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公務員國考省考必備1500成語

公務員國考省考必備1500成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5:05:43

公務員國考省考必備1500成語?在言語理解與表達科目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講過很多成語,讓大家注意一些成語的搭配對象,比如有些成語隻能形容人,有些則更為廣泛然而在我們做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一些正确選項的成語使用,也并非完完全全和詞典上的解釋一模一樣,那到底是不是誤用呢?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活用”而非“誤用”,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一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公務員國考省考必備1500成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公務員國考省考必備1500成語(2023年國家公務員言語理解備考技巧)1

公務員國考省考必備1500成語

在言語理解與表達科目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講過很多成語,讓大家注意一些成語的搭配對象,比如有些成語隻能形容人,有些則更為廣泛。然而在我們做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一些正确選項的成語使用,也并非完完全全和詞典上的解釋一模一樣,那到底是不是誤用呢?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活用”而非“誤用”,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一下。

  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個成語:良莠不齊。而我們經常在詞典上看到這樣的解釋:指好人壞人混雜在一起,側重于品質。基于這樣的解釋,我們往往認為這個成語隻能形容人,而我們在不少主流網站也會看到一些讓我們一頭霧水的用法,在人民網的一些文章中就有以下幾種情況:

  《人民日報》2019年10月23日文章《堅持守正創新推動融合發展》寫道:

  同時,網絡空間也出現了信息真假難分、思潮正誤并存、文化良莠不齊的現象,對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造成沖擊。

  《人民日報》2018年1月24日文章《積極解決金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寫道:

  但目前我國金融市場能夠提供的金融産品和服務種類偏少、結構不合理、質量良莠不齊,還不能滿足人民對多元化、高質量金融産品和服務的需求。

  可見,在以上兩個文段中“良莠不齊”都沒有形容“人”,難道官媒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麼?當然不是,我們要了解成語的本義來源——莠,是一種田間常見雜草,俗名狗尾草。狗尾草的葉子跟禾苗相似,常常混在一起生長,令人難以辨認,也就難以清除。故而《孟子》有雲:“惡莠,恐其亂苗也。”(意思是,讨厭狗尾草,怕它擾亂禾苗的生長)“莠”後來生出比喻義,比喻壞、惡。如“莠民”意為壞人,“莠言”意為惡言,由此我們習慣認為“莠”總是和人的行為有關。其實,良莠不齊,照字面解,是指好的(“良”的本義)和壞的(“莠”的比喻義)混雜參錯。

  好的和壞的,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指事。形容水平、成績,這叫活用,而不是誤用。

  所以我們在做題的過程中,要以成語的本義為基礎,同時也要留意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形成的使用習慣,這樣才能把邏輯填空做對,畢竟原作者的用詞也有很強的主觀性,我們不能過分“鑽牛角尖”,要了解成語的活用,避免一刀切的錯誤。

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安徽人事考試網、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