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世界上真的有酸雨事件嗎

世界上真的有酸雨事件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3 03:09:46

世界上真的有酸雨事件嗎?酸雨泛指PH值低于5.6的雨雪沉降,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有些國家稱之為“空中死神”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地區出現了大面積酸雨區,大約有9400個湖泊酸化變質,受到影響的水域總面積達到36000平方公裡其中,一些湖泊由于酸性過強導緻各種生物幾乎全部死亡而成為一潭死水這就是世界上嚴重的北美死湖事件,也叫北美死湖酸雨事件該事件不僅引發了美加兩國的外交争端,也引起了各國政府和科技工作者對大氣污染成因及治理的重視,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世界上真的有酸雨事件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世界上真的有酸雨事件嗎(酸雨之害)1

世界上真的有酸雨事件嗎

酸雨泛指PH值低于5.6的雨雪沉降,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有些國家稱之為“空中死神”。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地區出現了大面積酸雨區,大約有9400個湖泊酸化變質,受到影響的水域總面積達到36000平方公裡。其中,一些湖泊由于酸性過強導緻各種生物幾乎全部死亡而成為一潭死水。這就是世界上嚴重的北美死湖事件,也叫北美死湖酸雨事件。該事件不僅引發了美加兩國的外交争端,也引起了各國政府和科技工作者對大氣污染成因及治理的重視。

事件回顧

20世紀30年代之後,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地區工業快速發展,與此同時,污染排放形勢也比較嚴峻,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硫達到2500多萬噸。随着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增加,大氣環境酸化現象開始出現,造成嚴重的酸雨污染。到了70年代,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的大量湖泊PH值僅在3.5左右,嚴重的區域PH值一度低到1.4左右,當地生态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經濟也受到嚴重影響。美國緬因州某參議員于1981年提交的《酸雨防止法案》聲稱,美國東部整個地區每年因酸雨污染損失達50億美元,以林業為主體經濟的緬因州每年損失就超過17億美元。加拿大則聲稱,1984年全國有1400多個湖泊和池塘由于酸雨污染導緻大量魚類死亡,有年産值250億美元的木材業受到嚴重威脅。

事件影響

北美死湖事件發生後,酸雨污染不僅成為美國與加拿大的環境難題,還引起兩國外交争端,甚至一度關系緊張。20世紀70年代初,加拿大研究發現造成酸雨的大氣污染物中60%以上是從美國産生然後越界漂過來的。1977年,加拿大正式向美國提出合作以共同解決酸雨問題,但是美國的表現并不積極,雖經多次努力都沒有明确結果。80年代,加拿大環境部将酸雨列為需要解決的首要污染物之一,外交部将酸雨視為需要與美交涉的最重要事務之一。1981年3月裡根訪問渥太華時,成千上萬的加拿大人上街示威,要求美國盡快簽定治理酸雨污染的雙邊協定。在美加關系史上,很少有什麼糾紛比酸雨問題更令兩國領導人感到為難。

北美死湖事件也引起了更多國家對酸雨污染的關注,一些國家呼籲大氣無國界,酸雨危害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經過多次協商,1979年11月,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環境部長會議在日内瓦舉行,34個國家和歐洲共同體簽字通過了《控制長距離越境空氣污染公約》。1999年,聯合國在該公約基礎上制定了《哥德堡議定書》,并針對主要空氣污染物又制定了2020年及以後的減排承諾,共有51個締約國參加。多年來,該公約為國際展開科技合作和政策協商提供了重要框架,在減少空氣污染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全球酸雨面積和濃度大幅下降。

事件啟示

北美死湖事件不僅是全球酸雨污染治理的推動者,也是大氣污染區域協同治理的倒逼者。回顧分析北美死湖事件的經驗教訓,對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是大氣污染防治的根本保障。保護生态環境必須依靠制度建設。美加兩國雖然在外交談判上曆經曲折,但是在國内卻相繼修訂《清潔空氣法案》,實施二氧化硫總量控制和排放交易制度,迫使企業降低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酸雨污染面積也遭遇短時間内快速發展,對我國生态系統和經濟發展均帶來嚴重影響。90年代以來,我國将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納入重點工作,相繼出台一系列制度,如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污染排放許可制度、高硫煤限産制度等,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和排放濃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将生态文明建設擺在了突出位置,穩步推進關鍵制度改革,建立了嚴格的“大氣十條”,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了根本保障。

創新環境治理機制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抓手。大氣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大氣污染常常是跨行政邊界呈現區域性特點,因此以行政區劃為界限、各地單獨治理的模式很難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必須創新環境治理機制。北美死湖事件之所以引起美加外交矛盾就在于此。我國在酸雨污染的解決過程中,創新地建立了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機制,開展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區域空氣環境質量評價體系等實踐,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了有效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PM2.5污染的解決過程中,還創新地建立了排查、交辦、核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工作機制、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1 X”機制、“一市一策”跟蹤研究機制、“專項監督 常态幫扶”新機制等,有效推動了全國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當前,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大氣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衆根本利益,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應不斷創新環境治理機制,探索區域統一規劃、統一标準、統一環評、統一監測和統一執法的綜合治理系統,推動形成區域協同長效機制和市場激勵機制,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抓手。

加強環境科技創新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支撐。科學技術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支撐,全球酸雨問題的有效解決離不開大量科技工作者的研究。近年來,我國在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方面不斷加大力度,如成立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中心、布局5000多個空氣質量監測站、安裝重點企業在線監測系統等,為大氣環境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我們也該清晰地看到,随着我國大氣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同時也進入了“深水區”,改善幅度越來越窄、改善難度越來越大,主要原因在于能源結構調整不到位。因此,要不斷加強環境科技創新,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同時,還要加強環境科學基礎和前沿工程技術的研究,實施大氣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完善環境質量監測網和提升環境質量自動檢測技術,實現環境監測與科學研究的緊密結合,為大氣污染精準防治提供有力支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