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晶報評論部在轉型過程中用互聯網思維推動立體運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案例點擊:《晶報說》《晶報快評》
●播發時間:2019年5月至今
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目前,在全力推動媒體深度融合中,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轉型之路并不平坦。在傳統媒體中,評論是“旗幟”和“靈魂”,但也一直被認為是最難轉型的部分。如何用互聯網思維重塑傳統媒體評論部,使之成為引領傳統媒體轉型的“尖兵”與“旗手”,是值得探究的問題。下面以深圳晶報評論部轉型實踐為例,剖析、探讨媒體評論部基于互聯網思維轉型的路徑和方法。
《晶報說》這一視頻産品秉承傳統媒體評論旗幟與靈魂的特質,但絕不是将紙質評論照搬到網上,簡單機械地充當紙質産品與新媒體産品之間的“搬運工”,而是因應現代傳播格局,在産品形态上進行創新與突破。簡言之,《晶報說》是一款将産品影像化、觀點可視化,并主動注入互聯網基因的全新産品。
轉型手記
以可視化生産為突破口推動、 牽引轉型大數據監測機構
QuestMobile近期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報告顯示,短視頻行業的月度活躍用戶已經達到8.52億,短視頻時長占據全網用戶總時長份額的近20%,是僅次于即時通訊的第二大行業,并在廣告收入上全面超越在線視頻行業,全行業收入同比增長30%。從用戶需求和行業發展來看,短視頻和可視化是融媒體行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深圳晶報評論部以可視化生産為突破口,推動、牽引轉型。
1.打造觀點類短視頻産品《晶報說》
從2019年5月開始,深圳晶報評論部推出觀點類短視頻《晶報說》,至今已刊播300餘期。
目前,包括報紙在内的衆多媒體已開始進軍短視頻領域,但總體而言,單個“作品”較多,持續、穩定、有節奏推出的“産品”較少。而在品類繁多的視頻産品中,觀點類視頻産品比較少。在娛樂類、新聞事件類等視頻産品日漸豐富的媒介生态中,相對厚重、高質量的觀點類視頻産品稀缺且影響力日增。
《晶報說》這一視頻産品秉承傳統媒體評論旗幟與靈魂的特質,但絕不是将紙質評論照搬到網上,簡單機械地充當紙質産品與新媒體産品之間的“搬運工”,而是因應現代傳播格局,在産品形态上進行創新與突破。簡言之,《晶報說》是一款将産品影像化、觀點可視化,并主動注入互聯網基因的全新産品。
在移動音視頻行業中,人們将UGC PGC相結合的内容生産模式稱為PUGC,即“專業用戶生産内容”或“專家生産内容”。UGC(用戶生産内容)是讓用戶有帶入感、感覺真實。PGC(專業生産内容)是消除UGC中不專業的細節。因此,“PUGC”的含義即用UGC的表現手法配合PGC的團隊運作,為産品内容帶來更好的流量表現。
具體到《晶報說》的運作,首先是選題接地氣,以期達到UGC所要求的帶入感和真實感。如《深圳高考學霸有這樣一個共同點》《拿什麼對抗“千篇一律”的惶恐與焦慮》《接受孩子是個普通人,就跟世界和解了》《批改作業到深夜沒有什麼詩情畫意可言》《“尋找深圳灣賣水的孩子”為什麼被瘋轉》《當機長為美女打開駕駛艙》《那些年,深大旁邊可以下海遊泳》等,均是生活化并具有話題黏性的社會熱點議題。再加上PGC所要求的團隊後期運作,包括選題的篩選和把關,音頻和視頻的質量管控等,盡量剔除産品中的非專業細節,從而達到PUGC的理念,獲取流量,達到“高人氣”的傳播效果。
2.以觀點引領畫面、錘煉影像
戰疫期間,深圳晶報評論部參與制作了重磅紀實片《火線》系列。這部紀實片聚焦真實的抗疫戰場,既有一線采訪,又有深入思考,全網點擊量突破2億。
2020年8月25日,也就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前一天,深圳晶報評論部推出一部創新型觀點類短視頻《今天,一群特殊的深圳人對她集體表白!》,讓一群特區同齡人走到鏡頭前,用詩性的語言表達對深圳的祝福。這條時長不到兩分鐘的視頻,一天不到點擊量就超過百萬次。
用觀點引領畫面,用觀點錘煉影像,充分凸顯了紙媒人轉型做視頻的長處和優勢,也是晶報評論部探索以可視化引領轉型的重要抓手。
打造以“快”為特色的網絡評論品牌
随着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信息量呈幾何式增長,用戶容易産生“信息過載”和“信息疲勞”,這也導緻很多信息的抵達率較低,甚至成為無效傳播。在這種情況下,快速地發布觀點信息,成為推動有效傳播的利器。
目前,各新媒體的信息推送速度相差無幾,技術上的距離越來越小,而通過新聞信息的觀點化,通過觀點的注入将共有新聞信息獨家化處理,即可靠内容赢得時間,實現相對意義上的先人一步。
同時,在新聞信息同質化的背景下,觀點信息通過個性化解讀,易于實現差異性,從而提高信息附加值,并在激烈的用戶時間争奪戰中赢得一席之地。
近年來,晶報評論部推出以網絡平台為傳播主陣地的品牌欄目《晶報快評》,其與傳統的報紙編輯出版方式迥異,很多時候相關新聞發布不到一小時,晶報快評便已經在網絡上發布。
在戰疫期間,晶報評論部打造了品牌網絡評論欄目《戰疫快評》。從2020年大年初二開始,晶報評論部推出的《戰疫快評》對準“戰疫”這個城牆口發起猛攻,每天少則兩三篇,多則六七篇,每一篇都聚焦抗疫阻擊戰中最牽動人心的話題,共計推送一百餘篇。
這些網絡評論一是真正做到了快速反應;二是觀點獨到,分析深刻,總能先人一步透析抗疫戰局,同時進行深入理性的分析;三是文風樸實潑辣、一針見血、情理交融。四是“握指成拳”,聚焦一個主題,形成規模化和品牌效應。
網絡思維的注入讓言論版煥發新活力
在當前的媒介生态下,紙媒的傳播能力式微,也不再擁有壟斷色彩的信息傳播渠道。但作為信息載體的一種,紙張的使命并未完全終結,白紙黑字依然具有獨特的力量。在推動媒體融合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引入新生的媒介力量,但這并不意味着對傳統信息傳播媒介的徹底否定。與傳統媒介完全切割,也不應成為評判媒體融合成功與否的标尺。
推動媒體融合,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新媒體,另一方面應用全媒體思維來重塑、激活傳統媒體。新舊媒體之間可以攜手共進,而不是水火不容的關系。實踐表明,在媒體融合時代,古老的紙張通過互聯網思維的注入,依然有可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譬如2020年8月18日是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一周年,深圳晶報在當天推出一份“定制報紙”,即整份報紙的内容均圍繞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展開,而且所有内容均以評論的方式呈現,由晶報評論部創作完成。這樣的運作方式鮮有先例,且取得了極佳的口碑和傳播效果,全網閱讀量突破520萬。
2020年8月26日,也就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當天,晶報評論部推出兩個整版的“詩歌體社論”,以詩性的語言承載厚重的觀點,引發了極大關注,權威詩歌雜志《詩刊》在其官微上全文轉載,一些網友要求購買當天的報紙,作為紀念留存。
用互聯網思維推動立體運營
傳統媒體的評論部容易給人留下正襟危坐、坐而論道的刻闆印象。但在融媒體時代,媒體必須用更開放、更主動的心态擁抱用戶,在信息生産過程中注入更多運營思維。深圳晶報評論部在轉型過程中用互聯網思維推動立體運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晶報是中國領先的政務融媒體服務機構之一,旗下共運營政務融媒體一百餘家。晶報評論部依托晶報強大的政務融媒體服務矩陣,實現了觀點信息的立體傳播。
譬如觀點類短視頻産品《晶報說》的衆多内容,不斷被i深圳、深圳發布、深圳市監、深圳交警、深圳水務等衆多權威政務服務大号轉發,形成了内容生産和内容分發的良性互動,取得了極佳的傳播效果,并有力提升了晶報評論産品的影響力。
優質的内容加上高效的運營推廣,便能擁有與市場對接的能力。目前,由晶報評論部生産的短視頻、快評等産品,已與深圳市衆多政務機構以及衆多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營收高達數百萬元,未來有望實現幾何式增長。
作者:馮景 彭健
馮景系晶報傳媒總經理、晶報常務副總編輯
彭健系晶報全媒體評論中心總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