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遍地美食的夜晚,燒烤 啤酒的絕配一定不會少。
酒足飯飽後,某個深夜關節出現撕裂樣、刀割樣、咬噬樣的疼痛,讓人輾轉反側難以忍受,痛得人懷疑人生——
不用多想,這是痛風發作了!
我國千萬人群患痛風
《2021中國高尿酸及痛風白皮書》數據表明,我國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達13.3%,患病人群約1.8億,痛風患者約1466萬,并且其中近6成人群是18-35歲的年輕人
高尿酸血症已經成為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疾病,是繼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之後的“第四高”。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産物,大部分的嘌呤是自身代謝所産生的,僅有大概1/3的嘌呤是來源于食物,所以痛風發作跟食用高嘌呤食物有一定的關系。
而痛風是一種尿酸結晶在關節内沉積所導緻的關節疼痛,控制血液中的尿酸濃度是防止痛風的重中之重。
如果你問高嘌呤飲食有哪些,大豆絕對榜上有名。
每100克幹大豆中大概含有218毫克的嘌呤,數值确實不低,以至于連豆制品都被高尿酸人士“拉黑”,不受人待見。
但2016年,在國際痛風診治指南明确地提出,對于所有痛風患者,鼓勵在膳食中加入低脂乳制品大豆和植物來源的蛋白質。
這時就有人就開始撓頭了:到底該吃還是不該吃?其中的矛盾點是什麼?
豆制品嘌呤高?實在冤枉
其實真相很簡單,幹大豆固然含有很高的嘌呤,但是根據我們平時的飲食習慣,很少會選擇直接吃大豆,最常見是将大豆加工為豆腐和豆漿或者煮熟了吃。
豆腐和豆漿屬于稀釋了的大豆,100克大豆可以做成500克的豆腐或者是1000毫升的豆漿,再加上嘌呤易溶于水,在豆制品的制作過程中,會浸泡大豆、沖洗過濾,這些步驟都會加速嘌呤流失。
于是,100克的豆腐中剩下約70毫克的嘌呤;100克的豆漿中也隻有大概63毫克的嘌呤;煮熟的大豆還不到50毫克——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小于50毫克則會被定義為極低嘌呤食物。
按照這種标準,除了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高尿酸或者痛風患者根本不用禁食豆制品。
真正的5類嘌呤大戶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出版的《中國食物成分表》中,收錄了我國十七類490種食物中嘌呤含量的數據,全面調查了中國人餐盤上的食物嘌呤含量。
根據數據顯示,真正的嘌呤大戶是這5類食物。
1.内髒
管你是禽是畜,是牛是雞,内髒的嘌呤含量都極高,肝髒更是拔得頭。身價最貴的鵝肝嘌呤量最高,這種“物有所值”有點燙手。
2.雞精
調味品一家安分守己,但卻出了雞精這個異類,518mg力壓全榜榮登第一,烹饪時盡量少放吧!
3.魚蝦蟹貝
海鮮、河鮮裡蝦貝類食物明顯嘌呤偏高,需要少吃。不過魚類中,海魚的嘌呤含量也特别拔尖,日常飲食也要注意避雷。不過好在整個品類裡還是有部分嘌呤含量很低的食物,可以适當選擇。
4.幹菌菇
幹菌藻類食物的嘌呤含量都較高,紫菜作為餐桌上的常客也是嘌呤大戶,由于易溶于水的特性,建議大家少喝湯。而鮮菌菇的嘌呤含量卻明顯偏低,這些新鮮的菌藻類作為日常佳肴更健康。
5.幹豆類
剛剛已經說過,未經過加工的豆類嘌呤含量高,在這之中,蠶豆的嘌呤含量更勝一籌。而且由于烹饪習慣,蠶豆一般是煎炒過後,用來做下酒菜,嘌呤攝入量更大,大家注意避雷哦。
其餘的蛋奶、堅果、蔬果等食品,嘌呤含量都不高,不需要在它們身上斤斤計較。
對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痛風間歇期和慢性期的人來說,低嘌呤食物可以放心吃,中嘌呤含量食物可适量吃。
痛風飲食不止警惕嘌呤
1.甜蜜是痛風之敵
痛風患者的“敵人”,除了各種富含嘌呤的食物外,還有富含果糖的食物。會影響血尿酸水平,加快尿酸生成,使血尿酸升高,減少尿酸排洩。
橙子、荔枝、柿子、桂圓果糖含量都不低,需要盡量少吃,另外蜂蜜、含糖飲料以及蛋糕之類的甜品也不推薦多吃。
2.沾酒小心痛得死去活來
酒水本身嘌呤并不高,但卻會減少腎髒尿酸清除的效率,并增加體内尿酸生成和分泌,促進嘌呤吸收,從而導緻痛風發作風險增加。
特别是啤酒又經常配着油膩和高鹽食品,其結果是尿酸增加了,但通過尿液排洩的數量卻減少,痛風就更易被誘發了。
随着飲食的豐富,中國人的“痛風”高發。雖然美食吃着很爽,但痛風發作也是“真要命”。
不想病痛上身,注意管好自己的嘴,飲食不要疏忽大意!
【參考資料】
1.尿酸高、痛風能不能吃豆制品?答案你想不到!.醫學界.2018-03-10
2.豆制品導緻痛風?這可能是痛風患者的最大誤區.全民較真. 2017-06-15
3.靠這一張“食物嘌呤表”,搞定痛風患者每日飲食!.醫學界内分泌頻道.2020-06-0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