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獨居的人怎麼自救

獨居的人怎麼自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22:51:44

獨居的人怎麼自救(如何對抗死亡焦慮)1

當寫下這些文字之前的很久很久,我就意識到自己已經“患有”死亡焦慮,并且程度應該不算很輕。

由于無法從所有人那裡得到平衡的感受和體驗,我無法判斷自己更細緻的焦慮程度。

閉上眼會想起一些受侵害事件、一些意外事件,甚至是一些鬼神事件,這種不确定的偶發的恐懼,使我的睡眠質量受到了直接的影響。偶爾不忙碌準備睡了,一些緊張的情緒随機到來。

當我在家時候,會害怕正在淋浴突然爆破的玻璃、吹風機和暖風燈、一些外來生物(例如睡覺時候突然爬進的蛇);當我出門時,我害怕電器未關起火,擔心高樓重物的偶然下墜,擔心路邊兇神惡煞不着調的司機沖向我......甚至是不懷好意的人企圖報複社會......

把這些焦慮仔細想一遍,把這些觸發的原因仔細總結一下,其實很容易知道所謂“死亡焦慮”的來源:1、長久獨居以來帶來的不安全感;2、新聞報道加輿論消息的渲染;3、對周邊現實發生的實在恐懼;4、莫名的期待和一些名叫“社會責任感”的東西;5、預想到死亡的疼痛過程。

在任意平台搜集下獨居,不難發現,擁有“死亡焦慮”的人并不在少數。

貝殼去年結合七普發布了《新獨居時代報告》,初步預測2030年獨居人口數量或将達到1.5-2億人,獨居率或将超過30%,其中20-39歲獨居青年或将從2010年的1800萬增加到2030年的4000-7000萬人,增長約1-2倍。

獨居城市青年将持續上漲,而對于獨居這個命題,擺脫空虛之于死亡焦慮的讨論插件自然要輕得多。

獨居時,該怎樣對抗死亡焦慮?

否定死亡作為一種防禦機制,大概是愚蠢的做法。

存在主義認為認清自己,去除自己獨立性和拯救者的身份,坦然面對死亡看起來是一種行而有效的方法。

海德格爾提出,當人活在忘失的存在狀态時,也就是活在事物的世界裡,沉浸于日常瑣事:此時的人“降低了層次”,專注于“無所事事的閑聊”,迷失在“他者”之中,任由日常世界擺布,隻關心事物應該的樣子。

“飽和的工作”、“有條不紊的安排生活”,或許是一種直接的避免死亡焦慮的辦法;

其次,他還認為存在另外一種狀态——念茲在茲的存在狀态。

人着眼于事物本來的樣子而不是它應該的樣子,并為之感到新奇。以這種模式存在,意味着對生存的持續意識。這個模式通常被稱為“本體模式”。

在這個模式中,人會保持對生存的注意,不僅注意到生存的脆弱性,也會注意到個體對自身生命存在所負有的責任。由于人隻有在這種本體模式中才會觸及自我的創建,因此人也隻有在這個模式中才能掌握改變自己的力量。

從現在來看,大多數時間的大多數人,通常活在第一種狀态中。“逃避”、“沉淪”和“麻木”,通過“随波逐流”來回避選擇。

最明顯的例子,沉醉遊戲、網購、視頻等多種上瘾消遣方式,減少自己自由的生活和随時都能感知到的時間空隙。

當人進入第二種存在模式(念茲在茲的存在),人變得能夠獲得最大程度的自我意識——不僅僅意識到自己是經驗的(已經構建的)自我,同時也是先驗的(正在建構中的)自我;能夠包容自己的可能性與局限;能夠面對絕對的自由與虛無,并因此感到焦慮。

意識到所有人終将一死,而死亡觀念的整合可以拯救人,像催化劑一樣将人拉入到更真誠的生活方式中,增加人在活着時的樂趣。

就像最近兩年時常說的,做具體的人。

擴大點說,意識到自己要死,努力充實活着的意義。

文為公衆号原創内容,封面源自pixabay裁剪,撰稿:靈芾。未經公衆号授權不得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