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京綠色環境交易

北京綠色環境交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2 15:28:11

北京綠色環境交易?2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打造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啟動儀式”在北京市通州區舉行會上,央行行長易綱表示,綠色交易所的建立可以将排碳外部性内部化,也可以穩步降低綠色溢價,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北京綠色環境交易?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綠色環境交易(北京将建國家級綠色交易所)1

北京綠色環境交易

2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打造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啟動儀式”在北京市通州區舉行。會上,央行行長易綱表示,綠色交易所的建立可以将排碳外部性内部化,也可以穩步降低綠色溢價。

由于綠色技術是“更先進的技術”,目前綠色能源的成本普遍比傳統能源更高,而高出的部分就是綠色溢價。業界已形成共識,高企的“綠色溢價”讓消費者對于綠色能源和綠色産品望而卻步,因此降低“綠色溢價”是實現碳中和目标的關鍵。

多位受訪的業内人士指出,推動綠色能源成本低于化石等高排碳能源成本有兩種方式,其一是降低清潔能源成本;其二是提升傳統高排碳能源成本,通過碳交易、碳稅等碳定價方式增加高排碳能源使用的成本,降低經濟主體使用高排碳能源的動力。

“綠色交易市場在這一過程中将發揮價格傳導機制的作用。”中财綠指首席顧問施懿宸向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表示,價格機制的建立本身較為複雜,首先需要讓碳變成可交易、可測量、可估值、可确權的具有金融屬性的資産。這是北京建立綠色交易所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我國建立起綠色發展系統性體系的關鍵一步。

誰排碳誰承擔成本倒逼企業低碳化轉型

易綱指出,排碳企業和用戶沒有為排出的碳付出應有成本,所以對社會有負的外部性,排碳多的單位是以自己的低成本實現盈利,但對整個社會和公衆造成了負的外部性。

“未來綠交所就是要逐步把負外部性内部化,使碳定價逐步接近其社會成本,誰排碳誰承擔成本。”易綱指出,同時通過強化信息披露要求,讓社會知道是誰排的碳,接受社會公衆監督,這是綠色轉型的重要方面之一。

施懿宸向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透露,在沒有碳定價、碳交易的情況下,高排碳的企業自身成本相對較低,這也意味着企業在排碳方面可以毫無節制,但最終造成了大規模的社會治理成本的上升,形成了經濟學意義上的“負外部性”。但若将綠色減排納入其生産成本當中,這可能倒逼企業在節能減排以及綠色工藝上精益求精。

“從金融的角度來說,要透過金融産品構建起市場的交易機制。這需要讓碳成為具備金融的資産屬性,價格機制才會建立起來。”施懿宸表示,綠色交易所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若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重啟,也将會為那些減排企業帶來一定的收益。

實際上, CCER在實現“雙碳”轉型目标中能起到推動作用,該市場有利于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也為社會和企業參與這項工作提供了新平台。如今,該市場重啟的概率越來越高,北京的綠色交易所亦有望承擔這部分功能。

興業研究首席綠色金融分析師錢立華認為,碳定價機制是碳排放控制的市場化工具,一般通過隐性或顯性兩種方式為碳排放造成的外部性進行定價,從而激勵控排主體将碳排放因素納入到生産與消費決策中,以糾正生産與消費的負外部性。而在碳價的激勵下,企業将碳排放配額作為生産要素之一,實現碳排放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同時促進企業低碳創新。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此前亦撰文指出,提升高排碳的化石能源成本,通過碳交易、碳稅等碳定價方式增加化石能源使用的成本,降低經濟主體使用化石能源的動力。同時,碳交易和碳稅則是帶來政府的财政收入上升,使得政府更有能力推動綠色轉型,且通過碳定價實現碳減排成本将在不同企業之間更合理地分擔。

此外,在信息披露方面,易綱指出,接受央行低成本資金的金融機構,要承諾對外披露發放碳減排貸款的餘額、利率及相應碳減排效應等信息,并接受第三方獨立機構的核查和社會監督。這對于引導綠色理念,轉變經濟主體行為,推動碳核算和環境信息披露具有積極意義。

穩步降低綠色溢價金融成為重要的推動力

在易綱看來,啟動綠交所推動綠色轉型,還有“穩步降低綠色溢價”的作用。他指出,綠色金融、綠色技術等就要逐步把綠色溢價給降下來,使企業、家庭願意選擇用綠色能源,從成本方面讓大家覺得物美價廉,願意自覺地使用。

除了通過上述“誰排碳誰承擔成本”的方式提高企業排碳成本之外,錢立華認為,還需要通過财政、金融等各項政策激勵以降低零碳技術的成本,促進技術創新與進步。

在她看來,金融可以降低融資成本,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行業的融資;可以增加融資的可獲得性,比如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零碳技術解決方案提供長期穩定融資支持等。同時還可以創造新的交易市場增加綠色項目的融資可獲得性,比如綠色基金、碳基金、碳資産管理等創新綠色金融工具,服務零碳技術的開發與推廣。

實際上,在金融政策方面央行已經推出了多種支持工具。2021年,人民銀行推出了碳減排支持工具,按照市場化原則,為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三個領域内的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如人民銀行按照1.75%的利率給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期限合理,利率也有優惠。今年,央行首批延續實施的三項結構性工具中,有兩項與綠色有關,其中碳減排支持工具将延續實施至2024年末,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延續實施至2023年末。

錢立華建議,針對不同的行業采取合理的碳定價機制,确保碳價可以超過綠色溢價,提升零碳技術的市場競争力,激勵企業及相關市場主體開展零碳技術研發與推廣。同時綜合運用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的各類政策和工具,降低零碳技術的融資成本,提高融資可獲得性。

多方助推轉型規模經濟讓綠色産品更便宜

讓綠色能源、産品更便宜好用,僅有金融的支持仍然不夠。多位受訪人士認為,這還需要動員各方力量,完善社會參與機制。其中,消費端的認可是關鍵環節之一。

施懿宸認為,消費端有人購買是對企業加大生産綠色低碳産品的最好鼓勵方式之一,通過規模經濟來降低綠色溢價。而探索讓消費者進行綠色消費過程中在信貸等方面将獲得更多的優惠,可以促進消費者綠色消費的意識。

“這需要更多的行業主管部門的參與,構建起一整套綠色消費的激勵機制與相關标準。”施懿宸表示,目前在消費端,什麼樣的産品是綠色産品、什麼是綠色消費暫時未有相關标準,有待進一步完善。

實際上,當前已有成功引導消費者購買綠色産品的案例。如工信部對于節能家電進行分類,并按照相關标準對不同家電貼上耗電等級的标簽,消費者購買時可一目了然分辨哪些産品更加綠色。

錢立華亦認為,對于個人,助力創造更好、更清潔的綠色替代品市場,例如購買電動汽車或植物蛋白食品,推動綠色替代品即零碳産品的研發投資以及其成本的下降,最終将會推動零碳産品更加實惠、适合所有的消費人群。

此外,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則認為,綠色低碳轉型最終仍需要落點于企業和消費者身上。如何定義綠色消費、如何提供完整的綠色低碳的激勵機制、如何完善企業和個人碳賬戶等都需要長期的過程。

“從長遠看,我國還可以探索推出個人碳配額,為每個公民分配一定的碳排放權,儲存在個人碳賬戶中。”董希淼認為,個人在購買汽油等能源時将扣除碳配額,未使用的碳配額可利用碳賬戶進行自由交易,從而實現強制性減排市場、自願性減排市場和碳普惠交易市場的有機統一。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