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古經久遠,很多字詞的含義變遷,使得今人閱讀中産生許多歧義,在此對平時容易誤解的一些字詞作一解析~~~~~~~
一、頻:全文中隻出現過兩次,列舉如下 1、複六三:頻複,厲,無咎。 2、巽九三:頻巽,吝。 這個字常誤解為副詞屢次、頻繁;或者形容詞重複、連續。實際上頻在這裡應為動詞,字典解釋是:“人将要渡河,見水深,皺眉而止。本義:皺眉”。此意今寫作“颦”。王弼注:“頻,頻蹙之貌也”、鄭康成疏:“頻者,頻蹙憂戚之容也”。 複卦,是談返回,談反省改正錯誤。複六三皺眉之複,是說難為情的改正。發展到第三階段,積習難改,此時要不講情面地指出其錯誤,批評與自我批評也。 巽卦,是談退讓,談戰略撤退。巽九三皺着眉頭,是說無奈敗退,計窮也。當然,此處理解為頻頻敗退似乎在句子裡也很通順。但筆者堅持在同一字源的情況下一字一義的原則,在沒有合理緣由時不随意更改字義。
二、朋:全文中出現十次,有一類看法包括王弼都是理解為朋友、朋黨。 實際上,古代以貝殼為貨币,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全文十處均是這個意思。朋作為古代貨币單位,在此指代财物。
三、屯:象幼苗初生。傳統多解釋為:艱難,音zhūn,取幼苗柔弱的意象。筆者認為其本義就是“初生”,“艱難”義有點附會了。引申義:聚集,音tún。
這個字過去一直讀zhūn,本無歧義。但近代有不少人取引申義tún“聚集”,使得解讀者憑空多了一番口舌。
四、班:全文中僅在屯卦出現了三次,用法完全一樣: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對“班”的解釋五花八門,傳統注音為pán,解班如為盤旋不進。實際上,班音bān,本義:将玉分割開。泛指分離開。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班馬,即離群的馬。乘馬班如,即騎着馬獨自離開隊伍或者掉隊。
五、比:這個字含義沒有歧義,隻是讀音略有變化,傳統注音bì,為古音,現讀bǐ。
六、說、畜、知:這三字在理解上分歧不大,說為脫tuō的通假,所以直接讀tuō;知讀zhì,與“智”為古今字。
畜讀xù,本義飼養,但具體語境中含義又有細微的差别;
1、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此處有引申義“積聚”的含義,此意後作“蓄”。
2、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此處完全是本義飼養。
九三:系遯,有疾。厲,畜臣妾吉。
此處用飼養義,引申有“管理、馴養”的含義。
七、假:全文中出現四次,傳統注音gé,訓作“至”,到的意思。此解誤。
假 jiǎ,本字為“叚”,借的意思,指借用、利用、憑借。
比如家人九五:王假有家。王借助王後管理後宮也。
八、乾、幹:乾,全文中出現在兩卦三次: 1、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乾讀qián,自強不息貌。曆來無歧義。 2、噬嗑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乾讀gān,指沒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與“濕”相對。簡化字對應為“幹”。 這兩卦中的乾看帛書更容易區分,帛書乾卦的乾寫做鍵,噬嗑卦的乾寫做乾。 幹,全文中出現在兩卦四次: 1、蠱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2、漸初六:鴻漸于幹,小子厲。有言,無咎。 蠱卦中的幹,繁體是幹gàn,《類篇》:能事也。動詞,做,從事于或忙于做某事。 漸卦中的幹,繁體是幹gān,岸,水畔。
九、解:第四十卦解,傳統注音xiè,訓為緩,指物情緩解jiě。還有一種解釋是通“懈”,指松懈,做事不抓緊。具體解釋卦爻辭的時候又常常解釋為分解jiě、解jiě除。所以這個字的解釋曆來是比較混亂的。 解,本義分解jiě牛,泛指剖開。《周易》中用的是本義,讀jiě。
十、離:“離”是八卦之一,在《周易》卦爻辭中出現在三卦五次: 1、 否卦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2、 離卦 離,利貞,亨。畜xù牝牛,吉。 六二:黃離,元吉。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 3、小過卦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兇。是謂災眚。 下面我們看看幾個有代表性的解釋: 高亨 《周易古經今注(重訂本)》:否卦疇離祉即疇麗祉,謂壽附于福,即謂壽随福而至也。 離卦賈注:“螭,山獸形也”。可見離者先民目為神獸,著于夏鼎,此獸蓋有黃色,即此文之黃離也。 小過卦 離借為羅,古音同,通用。蓋鳥網曰羅,因而以網捕鳥亦曰羅,即今文法所謂用名詞作動詞也。 李光地 《周易折中》: 否卦 《程傳》:離,麗也。君子道行,則與其類同進,以濟天下之否,疇離祉也。 離卦 《本義》:離,麗也。 小過卦 孔穎達曰:以小人之身,過而弗遇,必遭羅網,其猶飛鳥,飛而無讬,必離矰繳,故曰“飛鳥離之,兇”也。過亢離兇,是謂自災而緻眚。 豐銘按:1、離,麗也。這個解釋最早出自《彖傳》。 孔穎達疏:“麗謂附著也。以陰柔之質,附著中正之位,得所著之宜,故雲麗也。”王弼、孔穎達此論都是跟随《彖傳》的。 2、離,山神,獸也。這個解釋見于《左傳》:螭魅罔兩。杜注:螭,山神,獸形。這是以離通“螭”,另如《史記周本紀》:“如虎如罴,如豺如離”。也是如此。 3、離借為羅,古音同,通用。通假,是古音通假,前提是“讀音相同或者相近”,高亨先生說離與羅“古音同”,筆者不懂古音,無法置評。高亨先生解“離”為“羅”參考了許多古文例子,但所舉其中一例卻正好證明“離”不能通“羅”,其例是《詩?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于羅”。全詩還有兩個相似的句式:雉離于罘、雉離于罿,羅、罘、罿都是捕鳥獸的網,句意是:野兔逍遙自在,山雞卻落網遭難。很明顯,用“離借為羅”是解不通的。 但關于離與羅的關系,孔穎達的說法有其淵源,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帛易中,離就全部寫作羅,意指捕鳥的網。 那麼,《周易》卦爻辭中的五處“離”到底如何解釋呢?筆者梳理後結論如下: 離,古同“罹lí”(見《漢典》注釋),帛本作“羅”。羅,捕鳥的網,繁體作羅,與“罹”寫法近似,隻是把表意的“纟”改成了“忄”。“罹”遭受苦難或不幸的含義,當是由“羅”本義引申出來的另造字,“羅”是鳥遭受災禍,“罹”是人遭受災禍。所以筆者認為《周易》卦爻辭中“離”,當指遭難,而非指分離、離開。 書中五處具體解釋是: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身負使命,不可有辱。要讓同胞們蒙受福祉。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遭受病難時,應當多想辦法,才能平安。象養母牛那樣細心呵護,則吉。 六二:黃離,元吉。——退居二線,從此頤養。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面對西斜的太陽,不能擊缶歌詠贊美,而是象垂暮老人那樣嗟歎,則兇。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兇。是謂災眚。——無故妄動,就像飛鳥自投羅網,兇。這就是災難。
十一、系:全文中出現在六卦八次: 1、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2、随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貞。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享于西山。 3、無妄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4、坎上六:系用徽纆,寘于叢棘。三歲不得,兇。 5、遯九三:系遯,有疾,厲。畜臣妾吉。 6、姤初六:系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兇。羸豕孚蹢躅。 這些卦中的“系”學者們多讀作xì。誠然,“系”、“係”、“繫”三字的意義界限不清楚,古代往往通用,但作為具有漢字發源意義的《周易》文字,我們還是不該如此混淆。這個字看古文更容易區分些:繁體中,否卦、無妄卦、姤卦中的系均為“繫”,應讀jì,指拴,系(xì)結;随卦、坎卦、遯卦中的系均為“係”,應讀xì,指聯結,聯系。係與繫表意看似差不多,都有聯結的意思,但程度不同,係是一種無形的關聯,繫是通過實物進行聯結。
十二、己jǐ、已yǐ、巳sì1、大畜初九:有厲,利已。 已yǐ,此處用本義:停止。有的版本寫作己jǐ,錯誤。 2、損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已yǐ,此處用本義:停止。有的解釋認為通祀、以,有的版本寫作巳sì,均誤。 3、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無咎。 巳sì,本義在胎包中成長的小兒。巳日,地支紀日的第六日。古有上巳節,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殷周時就已經形成,漢代以後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俗稱三月三。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因為此時正當季節交換,陰氣尚未退盡而陽氣“蠢蠢搖動”,人容易患病,所以都到水邊洗滌一番,通過自潔消彌緻病因素。為什麼要選在巳日呢?漢代應劭解釋說,“巳者,祉也”,既除掉緻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臨( 《風俗通義?祀典?禊》。由此可見古人對巳日的重視,也表明在古人心目中,巳日是個除舊迎新的日子。另外,《淮南子?天文》:巳則生已定也。也表明了巳日的象征意義。有的解釋認為通祀,有的版本寫作己jǐ,均誤。
關于“巳”是否通“祀”的問題,其實很容易解決,困卦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來,利用祭祀。征兇,無咎。 困卦裡有個“祀”,可見當時已經有了“祀”的用法,并且我們看文獻中并沒有“巳”通“祀”的用例,足見此看法不需考慮。
十三、仇:鼎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仇音qiú,同伴、匹配。有的解釋讀為chóu,仇敵,錯誤。
【詩經·大雅·皇矣】:“帝謂文王:訽爾仇方,同爾弟兄以爾鈎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墉”。上帝對文王說道:“要與盟國咨詢商量,聯合同姓兄弟之邦。用你那些爬城鈎援,和你那些攻城車輛,讨伐攻破崇國城牆。”可見,詩經中也是如此——仇:同伴;方:方國;仇方,盟國。
十四、朝:訟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朝音zhāo,早晨。
十五、惡:正文中出現一次,《象傳》中出現三次: 大有《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遯《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睽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複。見惡人,無咎。 《象》曰:“見惡人”,以辟咎也。 惡音è,指過失。此字曆代基本無分歧,但有時容易與wù混淆。
十六、校:噬嗑初九:屦校,滅趾,無咎。《象》曰:“屦校滅趾”,不行也。 上九:何校?滅耳,兇。《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校jiào,古代刑具,枷械的統稱。
十七、何:全文中出現在五卦: 小畜初九:複自道,何其咎?吉。 随九四:随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睽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 噬嗑上九:何校?滅耳,兇。 何hé,什麼,怎麼樣。其中大畜、噬嗑卦中的“何”是“荷”hè的古字。類似的情況還有“見”字,“見龍在天”、“見群龍五首”等少數幾處“見”讀為xiàn,是古“現”字,其他多數地方仍讀jiàn。
十八、虞:屯六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中孚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虞 yú,猜度,料想。傳統注解認為屯六三的虞是指的虞人,古代掌管山澤鳥獸的官吏。其實,屯是講學習的,強調的是少年思維計劃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對所謂虞人向導的依賴。所以我們如果反過來看,“即鹿有虞”就是事先做好了準備,有備而發。查字典也有許多“無虞”用為猜度、料想的佐證: 用戒不虞。——《詩?大雅?抑》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傳?僖公四年》 等狄爺兵來,随軍而進,方保無虞。——《八洞天》 戎狄棄甲而遠遁,朝廷高枕而無虞。——唐? 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 以虞待不虞者。——《孫子?謀攻》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易?系辭上》
十九、易:全文出現兩次: 1、大壯六五:喪羊于易,無悔。 2、旅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号啕。喪牛于易,兇。 對“易”字的解釋,分歧衆多,具體到這兩處經文,有以象解的,有說“易”是“場”的,有說“易”是古代一個國名的,顧颉剛先生是其代表,他們根據《山海經》、《竹書紀年》中的零星字句,認為是記商之先祖王亥喪牛羊于有易國的故事。前面的通假說,還算是一種解釋,後面“有易國”這麼牽強的解釋能夠在近代流行起來,令人訝異。 易,指交易。大壯卦中用公羊(羝羊觸藩)描述青年男子談戀愛時的一些表現,“喪羊于易”,是用羊比喻女方,指正要談婚論嫁的關口上女方不同意了。旅卦是講商旅,“喪牛于易”是用牛比喻手中的重要籌碼,指交易時的重大損失。
二十、日、曰:日rì ,指每日、每天。曰yuē,指說。這兩個字字義很簡單,沒有分歧,隻是由于字形相似,使得有些版本把“曰”當做“日”混淆,現列舉如下: 全文中“日”出現十二卦十六次: 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豫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複,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 離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明夷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震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鬥。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沫。折其右肱,無咎。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鬥。遇其夷主,吉。 巽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既濟六二:婦喪其髴,勿逐,七日得。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全文中“曰”出現在二卦: 大畜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困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二十一、除:語出萃《象》: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除:修治、修。《谷梁傳•襄公二十四年》:“弛侯,廷道不除”。君子觀此象而有所警悟,修整武器,以防備意外的發生。此字容易按平時常用義理解為除掉。
二十二、當:正文裡沒有,《象》傳中頻繁出現,主要是以下三類:困九四《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困上六《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噬嗑六五《象》曰:“貞厲無咎”,得當也。當位之當,讀dāng,指擔任、掌管;未當、得當之當,讀dàng,指适合、合宜。均與陰陽觀解易的那種“當”無關。
二十三、剝:見于兩卦:1、剝,不利有攸往。 初六:剝床以足,蔑貞,兇。 六二:剝床以辨,蔑貞,兇。 六三:剝之,無咎。 六四:剝床以膚,兇。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2、兌九五:孚于剝,有厲。剝bō,去掉物體表面上的東西。有的注解讀bāo,這兩個讀法意義基本同,但bāo多用于方言口語。
二十四、否:出現在四卦: 1、師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2、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3、遯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4、鼎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 否pǐ ,不好,壞,惡。這個曆來無歧義,由于現在常用義項是否fǒu,所以也說一下。
二十五、亨、享:亨hēng,小篆作“亳”,隸書寫作“亨”、“享”。本義:獻。引申義:通達。享xiǎng,本作“亯”,本義:祭獻,上供。指用物品進獻人,供奉鬼神使其享受。亨與享字源不同,不能混淆。但含義近似,有時被混用。 《周易》中“亨hēng”是常用字,其中有四處亨通享,讀xiǎng。1、大有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2、随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3、升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無咎。
4.困九二:利用亨祀。《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晉文公使蔔偃蔔,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也。戰克而王飨,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為澤以當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複,亦其所也”,這裡“亨”直接寫作“享”。文中享出現在兩卦:1、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2、益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享,在此不是祭享的意思,而是用的引申義“受用”。“二簋可用享”,是說日餐二簋就足夠了;“王用享于帝”,是說王通過十朋之龜受用于上帝,即通過龜蔔溝通了天意。
二十六、和:出現在兩卦,讀音不同:1、兌初九:和兌,吉。和hé,協調、調和。2、中孚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和hè,應和,跟着唱。
二十七、祇、祗:這兩字文中隻出現兩次,曆來說法不一,注音、含義都很混亂。其中《周易正義》兩處均作祗,複卦中釋為大,坎卦中釋為辭;《周易本義》也是兩處均作祗,複卦中釋為抵,讀qí,坎卦裡沒注釋。現在流行的版本認為複卦中為祗,讀zhī,坎卦中為祇,讀chí。
1、複初九:不遠複,無祇悔,元吉。
祇zhǐ,僅僅,惟一,表示限于某個範圍,此意今簡寫為“隻”。此字帛書作提、阜陽漢簡作智、王肅作禔。
2、坎九五:坎不盈,祗既平,無咎。
祗qí,地神,在此喻指高山、周武王。“坎不盈,祗既平”,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意思。曆代多認為此字有誤,《釋文》:“祗,鄭雲:‘當為坻,小丘也’,京作禔”,現在的字典多把祇qí解為地神,而把祗注音為zhī,指恭敬,認為神祗是神祇之筆誤。筆者認為,祗,本義恭敬,後來名詞化指地神,讀qí,通常說的神祇反而是神祗之筆誤。
由于祗和祇的關系早已經混淆難辨,所以筆者在此的推斷可權當一個假說,但從詞性角度分析,複卦“無祇悔”與坎卦“祗既平”中的“祇”和“祗”不同是可以确認的。
二十八、億:見于震卦:震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六五: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億,繁體為億,通“臆”。臆測,預料。《論語·先進》“億則屢中”,程頤“以震來之厲,度不能當,而必喪其所有”。許多人理解為億萬的億,錯誤。
二十九、錫:見于三卦:訟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師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錫,通“賜”,給予,賜給。這個字在繁體字時期沒有歧義。
三十、惟、維:惟出現一次:屯六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惟,相當于“猶”、“還”、“但是”。維出現四次:随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維,本義系物的大繩,文中用作動詞,指維系、保持。
三十一、燕:中孚初九:虞吉,有它不燕。燕,古同“宴”,安閑,安樂。
三十二、它:出現在三卦:比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大過九四:棟隆,吉。有它吝。中孚初九:虞吉,有它不燕。它,代詞,稱人以外的事物,其他的。有學者解釋為蛇,錯誤。
三十三、連:隻出現一次:蹇六四:往蹇,來連。連,本義人拉的車,即“辇”的古字。
三十四、豫:正文出現在豫卦,《象》傳出現在既濟卦(豫卦中的引用不算):
1、豫,利建侯、行師。
初六:鳴豫,兇。《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兇也。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象》曰:“盱豫不悔”,位不當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2、既濟《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豫,傳統認為通“娛”,指快樂、安閑。我在《雅正》中也犯了這樣的錯誤。在豫卦中應取本義,大象。
《象傳》中的豫則通預,是由于《象傳》比正文晚出,有些字的用法已有不同。
三十五、幾、機:1、幾,繁體作幾,表示非常接近,相當于“幾乎”、“差不多”,文中出現在四卦:
屯六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小畜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
歸妹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中孚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2、機,通幾。幾案、小桌子。文中隻出現一次: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三十六、逐、遂:1、逐,《說文》“逐,追也”,出現在五卦五次:
大畜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頤六四:颠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
睽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複。見惡人,無咎。
震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既濟六二:婦喪其髴。勿逐,七日得。
2、遂,《廣雅·釋诂一》“遂,往也”,指行、往,出現在三卦三次:
大壯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
家人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
震九四:震遂泥。
逐和遂含義是有些近似的,字形也很象,這樣我們就不會奇怪今本的“逐”,為什麼在帛書中均寫為“遂”。
大壯之“遂”,虞翻曰:“遂,進也”,是正确的,曆來也無歧義,但是在字源相同的情況下,其他兩處卻被做了其他解釋。
家人之“遂”,多解釋為專,認為無攸遂是說婦女在家沒有專任之職事;震之“遂”,多引用《釋文》:“荀本作隊”,即遂通隊,而隊即墜之本字,所以認為震遂泥即震墜泥。
實際上,不必曲解,均按“行、往”意就可。無攸遂是說婦女安份在家裡而不出去到處遊逛,“震遂泥”是行進于泥潭中,而非墜落在泥中。
三十七、須:出現在兩卦:
1、六二:贲其須。須,胡須。
2、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周易本義》:“須,女之賤者”。帛本作嬬rú,《說文》:“弱也。一曰下妻也。”《經典釋文》:“荀、陸作嬬。陸雲:‘妾也’”,《音訓》:“晁氏曰:‘子夏、孟、京作嬬,媵之妾也’”,可見漢代諸本多作嬬。楚人稱姐姐為媭xū,《說文》:“賈侍中說: 楚人謂姊為媭。”根據須與娣對文,須的本意在此應就是嬬或者媭。不論媭還是嬬,“歸妹以須”都是用長婦代替少女,以次充好的做法。
三十八、無:屬于常用字,也是誤讀很嚴重的字,說過很多次,不例舉了。用法有兩種,一種是指沒有,跟“有”相對,比如見群龍無首、即鹿無虞、無不利等;另一種是通“毋”,表示勸阻或禁止,可譯為“不要”、“别”,比如無咎、無悔、無成有終等。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書·洪範》
以上兩例無都是用作毋。
三十九、列、夤:隻見于艮卦:
艮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列,從刀,是裂的古字,本義為分割,分解。夤,一說通“璌”,夾脊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