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範進中舉到底有多難

範進中舉到底有多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5:56:56

《範進中舉》是中學課本上的一篇課文,也是一篇非常經典,傳頌度很高的諷刺小說,節選自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文中塑造了許多鮮活的角色,通過範進參加鄉試并高中舉人前後衆人截然不同的表現生動的呈現了當時的時代特點、人情世故、社會制度以及各階層的風貌。特别是因中舉而喜瘋的範進,如今更是成了鹹魚翻身的最經典代表人物。

範進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在54歲以前他是一個失敗的讀書人,參加了二十多次考試一無所獲。性格軟弱,經常被老丈人胡屠戶罵的狗血噴頭。經濟上窮困潦倒,自己的母親每天隻能吃些小菜小飯,妻子自從嫁給他,十年裡豬油都不知有沒有吃過兩三回。參加鄉試的盤纏也拿不出,挨餓時不得不賣掉家裡下蛋的老母雞去換米維持生計。在鄉鄰眼中他就是一個毫無存在感的窮書生。而城裡的張老爺更是他難以望其項背的文曲星。

54歲是範進人生的轉折點,他先是種了秀才,而後瞞着丈人去參加了鄉試。出乎所有人(包括他自己)意料的是,他考種了舉人。這在他的家鄉仿佛是平地驚雷,引起了巨大轟動。範進中舉之後幾乎所有人對他都發生了态度轉折,他自己也因為興奮而瘋掉了,一個深受制度毒害,迂腐又滑稽的形象躍然紙上。

範進中舉到底有多難(再讀範進中舉蓦然回首)1

但是離開了象牙塔接受社會的洗禮多年以後,再讀《範進中舉》,驚覺當年批判範進的底氣早已不複存在,因感到範進滑稽而呈現在臉上的笑容也逐漸凝固而後消失不見。轉而對範進萌生出一絲敬意,因為他才是那個不畏前路艱辛的實踐派,是一個真正的追夢人。

本文将從範進中舉前後衆人對他的态度來進行主要分析,表述我成年之後再讀《範進中舉》一文産生的新觀點。衆人對範進的态度分為兩種:

①,幾乎所有人的态度都急速轉折,無論是丈人胡屠戶,鄰居、鄉親對他都判若兩人,就連城裡的張老爺也開始來攀關系了。轉折的背後是大多數人安于現狀,卻對勢和利急切的追求。

②,隻有一人的态度始終如一,那就是範進自己。他始終懷抱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企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在心志和體膚都長期遭受困苦的情況下仍未放棄,并最終在知天命之年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範進中舉到底有多難(再讀範進中舉蓦然回首)2

胡屠戶對範進的态度,從爛忠厚沒用的人到天上的文曲星,其實是一毛不拔到趨炎附勢的反映

在範進考上舉人之前,胡屠戶對範進的态度是極度輕視的,經常頤指氣使随意謾罵個狗血噴頭。說自己運氣不好把女兒嫁給了這丢臉的家夥,給自己帶來了拖累。即使是範進考中了秀才之後,胡屠戶也認為是自己積了德,範進是沾了自己的光才考上的秀才。而在範進想借錢做盤纏去參加鄉試時,胡屠戶更是怒不可遏,斥責他是尖嘴猴腮窮酸樣,懶蛤蟆想吃天鵝肉。為了防止自己的錢打水漂,而斥責範進打消參加鄉試的念頭。并且要在自己行事裡為他尋一個館,每年掙個幾兩銀子養活那老不死的老娘和老婆。

而在範進中舉之後,胡屠戶對範進的稱呼立馬變成了“賢婿老爺”,提着七八斤肉與五千錢來慶賀。範進也成了他不敢打罵的文曲星,自己打他一巴掌之後就覺得自己的手隐隐作痛。在回家的路上看範進衣服褶皺他跟在後面為他整理了十幾次。連自己的女兒三十多歲才嫁給範進都說成是覺得女兒有福,替她拒絕了很多有錢人提親,直到遇到才學又高,品貌又好,有老爺相貌的範進才同意的。說到自己的下半生時,他則是很爽快的說不再殺豬了,要依靠自己的賢婿。

範進中舉到底有多難(再讀範進中舉蓦然回首)3

胡屠戶明顯是一個階級觀念鮮明之人,對上谄媚,對下鄙視。在範進中舉之前他極度的吹捧城裡的張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崇敬有加。又覺得自己行裡都是有臉面的人,範進見了自己要行禮是應該的。同時又覺得普通農戶是低賤之人,身為秀才的範進如果給他們作揖,就是把他們和自己放在了平起平坐的位置,損了自己的臉面。範進中舉之後,範進立馬搖身一變,變成了他的賢婿老爺,天上的文曲星,自己可以抱的大腿。

同時胡屠戶又是個急功近利之人,鼠目寸光,見風使舵。在範進想要借錢時胡屠戶是堅決拒絕的。因為他明顯對範進的未來不看好,舉人是一個縣裡都多年難遇的“文曲星”,而範進考了二十多次才中了個秀才而已。他覺得自己手裡的一點錢才是自己的,要自己出錢去支持範進的夢想,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除此之外,他還未範進想好了職業規劃。為他在行裡尋個教書的地方每年掙幾兩銀子。

在古代,考上秀才雖然社會地位并未發生太大改變,但也算擁有了官方知識分子的身份。小的權利還是有一些的。比如說在縣級官員面前不用下跪了,可以免除個人的賦稅,可以開辦私塾教書,做家教,或做鄉紳的管家等。胡屠戶所想的正是趕快收割勝利果實,充分利用範進的秀才身份,趕快獲得利益

古代的舉人和平民就有了明顯的社會地位與經濟水平的差異。除了可以立即獲得較多盤纏擁有進京參加會試的機進一步晉升會之外,即使會試落榜也能領到較多的俸祿,并且補縣級官員實缺。簡單的說就是升官發财了。在範進中舉之後,當初連盤纏都不願意出的胡屠戶卻提着肉和五千錢來慶賀,并且事後“不好意思”的接納了紋銀,則是因為看到了事情的轉機,立即放棄了自己之前的态度,轉而尋求更大的利益

範進中舉到底有多難(再讀範進中舉蓦然回首)4

鄉鄰對對範進的态度,從無人問津的窮書生到前呼後擁的老爺,其實是從事不關己到有利可圖的過程

在範進中舉之前衆鄉鄰對範進是什麼态度呢?最準确的概括就是沒态度。在送喜報的報子來之前,衆鄉鄰是幾乎沒有出場的,因為範進是一個和他們的柴米油鹽沒有任何關系,也不想有任何關系的沒用之人。一個自己都會餓肚子的窮書生,恐怕避之不及,更别談有利可圖了。在範進中舉之前,關于鄉鄰的描寫非常有限,我們可以從幾個小細節略知一二。

①,若是家門口這些做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頭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是壞了學校規矩,連我臉上都無光。

②,因向幾個同案商議,瞞着丈人,到城裡鄉試。出了場,即便回家。家裡已是餓了兩三天。

其中,第一點出自胡屠戶對範進的說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範進平時對鄉鄰是以禮待人的,即使是種田的扒糞的,見了他們也會拱手作揖。這一方面反應了範進作為一個讀書人平日裡堅持禮節的态度,另一方面說明在階級觀念羨慕的封建社會裡,範進的身份地位絲毫不比這些種田的扒糞的強

第二點是範進瞞着丈人參加鄉試時自己的遭遇,丈人沒盤纏,顯然範進是拿了家底去參加鄉試了。回來時家人已經挨餓了兩三天了。這除了反映出範進家裡貧窮之外,也反映了平時範進禮待有加的那些鄉鄰對範進加的貧困視而不見,并無一人伸出哪怕是一頓飯的援助之手中舉之前鄉鄰們對其的冷漠,無視,可見一斑。

範進中舉到底有多難(再讀範進中舉蓦然回首)5

中舉之後,鄉鄰對範進的态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報喜的人來了之後鄰居們紛紛将目光投向了這個中舉的貴人。去集市上尋他的鄰居都是一路飛奔,急切無比。另外,當初範進家人餓了兩三天也不見蹤影的鄰居們此時也紛紛亮出了自己的熱心腸:

當下衆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鬥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

之後範進喜瘋了之後鄉鄰紛紛出謀劃策親力親為更是參與感十足。中舉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有送田産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仆,圖蔭庇的。範進中舉讓家鄉的鄰居們從冷漠之人變成了“淳樸忠厚”的熱心腸。但這股熱心腸也僅僅是對範進而已。因為彼時落魄的窮書生現在搖身一變成為尊貴的老爺了。身為平民百姓,最關心的就是柴米油鹽,安居樂業,以前對範進的輕視的人此時自然是誠惶誠恐,想盡辦法讨好。另外平時無交集的趁機表現,如果攀附上了這樣的一個鄰居,日後講交情,謀福利,圖庇護自然是方便了許多。

範進中舉到底有多難(再讀範進中舉蓦然回首)6

張老爺對範進的态度,從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到送錢送房的世交兄弟

平日裡城裡的張老爺和範進一家人根本不是一個世界裡的人,一個是天上的星宿,一個是仰望天鵝的癞蛤蟆。如果不是範進考上了舉人,張老爺應該和範進最多的交集就是出現在了丈人的吹噓中。畢竟一個家底豐厚又有名望的鄉紳和一個窮書生産生交集是幾乎沒有意義的。

但是在範進考中了舉人之後就大不一樣了。張鄉紳立馬攀親帶故,成了他“親切的世兄弟”,随即送他五十兩銀子。又在東門大街送他三進三間的房子。按理說範進即使是中了舉人,也并未比曾是舉人的張老爺高貴的,但張老爺此時出錢又出房子,無非就是看中範進的前途,深谙人情世故的他,是希望通過發展裙帶關系,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利益。

範進中舉到底有多難(再讀範進中舉蓦然回首)7

範進對自己的态度,始終是那個為改寫命運堅持負重前行的讀書人

和其他人不同,範進是個有理想的人。貧窮但不安于貧窮。并且不願意去種田扒糞,不會滿足于解決一日三餐。他寒窗苦讀連續參加二十多次都沒考中仍沒放棄,50多歲高齡還在為理想而奮鬥。從這個層面上講範進可謂是心懷抱負并且韌性十足的一個人。在日常遭受冷落和打擊的情況下,自己雖唯唯諾諾不做争辯,但實際行動上還是一次次的奔赴考場,頗有“燕雀安知鴻鹄之志”的意味。

範進中舉到底有多難(再讀範進中舉蓦然回首)8

另外,範進也是個目标明确,不接受小富即安的人。在考上秀才之後,範進本來可以以秀才身份尋得個收入還算可以的差事,但他不願意聽從胡屠戶的建議去尋個館教書。而是堅信宗師所言自己火候已到,“自古無場外的舉人”,傾盡家底,挨餓也要為自己的理想奮力一搏。在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後,範進并沒有滿足,而是一直堅持着自己最初的信念,并且傾其所有為之拼了一把。有人說他這是偏執,偏執和執着的區别就是前者無實力而後者有實力去實現目标,事實證明,範進不是偏執,而是執着。他不但堅韌,而且在不斷努力。能夠考上舉人就是他努力和實力的最好證明。

最後,範進雖然得意,但并未忘形。很多人以他中舉後高興的瘋癫作為諷刺的重點,但在我看來,這是可以理解的,是常年的壓抑得到釋放給内心帶來的沖擊。在體育比賽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勝利者瘋狂歡呼慶賀的場面,高考生在得知自己取得理想成績之後往往也會有類似的情感。即便是灑脫如李白,在得知自己被召見進京時也是“仰天大笑出門去”。範進在中舉之後一度瘋癫,但是恢複意識之後坦然的接受了現實,面對丈人仍然是畢恭畢敬,用銀子還了他的喜錢,對張老爺的主動攀附也是也是禮讓有加。《儒林外史》的後續章節還交代了,範進在随後的會試中還考上了進士。他隻不過一直在按照自己原本的理想在做自己而已。

範進中舉到底有多難(再讀範進中舉蓦然回首)9

後記

曾經按照标準答案,範進是一個百無一能、迂腐呆蠢、酸氣十足,被腐朽的制度毒害的人。是我們批判的對象。當我飽嘗生活艱辛,逐漸成熟,已不再是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後,再讀此文,猛然發現世人皆在為五鬥米而奔走,但大多數人眼裡僅有尺寸之光,胸中并無堅韌毅力。大部分人對理想的堅持是不如範進的。

回想兒時夢想,我們大多數人最初的夢想絕對不是“在某個城市裡買一套房”,而是成為“科學家、宇航員、明星、警察、醫生或者大富豪”。現實也留給我們了實現理想的道路,就像現實留給範進了實現理想的道路一樣。隻不過這條道路很漫長,很艱辛,充滿挑戰和幹擾。

我們大多數人想成為“張老爺”,卻在一次次的困難面前選擇得過且過,滿足于眼前的小确幸,最終把自己過成了“胡屠戶”,“種田的,扒糞的”。像範進的一樣始終如一,保持信念和初心,挨過困頓,并最終實現人生理想的又有幾人?

我們還有何底氣去譏笑一個真正的追夢人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