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湯道生屬于什麼級别?神秘的騰訊CSIG終于浮出了水面一個月前,騰訊宣布将原有的7個事業群合并重組為6個事業群,新的"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CSIG)宣告成立,整合了騰訊雲、互聯網 、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LBS等行業解決方案,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騰訊湯道生屬于什麼級别?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神秘的騰訊CSIG終于浮出了水面。
一個月前,騰訊宣布将原有的7個事業群合并重組為6個事業群,新的"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CSIG)宣告成立,整合了騰訊雲、互聯網 、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LBS等行業解決方案。
作為長期以來中國互聯網的流量霸主,騰訊在C端業務如社交、遊戲等領域一騎絕塵。但在過去一段時間,騰訊似乎覺察到,産業正在發生變化。
馬化騰最近的一篇公開信中提到:“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産業互聯網方向發展”,“ 沒有産業互聯網支撐的消費互聯網,隻會是空中樓閣”。
因此可以判斷的是,CSIG将是騰訊部署未來的核心一環,CSIG一頭連接消費互聯網,一頭對接産業互聯網,作為一個事業群,它成為了騰訊戰略升級的“樣闆”。
湯道生是這場艱險航行的掌舵人。在這次事業群調整中,原騰訊SNG負責人湯道生被任命為CSIG的總裁。
在騰訊的高管團隊中,湯道生低調務實,默默執守着騰訊過去數年最重要的産品——“QQ”。
在許多騰訊員工眼中,湯道生性格随和,熱衷于技術,喜歡挑戰,隻要是思考好的事情,就會堅決推進。他也像是一位白衣騎士,屢次救騰訊于水火之中。
2005年9月,湯道生正式加盟騰訊,兩個月後,擔任QQ空間的技術總監。在當時,QQ空間剛更新了最新版本,可以讓用戶生産大量的内容,照片的上傳量幾何級增加,原來的底層設計沒有考慮到這樣的壓力,所以速度就變得非常慢。
湯道生到了項目組後,修改了技術攻關的流程,改變了此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管理方式,把所有細節都排列出來,然後按照先後節奏,系統化、精細化地解決。
在湯道生的主導下,QQ空間進入一個快速叠代的階段。2005年,QQ空間的注冊用戶數在第三季度突破5000萬。在後來馬化騰、張志東、劉熾平的采訪中,他們都提到,QQ空間的成功出乎騰訊決策層的意料。
還有一次,湯道生則是将年邁的QQ變得年輕了起來。2013年,微信崛起後,已經有15年曆史的QQ被認為正在老去,在很長一段時間缺乏自身的定位。2013年初,手機QQ和超級QQ業務,調至湯道生所在的社交網絡事業群(SNG)。
湯道生接手後,QQ開始尋找不同于微信的定位。湯道生在當時提出,聚焦年輕化、突破熟人關系鍊、基于社交關系的生活化布局。在湯道生的主導下,手機QQ推出了興趣部落、QQ看點等一系列産品,讓年邁的QQ迅速恢複了活力。
過去幾年,湯道生也在固有C端用戶的數據積累下,在内部孵化出騰訊雲。但騰訊B端業務面臨的争議也不少,外界普遍認為騰訊并不擅長B端的生意,沒有B端的基因,在技術積累方面也落後于競争對手。
時至今日,騰訊将産業互聯網完全獨立成事業群,湯道生正面沖向了這場新業務的戰場中。
11月1日,騰訊CSIG總裁湯道生獨家接受了界面新聞的專訪,講述他眼中的CSIG業務機制,人才模式,技術積累,以及騰訊産業互聯網的獨特打法。
界面新聞:你從什麼時候知道自己要成為CSIG事業群負責人?
湯道生:讨論了蠻長的時間。騰訊高層過去這幾個月一直在思考未來騰訊的重點會在什麼地方,過去兩三年,包括Pony(馬化騰)出席 TO B(企業客戶)和 TO G(政務客戶)的活動次數要比以前多很多。我們本身也跑了很長時間的TO B和TO G的業務,但原來更低調一些,現在要把原來做的事情浮到水面上,更強力地去推動。
界面新聞:當你知道任命的時候是什麼感受?壓力大嗎?
湯道生:壓力就是動力,更多的感受是興奮。
因為有很多我原來不參與的業務現在都要開始做了,比如醫療、安全、出行、智慧零售等有很大想象空間的業務。這些業務聚攏在一起,以每個行業的客戶為中心,形成完整的解決方案去服務客戶,我覺得這是一個對騰訊來說是很重要的版塊。
另一個感受是不舍得。因為做QQ蠻久了。但是在新的環境裡面,我也會很好地支持内容業務、社交團隊,讓 TO B和TO C兩端有更緊密的聯動,我作為騰訊的一份子,會持續推動這件事情。
界面新聞:外界的一些輿論是否加速了這個事業群的成立?
湯道生:我覺得各個方面都有影響,但最重要的還是客戶的聲音,因為在過去,很多 TO B的産品散落在不同的事業群,很多團隊都會接觸到2B的服務,客戶給我們反饋:能不能集中在一起,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我們在聆聽這些聲音。在這次業務重組之前,也有一些小的團隊的調整、優化,也是陸陸續續在把這些 TO B、 TO G的業務統一了,所以這其實是經曆了一段時間。
界面新聞:CSIG會不會像過去騰訊的業務一樣實行賽馬機制?(注:“賽馬機制”存在于很多互聯網公司,即通過内部競争催生産品的方式。)
湯道生:我想不會。這次的調整,就是想原來不同的團隊融合在一起,有更清晰的方向,大家一起合力為行業打造解決方案。因為TO B的需求非常廣闊和多元,就算我們把所有的力量都加進來,也未必能覆蓋客戶所有的需求。我們要以客戶為中心,做的一系列事情都圍繞行業客戶來展開,他們需要什麼,我們全力以赴。
同時我們還要把大量的合作夥伴加入進來,他們會提供重要的模塊完全解決方案,同時也有服務型的合作夥伴幫助我們服務客戶。因為TO B是個性化需求,服務的要求跟TO C要求非常不一樣,所以生态在這個産業中特别重要。
界面新聞:這次CSIG獨立成事業群,對業務協同具體有哪些幫助?能舉個例子嗎?
湯道生:我們曾經有些客戶,從騰訊不同的團隊采購了不同的産品,每個産品團隊出一份合同,同一時間他可能會收到不同的合同,雖然這些事情不會經常發生,但這其實不是一個好的 TO B業務的方式。所以CSIG的成立,把團隊放到一起,我們能夠打通多個産品去考慮這些業務的流程,然後以一個界面去服務,也讓客戶更放心。
界面新聞:這個事業群現在有KPI嗎?
湯道生:KPI始終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騰訊怎麼看待産業互聯網。
我們更關注的是怎麼讓技術、讓數據服務能夠更好幫助到我們的産業合作夥伴去升級,他們有場景,有行業能力,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合作夥伴,需要技術,需要人才。騰訊希望成為他們的助手,最終為用戶提供一個新一代的數字化生活方式。這是CSIG最重要的使命。
界面新聞:CSIG會成為騰訊的現金流業務嗎?
湯道生:中短期都是投入期,需要投入成本。但幸運的是,我們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支持孵化各個産業有價值的業務,支撐我們這個階段的投入。
界面新聞:為什麼雲業務沒有獨立成為一個事業群?
湯道生:在業務重組之前,我們聽到許多行業客戶的聲音,雲團隊提供了基礎設施,智慧零售團隊則提供上層的SaaS服務,能不能放到一起去服務我們。
所以我覺得将雲業務放在CSIG,其實是一個更進步的組織形式,是以行業客戶的需求為中心做的調整,雲基礎設施隻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雲也分成很多層,比如IaaS, PaaS和SaaS,再往上則涉及到多個産品融合到一起。
界面新聞:外界輿論說騰訊B端能力比較弱的說法,你怎麼看待?
湯道生:不接受。
界面新聞:我理解的B端核心能力是底層技術、銷售能力、服務能力,這幾項騰訊此前TO C的能力是否能适應?
湯道生:TO C和 TO B的業務都需要這些能力。在 TO C業務的時候,我們做海量用戶,技術需要很硬,如果沒有穩定的底層技術,大家打開微信和QQ可能就丢消息了。但技術有很多類型,前端是技術,後端的存儲、網絡、安全等難道不是技術嗎?
我是工程師出身,對技術的看法會更多面,不會隻集中在某一個地方。 TO B的每個企業有不同的流程,也要看客戶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如果需要利用他的技術和騰訊的技術融合,幫助他服務用戶,那麼數據的分析能力就變得很重要。一旦涉及到跟用戶交流、接觸、交互,這都是騰訊技術領域的優勢。比如我們的翻譯軟件,如果沒有微信那麼長時間在語言方面積累能力,也不會有這麼強大的領先優勢。
還有銷售和服務體系,我們之前的廣告業務一樣都需要這些銷售體系。我們經曆了不同階段銷售體系的變化,從賣産品變成賣行業解決方案。不同的銷售要求不一樣,需要一個個去談。比如小餐廳客戶的需求,跟大企業的CEO 、CTO的需求就不一樣,所以我們需要理解業務的本質是什麼。
界面新聞:你此前執掌的是服務C端的事業群,現在要全面服務B端客戶,你覺得你的管理模式需要轉型嗎?
湯道生:必須的。比如以前 TO C的客戶,不會說我作為一個微信的用戶,每天去見一下張小龍。以前做消費者産品,有一個好處是自己就是用戶,我每天用QQ,每天用QQ音樂,我直接的用戶體驗、感受,可以馬上反饋給團隊。
但是TO B要服務不同企業,不同企業裡面的員工、角色,都不是我們登錄一下應用就能體驗到,所以要求更高,要通過跟客戶的溝通,去理解他們的痛點,從而優化你的産品,而且必須需要不斷溝通,不斷叠代。
TO B、TO G的業務,客戶與我們之間的信任關系需要時間去建立,要讓客戶感受到我們很重視他。所以會花很多時間跟客戶交流。現在我經常要拜訪客戶與合作夥伴,去建立信任。
界面新聞:團隊需要做哪些轉型?
湯道生:這确實是一個很大的調整,包括方法的調整、心态的調整、系統的調整。一方面,我們吸納了很多外部人才,熟悉 TO B領域的做法。另一方面,我覺得還是需要給員工一個清晰的目标,在 TO B業務中我們的導向是什麼,怎麼服務好企業用戶,他們的需求我們到底怎麼去靈活的滿足。
這些能力其實很多都是打仗鍛煉出來的,我們也不是今天才做 TO B這件事,過去這幾年其實就是在不斷的鍛煉我們的團隊,挑戰我們團隊的服務方式。 To B是一個很長期的業務,十年、二十年,它的服務模式都是圍繞着客戶需求去展開。所以我還是很有信心。
界面新聞:有人認為騰訊是一頭遲緩的流量大象,員工生活在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面對新業務的時候戰鬥力不足,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湯道生:這個說法不公平。首先騰訊每天有一線團隊在打仗的環境工作,我接觸的團隊都是晚上都在加班,互聯網本身是一個競争非常激烈的行業,不管是TO B 和 TO C,不是業務做出來就放心了。
在CSIG這樣的新領域,新業務,我們也像是重新創業的團隊。所以産品怎麼從零打造,怎麼樣一步步切入他們服務的市場,這些其實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還是挺拼命、挺辛苦的。
界面新聞:外面許多公司TO B業務的初期特點大多是有個英雄人物帶領大家沖鋒,騰訊在B端人才方面的做法是怎麼樣的?
湯道生:我不太喜歡去打造所謂的英雄人物,我覺得我們跟其他公司做法不太一樣。我們之前的業務也做了很長時間了,比如雲從一開始孵化到現在,已經有八年時間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少标榜某個英雄在很早期的時候去說服老闆這種故事。
騰訊的風格是會多做一點,少說一點,比較務實,但可能不太容易被外界知道,許多客戶對騰訊認可,原因不是我們在過程中打造“英雄”,是他們跟騰訊每一位員工接觸過程中,感受到我們對客戶需求的重視。
比如,許多客戶在業務發展過程中遇到困難,找到騰訊,騰訊會有專屬的團隊幫他們,不僅僅是我們提供機器設備、雲網絡,也有更上層看架構的調整,去幫助他們解決業務本身的問題,這是騰訊的風格,我們有我們的價值觀,這是騰訊高層管理者所建立起來的文化。
界面新聞:你覺得騰訊現在的技術積累充足嗎?
湯道生:的确有些地方可以改進。
最近我們也在推動多個技術團隊一起去構建共用的技術模塊,更多去做開源的貢獻,更積極地優化上雲,也把更多内部組件與框架開放給雲上的客戶。還有研發工具的優化,最近我們也在推動。過去我們對安全是特别敏感,為了保護我們的IP、網絡的安全,的确出過一些加強安全防護的措施,導緻研發人員在研發環境裡面有時候會多一些步驟、多一些操作的門檻。所以我們也在推動怎麼去讓研發更有效率,把便捷性跟安全都照顧到。
技術領域還是有很多面的,不是中台技術才算技術,後台的不算嗎?做AI也涉及很多技術細節,不管是在訓練算法層面、還是在推斷優化的層面,騰訊技術團隊都有很多積累。如果隻是考慮所謂的中台,其實是非常偏頗的。
比如音視頻領域,你怎麼能夠在多人實時通訊時,能消滅噪音與回聲?用客戶端混音還是服務器混音更省帶寬?在網絡不穩定情況下,怎麼仍然能保持較少的延時?今天打微信或者QQ電話,到美國、歐洲,怎麼确保全球通訊網絡能夠高效,讓這些通話進行?我們最近也做了一些特定區域的接入優化,讓阿聯酋的音視頻通訊的質量提升了很多,其實每一個小點都會涉及到很多技術細節,難道這些都不算是技術積累嗎?在雲的底層技術方面,最近騰訊也成為國内在KVM開源貢獻最多的企業。騰訊這麼多技術團隊,涉及到不同領域,都會在各自領域去深耕。
界面新聞:現在CSIG跟TEG(技術工程事業群)如何聯動?
湯道生:我跟盧山總(騰訊技術工程事業群總裁)一起在技術委員會推動,是非常緊密的合作關系。
我們會加大力度推動技術共享,而且未來資源的分配将基于騰訊雲來展開,以服務模式去做研發,是我們未來去推動的一個重要的點。
騰訊雲本身就是TO B業務中所有産品的一個出口,産品上有很多其他事業群的能力,通過雲,我們會把這些技術能力包裝成客戶可以使用的界面。我們跟TEG之間的合作模式,也同時存在于我們跟微信的合作。所以騰訊雲是作為一個窗口,我們把騰訊很多業務能力給到B端,涉及到的團隊非常多。
界面新聞:騰訊會成立數據中台嗎?
湯道生:這個需要考慮更多。騰訊對于用戶數據的隐私是非常重視的,所以我們不會為了自身業務的需要,硬把用戶使用的不同産品場景去打通。
許多公司會講數據的打通,但恰恰騰訊是以用戶為中心。比如有些公司,就是以前在數據打通上做了太多的工作,所以過去這段時間他們反而面臨數據隐私的挑戰,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從用戶的需求點去考慮來提供服務,騰訊不管是TO B還是TO C業務,都會保留這樣的價值觀。
所以我覺得可以談各種類型的技術中台,但是如果你談到數據中台、打通數據,我們考慮的點要遠比騰訊自身需求多很多。
界面新聞:技術本身而言,現在許多競争對手都開始研發AI芯片了,騰訊是否有這個考慮?
湯道生:我們跟一些做AI芯片的夥伴都有合作,但我覺得做芯片不是騰訊當前的能力和重點所在,我們今天更關注的是建立這個生态,有很多的合作夥伴,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
但騰訊也不會跳出來說我永遠不去做。因為沒有人知道未來的世界會怎麼樣,五年後、十年後也許真的會有一個時間,或者某些理由去推動我們去做某些領域,因為在十年前,我們也沒有想到會這麼深入做TO B、TO G的事情,但是市場是變化的,身邊的環境也在變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