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鞯,南市買辔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将;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鬓,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木蘭辭》中的可汗
《木蘭辭》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北朝民歌,所以才會有“可汗大點兵”的說法,“可汗”、“單于”皆為我國北方遊牧民族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其中,單于主要是匈奴人使用,而使用可汗的民族則有很多。
“可汗”最早出現于公元3世紀的鮮卑人,最早被用于稱呼鮮卑部落的酋長,也譯作“可寒”,也就是國王的意思。
從鮮卑人開始,柔然、鐵勒(高車)、突厥、回纥、吐谷渾、契丹、女真、蒙古等首領皆稱“可汗”。
所以,《木蘭辭》中的“可汗”應當是鮮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權的皇帝,而木蘭北伐的胡人應當就是“柔然”。
柔然本是鮮卑别部,在鮮卑人入主中原之後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也就是說,鮮卑人變成了農耕民族,而柔然依然是遊牧民族,并成了農牧間對立的兩方。
2、木蘭打仗打到了何地?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去黃河不遠。
“燕山”是燕然山,即今蒙古國杭愛山。
據《北史·蠕蠕傳》記載,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就曾經“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裡。”蠕蠕,即柔然。
柔然在公元552年被突厥所滅,假如木蘭北伐的是柔然,那麼其年代下限不晚于公元552年,北伐最遠則到來蒙古國的杭愛山,也就是東漢時期窦憲大破匈奴,“燕然勒功”之地。
3、木蘭在戰後究竟被封了什麼級别的官?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這裡表示官職的有兩處,一個是“策勳十二轉”,一個是“尚書郎”。
- 策勳十二轉
“勳”是南北朝時期出現的一種榮譽性的稱号,用來對有戰功者的賜賞。《舊唐書·職官志一》中寫到:
勳官者,出于周齊交戰之際,本以酬戰士,其後漸及朝流。階、爵之外,更為節級。
若按勳官出現的時間,那麼木蘭生活的年代當在北周時期,北伐的便應當是突厥了。
不過這隻是一首詩,也不能完全當史實來看。
勳官在隋朝開始成為定制,共分十一等,但并沒有“轉”的說法。
“十二轉”的說法始于唐朝,唐朝之時将隋朝的“十一等”演變為“十二轉”,轉越多,勳越高。
以下是唐朝的勳官十二轉:
十二轉——上柱國——正二品;
十一轉——柱國——從二品;
十轉——上護軍——正三品;
九轉——護軍——從三品;
八轉——上輕車都尉——正四品;
七轉——輕車都尉——從四品;
六轉——上騎都尉——正五品;
五轉——騎都尉——從五品;
四轉——骁騎尉——正六品;
三轉——飛騎尉——從六品;
二轉——雲騎尉——正七品;
一轉——武騎尉——從七品
所以,假如木蘭被“策勳十二轉”的話,那麼其功勳便是“上柱國”,正二品。
- 尚書郎
東漢時期的制度,取孝廉中的有才能者入尚書台,輔佐皇帝左右處理政務,初入尚書台稱守尚書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滿三年稱侍郎。
《木蘭辭》中出現“尚書郎”其實是一個比較奇怪的事情,木蘭顯然是由于軍功被封賞的,但尚書郎明顯是一個文職,難道為了突出木蘭的“文武雙全”?
不管怎樣,若按《木蘭辭》中所言,木蘭确實戰功赫赫,天子要封賞的官職也相當高。
從“策勳十二轉”這一句,我們還可以看出這首詩一定被唐朝詩人潤色過,因為北朝時期尚沒有十二轉的勳官。
《木蘭辭》是中一首樂府詩,一首叙事民歌,也是一部傳奇。全詩描寫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寫出了木蘭的英雄本色,卻又字字不離木蘭的女兒情事,故為世世代代所傳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