中的草籽為食,但他出使時所持的漢節卻從不離身,天長日久,節上的毛全都脫落了。即使這樣,也沒有動搖他對大漢王朝的忠心。
漢朝曾多次向匈奴索要蘇武,匈奴都撒謊說蘇武已死。後來漢使再次來到匈奴,秘密探知蘇武的下落,便對單于說:漢天子在上林苑中射下一隻雁,雁的腳上系着一封帛書,說蘇武現在就在北海。單于大驚,隻好允許蘇武随漢使回國。
趙郡蘇氏是蘇姓輝煌曆史的代表。東漢時出任過冀州刺史、并州刺史的蘇章,是趙郡蘇氏的開基遠祖。他的後代蘇則是曹魏名臣,官至東平宰相。
蘇則九世孫蘇綽是南北朝時期西魏名臣,創制計帳、戶籍等法,是“朱出墨入”這一記賬方法的始祖,與從兄蘇亮并稱為“二蘇”。
蘇綽的兒子蘇威是隋朝名相,曾經一度身兼五職,輔佐隋文帝多年,是當時“四貴”之一。
蘇威的兒子蘇夔是隋朝名士,尤其精于鐘律,著有《樂志》。
蘇夔的兒子蘇亶在唐太宗李世民時任台州刺史,他的女兒嫁給太子李承乾為太子妃。
蘇亶的兒子蘇瑰是這一脈蘇姓的頂尖人物,一直擔任要職,在唐中宗、唐睿宗時兩度出任宰相。
蘇瑰的兒子蘇颋是唐朝著名文學家,唐玄宗時擔任宰相,統領文壇。
唐代名相宋璟先後與蘇瑰、蘇颋父子同時為相,他曾高度評價這一對父子宰相。
在唐中宗時,曾經盛行過的一種特殊宴會,叫“燒尾宴”。公卿大臣官職升遷後,按慣例要舉行燒尾宴,招待前來恭賀的親朋同僚,并向皇帝謝恩。
燒尾宴的風習在唐代隻流行了二十年光景。這一看來奇怪的名稱,來源有三種說法:一是說老虎變成人時,要燒斷尾巴;二是說羊入新群,要燒焦舊尾巴才被接納;三是說鯉魚躍龍門,經天火燒掉魚尾,才能化為真龍。
蘇瑰升任尚書右仆射後,卻沒有舉行燒尾宴。有人當着皇帝的面問他:“蘇公升任仆射,沒有燒尾,難道是不高興嗎?”蘇瑰奏道:“如今糧價暴漲,百姓窮困,宮中禁軍還有三天沒吃到飯的,這都是在下不稱職所造成的,因此不敢舉行燒尾宴。”
我們說說蘇姓的來源。
夏朝中期,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的一個後代被封在有蘇,在今天今河南省輝縣境内建立有蘇國。有蘇國曆經夏商兩代,至商末被滅,有蘇人四散逃離。一支有蘇人東遷到今天江蘇省蘇州市一帶,一支北上今天河北省臨漳縣境内的蘇城,而留下來的的有蘇人則歸順了周朝。
歸順周朝的有蘇人首領叫蘇忿生,被周武王賜封建立蘇國,并擔任周朝負責刑法牢獄的官職。
蘇忿生是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蘇姓第一人。他審理獄案能明察秋毫,後世尊其為獄神。
春秋時,蘇國被狄人攻滅。其國人便以國名為姓,稱蘇氏。蘇忿生因此被蘇姓尊奉為得姓始祖。
到了戰國時期,蘇姓出現了一位留名千古的的勵志人物,他就是蘇秦,“懸梁刺股”中以錐刺股的主角。
據說,當初蘇秦跟随鬼谷子學習合縱與連橫的策略,學成後,便外出遊曆多年,最終一事無成,狼狽而回。窮困潦倒的他回家後,被人譏笑不治生産而逞口舌之利是舍本逐末。妻子不為他織布,嫂子不為他做飯,父母親也不把他當作兒子。
蘇秦歎氣說:“這些都是我蘇秦的錯啊!”他沒有因此自暴自棄,而是更加發憤讀書。每次讀書讀到快要打瞌睡的時候,就拿起錐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腳。
學成出山的他開始遊說列國,最後終于聯合了齊、楚、燕、趙、魏韓等國反抗秦國,一個人同時佩戴上了六國的相印。
蘇秦以錐刺股的學習精神,體現了蘇姓刻苦勤奮、不甘失敗的特質。讓我們追随他們的腳步,走進蘇姓的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