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沒有大腦或神經細胞,單細胞微生物通常被認為是簡單而原始的生物。然而,哈佛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喇叭蟲等原生動物在遇到糟糕情況時,能夠做出“複雜”的決定。
喇叭蟲是一種喇叭狀的生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淡水池塘、湖泊、河流和溝渠中。它們附着在藻類或水下廢棄物等堅硬的物體表面上,用嘴巴一樣的開口來吸收食物,其中包含成千上萬被稱為纖毛的微小毛發。
早在1906年,美國一位動物學家首次觀察到它們的決策能力。當接觸到環境刺激物時,喇叭蟲會搖擺着離開,似乎想要逃離。如果這種方法失敗,它們會嘗試其它一些聰明的方法,比如改變方向或者收縮身體然後漂走,直到最終尋找一個更安全的地方。不幸的是,這一發現遭到了質疑而且很快就被否定了。
如今,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終于證實了這位動物學家的研究。然而,新研究發現在避免外部刺激時,喇叭蟲個體間的決策順序存在差異。但不管怎樣,它們都把收縮身體然後逃離作為最終的手段。
研究人員稱:“它們會先采取簡單的應對措施,但如果你繼續刺激,它們會‘決定’嘗試其它措施。在長時間刺激下,似乎有某種機制會讓它‘改變主意’。這就會讓人感覺它們内部正在進行某種相對複雜的決策計算,權衡哪一種行為更好。”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複雜的決策行為具有進化意義。像喇叭蟲這樣的生物在多細胞生物出現之前就是食物鍊頂端的食肉動物,而且分布極為廣泛。為了生存,它們必須‘聰明’地找出應對危險的方法。
哈佛大學的研究可能具有更廣泛的生物學意義。這項研究可能會改變我們對癌細胞如何繁殖和免疫系統如何工作的認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