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西雙版納,迎面而來感受到的是濃濃的“傣味”,對于一個“吃貨”而已,尋找美食的腳步永不停歇。西雙版納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這裡以美麗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于世,是鑲嵌在祖國南疆的一顆璀璨明珠。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造就了這裡獨特的飲食文化。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舌尖上的中國》這一檔風靡全國的美食紀錄片,每一季的播放都備受追捧,簡直就是“吃貨們”視覺的饕餮盛宴,極度的刺激了“吃貨們”到美食所在地去親口品嘗的欲望。西雙版納的綠葉宴在《舌尖三》播出,主要講述了六個來自不同民族的小姐姐們,在全年日夏的西雙版納,如何将熱浪中的飲食開發到了極緻——綠葉宴。把美食文化、人民生活及美食本身完美的結合。
為此,尋着綠葉,聞着鮮香來到中國第一大熱帶雨林之地探尋美食的靈魂。“綠葉宴”主要說的是代表西雙版納的傣族風味的美食,傣味菜在雲南菜系中獨享盛譽,其中提到的“喃咪”、“孔雀宴”等都來自于告莊西雙景的金塔傣家。對此我們就不過多的介紹《舌尖》中所拍攝的美食,更多的描述并尋找其他同樣美味的佳肴。
傣味菜以糯米、酸味及烘烤肉類、水産食品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具有獨特的民族風味。版納美食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喃咪” 、“孔雀宴”、酸筍煮魚(雞)、香茅草烤魚、 竹筒飯,炒蕨菜。名稱大多是遊客沒有聽說過的并且制法獨特,值得一嘗。
傣族的飲食風味具有獨到之處而又富有特色。在人們心目中,往往把酸和傣族聯系在一起,無酸不成餐已成了傣族的飲食習慣,“酸傣族”的稱謂便是由此而來的,以酸見長的傣味已成了傣族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傣家人認為,吃酸的心爽眼亮,有助消化,多吃酸的可以消暑解熱;吃甜的,能增加熱量,解除疲勞;吃辣的可以增進食欲,預防傷風感冒;而吃生的,則可保證營養。傣味的酸,要酸得爽口。如酸扒菜、酸腌筍、酸腌魚、酸肉、酸木瓜煮牛肉、酸筍煮雞、酸帕貢菜、碎汁腌菜等等都是傣味中富有特色的酸菜系列。
譬如方才提到的酸筍煮雞就是将酸筍用水洗淨,然後放入鍋裡煮透,再把準備好的雞肉放入鍋裡同煮,待雞肉煮熟後起鍋。随後将辣椒、姜、蔥等佐料放入油鍋裡炒熱,再把酸筍雞汁倒入鍋裡回一下鍋,即可食用。其味酸辣爽口,味道獨特,開胃,讓人垂涎欲滴。這是一道較為家常的菜肴,一般的傣族家庭都會烹饪,非要推薦一家西雙版納較為正宗的,可以到傣族園去一探究竟。
而在西雙版納,要說街頭美食,最多的可能是涼拌。由于屬于熱帶氣候,涼食備受追捧,其中涼拌是最常見的。涼拌就是把可食的生料或晾涼的熟料,加工切配成絲、丁、片、塊、條等形狀,再加入調味料直接調制成菜肴的烹調方法,制作時有生拌、熟拌和生熟混拌之分。傣族拌菜的原料完全取自當地出産的植物性原料,如刺五加嫩芽、竹筍、卷心菜、魚腥草、馬蹄菜及其他野菜等,配入豬肉、牛肉、雞肉和魚類等動物性原料即可成菜。成菜大多脆嫩爽口,清香,并且葷素搭配得當,具有色、香、味、形、養俱全的特點。至于說涼拌哪最好吃?面對這樣的美食其實已經沒有了最好的限制了。在炎熱的夏天,拉上幾個朋友一同,配上冰鎮的啤酒,便是無與倫比的美妙。
關于西雙版納的傣味美食數不勝數,這裡遍布花果,這裡充滿綠色,這裡風味人間。心動不如行動,西雙版納的真正珍馐尋覓記,需要你自己親口去開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