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封建社會從秦朝開始,一直持續了兩千年。其中從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度,也與之伴随發展了很多年,在這一制度發展的這麼多年裡,各朝代出現了很多有才華的狀元、進士。可以說,科舉制度是古代平民做官的最重要途徑。這麼重要的制度,為什麼到了近代,卻被堅決廢除了呢?原因很簡單,高中進士對于普通人來說當然好,但如果出現了範進中舉這種事,無疑就使科舉制度改變了性質,這便是廢除科舉制的原因。
範進中舉這個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說的是有一個考了很多年都沒中舉的秀才範進。因為經過了很多年的考試都沒有考中,家裡為了支持他考試花光了積蓄,而他又沒法去賺錢維持生計,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很困難。很多人因此諷刺他、質疑他。但是在堅持了很多年之後,年邁的他終于取得了廣東省鄉試第七名的好成績。聽到中舉的消息,對于一般人而言無疑是一件很興奮的事,而已經多年沒有考上進士的他,對于結果早已麻木。當他從别人口中聽說自己中舉消息之後,他竟然不知所措。
周圍的人對這消息可不能“毫無波瀾”,尤其是他的嶽父,看到他中舉,态度更是發生了徹底的變化,竟然還提着一壺酒前來祝賀,鄰居也不再用異樣的眼光看他,而是對他這個能做官的人抱有尊崇和期待。或許是這中舉前後世人對他态度的大轉變,又或許是他對這折磨人的科舉制度早已麻木,在高中進士之後,他竟然“喜極而瘋”,這真的是社會病态的真實寫照。
在當時那種社會環境下,普通百姓過着被壓迫剝削的生活。對于他們而言,要想改變自身的命運,隻能通過科舉這條途徑來實現。而高中自然是好,多年不中才是折磨,世人心中這根一直緊繃的弦隻要有些許風吹草動便會崩潰,這便是封建病态的真實反映,而這也是科舉制、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原因。
從另一種角度來看,科舉制有其先進性,也有其局限性。相比科舉制之前選拔官員的制度,這一制度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打破了選拔官吏為士族壟斷的格局,有利于那些有才之士發揮其能力。但相比其先進性,其局限性更加明顯。科舉制作為封建制度下的産物,在選拔人才上,朝廷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規定。如果一般人不符合朝廷的規定,顯然就會出現像範進這種例子。因為考的内容是固定的,那些有能力的人可能就難以發揮出其優勢。而考中的人,也不代表就真的才華出衆。古代那些很有才華的人,很少有高中出身的。
小編寄語:至于這一制度被廢除,這也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封建制度已不再适合時代發展,科舉制度自然也不再适合在新的社會制度中推行。不過,這種制度還是為新的選拔人才的制度提供了參考,像考試制度就是在科舉制度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