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王銀萍
叫花雞,又稱叫化雞,傳統的做法是先給處理好的雞刷上料汁,再用荷葉、豬網油及黃泥土層層包裹,最後丢進柴火堆中煨熟。
但在鄭州,有個本土餐飲品牌的叫化雞,它遵循祖傳古法秘方,變“烤”為“鹵”,經過一次次改良,将傳統叫化雞變成了“不糊泥”的叫化雞,并且一火就是20多年。
沒錯,它就是須水鄧記叫化雞。
從1998年開店,到須水鄧記品牌建立,再到“中華名小吃”、“中華餐飲名店”、“非物質文化遺産”、“全國綠色餐飲企業”等衆多榮譽接踵而來。須水鄧記叫化雞24年發展背後,究竟有着怎樣的故事?
讓我們走進《尋找中原餐飲常青樹》第九站:須水鄧記站,和須水鄧記品牌創始人鄧勝利,聊聊鄭州最火叫化雞憑啥火了20多年。
從傳統“泥糊”裡走出來的鹵味叫化雞
100 多平方米的小店,1個廚房,1間餐廳,7 張台子。1998 年農曆九月初六,鄧勝利的須水叫化雞在鄭州西四環開業。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鄧勝利回憶起當年背着十幾萬的外債開始幹餐飲,仍覺得是一場博弈。
“起初帶着家裡人開店,就覺得沒有退路,成不成就在此一搏。”為了省自來水管道的錢,每天早上,鄧勝利都是先去挑兩大缸水,然後開始鹵雞、幫廚師配菜。
沒有水管,隻能賣雞子和涼菜,沒想到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逼着鄧勝利在鹵味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開飯店要上批量,傳統泥糊的做法跟不上銷量,所以就開始琢磨能不能将泥糊改為鹵制。”一次次地調試佐料配比、一次次地火候把握,就像愛迪生經過千萬次實驗發明了電燈一樣,鄧勝利終于鹵制出了最滿意的味道。
從那時起,隻要路過鄭州西郊,都會順路給家人帶隻叫化雞、幾個豬蹄,須水鄧記的鹵味當時已然成了鄭州城西的“絕味”。
縱有鹵味三千,須水鄧記的那一口鹹香,似乎一下銘刻在了萬千食客味蕾的記憶裡。
真材實料,成就了這隻讓人瘋狂的叫化雞
2005年,鄧記第二家分店開業;2009年,鄧記第三家“大莊園”店開業。當時三家店離得不遠,同時經營,生意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每天門口都要排長隊。一天一個店賣掉 1000多隻雞太正常了,好的時候能賣到三四千隻。”鄧勝利回憶,那時沒做過廣告,全憑口碑把生意做起來的。
吃過鄧記叫化雞的都知道,鄧記一直用的都是東北一年生的兩斤三兩的中号柴雞,之所以對雞的大小如此考究,是因為鹵制過程中鹽和配料恒定,雞太大會淡,雞太小會鹹,而兩斤三兩的剛剛好。
此外,鄧記在鹵制過程中絕不加食品添加劑,尤其是亞硝酸鈉,這也是20多年須水鄧記對食客的承諾。
正是因為真材實料、口味地道,這種鹵制的叫化雞讓鄭州人開始瘋狂,并且很快成為鄭州西郊的餐飲名片。
随着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提高,須水鄧記如今已經有6家直營餐廳,36家外賣品牌窗口店,其中産品外賣已經達到 45% 左右。在店内銷售的産品中,鹵豬蹄和叫化雞兩樣就占了 55% 的份額。
20多年過去了,須水叫化雞、鹵豬蹄還是當年的味道,始終受到食客的熱捧,沒有出過任何質量問題,這不是單憑一句運氣好就能解釋的,更不是别人簡單模仿就能模仿來的。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過是普通人都放棄了,而你卻堅持了那麼一下而已,當年鄧記須水叫化雞之所以能很快火遍全城,可能就是因為我對那個味道的堅持。”在鄧勝利心裡,做餐飲最重要的仍然是用好食材、做好味道。
創新“下酒菜”,讓須水鄧記叫化雞火了網絡
2020年疫情來襲,很多餐飲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對于須水鄧記來說,也面臨着種種挑戰。
面對飯店的不定期歇業,食客的驟減,鄧勝利帶領團隊開始了新的嘗試。
2021年6月,鄧勝利帶領團隊憑借20多年的積澱,開始探索研制新品“下酒菜”,主要以8葷8素鹵味為主,以夏季鹵味 啤酒的概念,利用抖音等自媒體進行傳播,短短兩個月,粉絲量增加了近20倍,觀看量高達1億多,獲取了意想不到的銷量。
“咱河南人夏天的飲食習慣就是吃點涼菜喝點啤酒,我們鄧記本身特色又是鹵味,所以就想到了以‘下酒菜’為創新産品,結合現在流行的線上銷售,看看能不能實現銷量增值。”讓鄧勝利沒想到的是,這一創新運營,恰恰讓須水鄧記叫化雞在網上又火了一把。
今年,鄧記結合去年經驗,還會将“下酒菜”繼續推下去。不過,鄧勝利也表示,做餐飲需要長期主義,不能光想着通過一道菜就把店面撐下去,而是要在疫情常态化下,好好想想品牌的長期規劃、運營,隻有這樣品牌影響力才能長久。
“一個人無論是做企業還是上班,首先不能坑人。先做人後做事,人能做好,事兒就能做好。”這是鄧勝利常說的話。或許正是源于他對“做好事”的執著,讓他在2021年餐飲人看似“絕路”中找到了“出路”,在“出路”中赢得了更多消費者的信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