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雲南人誘蜂箱取蜜

雲南人誘蜂箱取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08 05:21:47

雲南春天來得早。四五月間,山裡早已草木蔓發、百花爛漫。年輕的采蜜人康雪梅卻無暇顧及這些。她腰間系着繩索,沿着梯子一步步向下移動,然後屏息凝神地靠近懸崖上的一處蜂巢——那裡藏着珍貴的野生懸崖蜜。

差不多同一時間,施天英在田裡栽下菠蘿苗,期待它們兩年後結出果實;羅麗波去年種的百香果已經挂上枝頭,隻等她去采摘。

在雲南普洱景谷的大山深處,這3名女性創業者不僅開創了自己的事業,還帶動附近農戶脫貧增收,撐起鄉村發展“一片天”。當創業遭遇瓶頸期時,來自上海的創業指導專家又給她們帶來了新的啟示,也讓滬滇協作走出一條新路。

為了那些更貧困的人

景谷,位于滇西南的一個傣族彜族自治縣。往西走便到了瀾滄江邊,東面則是無量山和哀牢山。

康雪梅就生長于這高山深谷間,她家世代以采蜜為生。小時候,每到春天蜜蜂出巢采集花蜜,她就跟着爺爺去野外察看蜂桶,學習如何從中取出蜂蜜。這種用蜂桶放養的叫作中華小蜜蜂,體軀較小,采集力強,是她最喜歡的動物,“小蜜蜂嗡嗡嗡,特别可愛”。

雲南人誘蜂箱取蜜(在懸崖上采蜜被野蜂追着蜇)1

康雪梅

除了中華小蜜蜂産出的土蜂蜜,當地村落還流行采營養豐富、價值極高的野生懸崖蜜,“一個村子都靠這個吃飯”。顧名思義,這種蜂蜜來自懸崖,由“懸崖蜂”即黑大蜜蜂生産。與中華小蜜蜂不同,黑大蜜蜂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蜂種,生性兇猛,又多聚集在險峻巍岑的峭壁之上,這使得采蜜成為一項高危職業。

康雪梅介紹,要去懸崖采蜜,至少需要一支8人的隊伍。有人在崖頂放下吊繩和懸梯,有人則順着懸梯爬到蜂巢所在的地方,手動收割蜂蜜。懸崖高度一般在一兩百米之間,也有三四百米的,但這麼高的山基本上“拿不下來”。

“幹這種危險的活,必須要團結一心。”2013年,她組建了“崖谷蜂”采蜜團隊,從最初18人發展至今,已經帶動當地上千名農戶共同參與采蜜。景谷本地懸崖蜂不多,這些年來,他們結伴走過普洱的一座座山,有時收獲頗豐,有時成果寥寥,甚至還會遭遇極其危險的情況。

雲南人誘蜂箱取蜜(在懸崖上采蜜被野蜂追着蜇)2

“崖谷蜂”的隊員正在取蜜

那是2019年,康雪梅一行來到普洱與西雙版納交界地帶,像往常一樣先做起準備工作。沒想到,崖頂的隊員放吊繩時驚動了懸崖蜂。當時崖底的康雪梅和兩名夥伴正在穿防蜂服,還沒來得及戴上防蜂帽,一隻速度最快的蜜蜂就俯沖下來蜇傷了隊員。康雪梅沒多想,伸手把這隻蜜蜂取了下來,但它的尾刺還留在隊員頭上,殘留的氣味瞬間吸引了其他蜜蜂。

他們還沒反應過來,蜂群就像一張黑壓壓的網,從四面八方罩了下來。康雪梅不知道其中有多少隻蜜蜂,她腦中隻有一個念頭:跑!顧不上穿防蜂服,3個人開始發足狂奔。他們穿過低矮的樹叢,手腳被草木劃破;跳進小河試圖躲避蜂群,但蜜蜂還在水面上徘徊。又跑了許多路,他們終于看到了摩托車,騎車開了幾公裡路,才徹底擺脫這群懸崖蜂。

“我們每個人都被蜇了四五十下。”康雪梅回憶說,最難以忍受的不是那些皮外傷,而是被蜇傷後因蜂毒侵襲,出現嚴重的灼痛、頭暈和嘔吐症狀。直到他們去醫院打了抗毒針,這些症狀才慢慢緩解。

除了懸崖蜂的攻擊,攀爬、行進的過程中都有可能遇到各種危險。康雪梅最怕蛇,她的随身包裡總是帶着解蛇毒的藥。每年外出采蜜她都舍不得和女兒分開,回家時又倍感慶幸,“生怕哪次出去以後就見不到她了”。

“都什麼年代了,你一個女人,做點别的工作不好嗎?”采蜜十多年來,康雪梅聽過許多這樣的聲音。的确,她是“90後”,今年33歲,可選擇的工作并不少。當她還是一名少女時,也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向往,想過從事美容美發或者服裝行業,“但我看到大山裡還有很多比我們更困難的人,看到這麼好的資源被埋沒在深山裡,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留下來”。

要讓鄉親們富起來,要把山裡面的東西帶出去。如今,康雪梅團隊每年采到野生懸崖蜜、土蜂蜜、大挂蜜、土酸蜂蜜等近50噸,用她的話來說,“把這來之不易的甜蜜帶給大家”。

雲南人誘蜂箱取蜜(在懸崖上采蜜被野蜂追着蜇)3

關關難過關關過

“猜猜我現在在幹什麼?”接通電話,施天英爽朗的聲音傳了過來。原來,最近是菠蘿上市的季節,她正指揮工人把一箱箱菠蘿裝上貨車,然後前往縣城售賣。

她開始創業的理由更直接,“主要是為了自己的生存”。2016年,她從工廠下崗,好在此前就未雨綢缪,早早計劃起返鄉創業。菠蘿種植是景谷縣鳳山鎮的傳統産業,施天英所在寨子種菠蘿的曆史已經有40年了,因此她把目光投向了菠蘿。

雲南人誘蜂箱取蜜(在懸崖上采蜜被野蜂追着蜇)4

施天英

最初是自己種,不過,“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這個道理我是懂的”。施天英随即動員寨子裡的黨員入股合作社。她召集了3次大會,第一次有8名黨員參加,第二次有4名,第三次隻剩下2名。最後,他們仨一起創立了景谷西施種植專業合作社。

創業之路多艱難。景谷雖然以菠蘿為特色農産品,但早些年種植技術不高,菠蘿産量較低。另一方面,囿于傳統思維,農戶往往任由滞銷的菠蘿爛在地裡,或者拿去喂雞。施天英為此感到可惜,她想,可不可以把這些菠蘿做成果幹呢?于是,她帶領附近農民不斷改進菠蘿種植技術、擴大種植規模,同時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不斷研究果幹制作,解決了菠蘿浪費問題。

久而久之,“景谷西施”成為鳳山乃至景谷特色生态産品品牌。沒入股的農戶也委托施天英幫忙銷售,家家戶戶都烤起了菠蘿幹,由此帶動附近2000餘名農村婦女增收緻富。施天英最近還在考慮把菠蘿因素融入家常菜,打造“菠蘿宴”,吸引來附近泡溫泉的遊客,“試營業的效果還挺好的,大家都很感興趣”。

雲南人誘蜂箱取蜜(在懸崖上采蜜被野蜂追着蜇)5

有模有樣的“菠蘿宴”

相比采蜂蜜、種菠蘿這樣有曆史沿革的職業,羅麗波種百香果,在景谷還是新鮮事。“如果你買到景谷的百香果,那就是我家産的。”她語氣裡透着驕傲。

然而,她的創業起步并不順利。2018年,作為外來媳婦的羅麗波帶着12名搬遷戶走上了種植百香果之路,他們向村合作社申請了80萬元的創業貸款,第二年租了80畝地,用現金購入了大量百香果苗。

“那時候沒經驗,對外面的市場也不了解。”她到現在還在懊悔。原來,這批百香果苗帶有病毒,果子長到四五成就開始掉落,最後顆粒無收,所有參與的農戶都虧損了。

面對窘境,羅麗波沒有放棄,或者說不能放棄,“因為已經虧了,如果放棄了,哪來的錢去賠人家?”第二年,她吸取了教訓,挑選好苗分給農戶栽種。去年,她多次到石林人參果基地考察,決定開始種人參果。如今,羅麗波種植的百香果、人參果、沃柑等水果占地面積加起來共有600多畝,她成了當地有名的“水果姐姐”。

雲南人誘蜂箱取蜜(在懸崖上采蜜被野蜂追着蜇)6

羅麗波的人參果田

一株百香果苗要8塊錢,屬于價格較高的果苗。八九月正是種百香果的時節,到了來年四五月,就可以收獲第一茬果,然後還要精心維護枝蔓,等待後面兩年繼續結果。羅麗波說,農人靠天吃飯,當然是辛苦的,但即便辛苦還是要堅持下去,“隻要能帶動老鄉緻富,再辛苦也值得”。

當山裡阿姐進入直播間

鏡頭先是對着飛舞的群蜂,然後掃向一個驚險的畫面:全副武裝的采蜜人正順着梯子從崖頂往下走,一眼望不見的崖底透着危險的氣氛……這是康雪梅在采蜜途中拍的短視頻,随後被她傳到了快手賬号“懸崖上的采蜜人-雲南山娃”上。

從短視頻到直播,這些山裡阿姐已經摸到了電商的門檻。不過,前兩年她們卻還在為疫情導緻的銷售危機發愁。

康雪梅最早是從批發商那裡嗅到疫情影響的。早些年的時候,他們采的蜂蜜主要靠批發商連同普洱茶一起,銷往全國各地的雲南土特産店。然而2020年以後,這些土特産店紛紛倒閉,蜂蜜的重要銷路就斷了。另謀出路、轉戰線上,成為不得不做的改變。

試着以“芭樂姐姐”的名義在抖音上賣百香果後,羅麗波嘗到了電商的甜頭。“以前批發商來收購總是壓價,現在我們直接賣給客人,利潤高了不少呢。”但她很快發現,粉絲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就很難大規模地漲粉了;同時,自己缺乏語言表達訓練,做直播時說來說去就是那幾個詞。44歲的施天英剛開始做直播時更是手忙腳亂,都不知道怎麼挂鍊接、推産品。

雲南人誘蜂箱取蜜(在懸崖上采蜜被野蜂追着蜇)7

從左往右依次為康雪梅、羅麗波、施天英

好在,作為對口幫扶普洱的黃浦力量之一,黃浦區人社局多年來一直緻力于創新幫扶方式。“我們原來扶貧主要是靠勞動力轉移,最近幾年開始探索其他出路,通過扶持創業來為當地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就是其中一條路子。”黃浦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9年起,區人社局每年組織創業指導專家前往普洱,為當地的創業者纾困解惑,提供新的思路。

知名三農博主、上海至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杜鴻飛就是創業指導專家團中的一員。2021年,他來到景谷開展農産品電商直播培訓,施天英等人也在課堂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她們掌握了直播帶貨的基本規則,做起電商來也變得有模有樣。

“大家好,那肖田菠蘿上市啦,趕緊來。菠蘿甜甜菠蘿甜,菠蘿長在那肖田,這裡菠蘿我吃過,一山更比一山甜。”施天英帶着農戶們唱起菠蘿之歌,通過“西施菠蘿”視頻号把菠蘿上市的消息傳出山外。在抖音上,聯系羅麗波的人越來越多,她的客群已經遍布廣東、海南、青海等地,“隻要種出來就不愁賣不出去”。

雲南人誘蜂箱取蜜(在懸崖上采蜜被野蜂追着蜇)8

杜鴻飛認為,要解決雲貨出山的問題,單靠政策扶持不行,還需解決産業鍊問題,提高當地創業者的能力和認知模型,從往日賣原料賺體力錢,到實現“品牌在當地,營銷在全國”。其中,産品标準化規範化是基礎。

康雪梅過去賣的蜂蜜都是經簡單過濾後裝在大桶裡,沒有蜂蜜廠的生産許可證号和執行編号。杜鴻飛建議她挂靠蜂蜜廠商,委托工廠罐裝蜂蜜。目前,她已經跟蜂蜜廠裡談成合作,定制了玻璃瓶和禮盒,邁出了品牌化的第一步。此外,她還購置了一架無人機,以便更精準地定位懸崖蜂的蜂巢。

據了解,2019年以來,黃浦區人社局發動創業指導專家力量,采取線下集中培訓、一對一問診以及實地勘察等方式,對農戶進行創業指導,同時開展線上直播課程,輔導人數達到200人,重點扶持青年創業團隊10家。創業者們也時刻記挂着幫助過自己的人。今年上海疫情期間,施天英、康雪梅和羅麗波紛紛捐贈了物資。

雲南人誘蜂箱取蜜(在懸崖上采蜜被野蜂追着蜇)9

康雪梅正帶着團隊做直播

當然,山裡阿姐在上海創業專家的引導下走進直播間,要想成功主要還得靠自己的付出。在杜鴻飛看來,景谷的創業者有一種特别的淳樸和堅韌,這種特質在施天英等女性身上尤其明顯。施天英剛開始給上海客戶寄菠蘿時,由于沒有經驗,第一箱菠蘿壞了一半。她非常自責,“你說人家大老遠買到一箱壞水果,誰心情會好呢?”

于是,她二話不說立刻補發了一箱。之後她向杜鴻飛請教,反複測試菠蘿采摘的成熟度,确保客戶收到的菠蘿剛好成熟,并改進包裝方式,減少菠蘿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傷。就這樣,她用樸實誠信赢得了更多客戶。

施天英和康雪梅都是單身母親,多年來,照顧老人小孩的壓力如影随形。但她們還在努力經營着自己的小事業,“用最笨的辦法解決一個個問題”,施天英說。

這兩年生意不好做,康雪梅和兄弟姐妹們聚在一起,大家聊起做蜂蜜的未來,都同意無論如何要先做好手頭的事,比如包裝,比如直播,“不說有多大的進展,至少每年都有一點進步”。就像她每年都要保留一部分蜂蜜,等到10年後再來品嘗,從而判斷哪座山的蜂蜜質量更好一樣,伴随這些樸素的經營哲學,她們本人沒有走出深山,卻在創業路上越走越遠。

雲南人誘蜂箱取蜜(在懸崖上采蜜被野蜂追着蜇)10

欄目主編:張駿

圖片來源:采訪對象提供

來源:作者:周程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