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柳
韓翃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楊柳枝
柳氏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别。
一葉随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柳"在古詩詞當中除了表現春天美景外,還有很多特别的意象,事實上,"柳"是古典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甚至沒有之一。
特别難得的是,韓翃的《章台柳》和柳氏的《楊柳枝》,把古往今來文人們附加在柳樹上面的想象、寄托在柳樹上的情思,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輕柔柳枝,婀娜女子"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長安城裡的柳樹啊,你往日的美麗,今天是否依然還在?
秦代有個章台殿,發展到漢朝,長安城的章台下發展成一條繁華的長街,兩邊種滿了柳樹,名為章台街。就像《寒食》裡的"漢宮"指唐朝的皇宮一樣,《章台柳》裡的"章台"也是指唐朝的都城長安。唐朝人真的特别喜歡用漢朝的人事物來說唐朝的人事物。
那麼,韓翃是在關心經曆了戰火的長安城裡的柳樹嗎?當然不是。因為柳氏姓"柳",韓翃把記憶中美貌的柳姑娘比喻成了輕柔、曼妙的楊柳。
柳枝輕柔搖曳,經常用來比喻女子的曼妙、美麗。"楊柳腰""柳葉眉"也是經常在詩詞中被使用的。
所以,"章台柳,章台柳",是諧音雙關,指滞留在長安城的美麗的柳姑娘。
接着,韓翃的問題也是一語雙關,明面上是在問,當年的你,今天是否依然美麗、曼妙?實際上是在試探,你今天是否依然在等我?
柳姑娘的和詩《楊柳枝》也是以楊柳作為自比。"楊柳枝,芳菲節",我也有過楊柳青青、姿态曼妙的芳菲時節,我也有過和你在一起的快樂、幸福的春天。
"留"之音,狀依依,離别之情《揭開采薇中的密碼,怎麼考我都不怕》分析了楊柳表達離别、傷别的意象。
柳姑娘回答韓翃抛過來的兩個問題:"可恨年年贈離别",這不就是我們分離的寫照嗎?柳,增一分春色,多一分傷别,這就是它的命運,它的意象。
傷别後,長長的思念戰亂中天各一方的韓翃和柳姑娘,就是借着這"柳"這個意象,在互訴思念之情啊!一個說:"我想念昔日美麗的你。"一個說:"我回憶着當年我們的幸福時光。"
折柳行,柳絮飛,身世沉浮,不能自主柔弱的柳氏隻身在淪陷的長安,實在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韓翃的心非常不踏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即使長長的柳條還像以前那樣搖曳婀娜,即使你還和昔日一樣美麗,也應該已經被别人攀折了吧?
柳樹越是美麗的時候,越是柳枝曼妙、柳條依依的時候,越是躲不過被人攀折的命運呀!
被攀折的柳枝随着離人漂泊在外,春風還惹得柳絮亂舞,不知落向何處,不免讓人産生漂泊流浪、無處安頓、身世沉浮的聯想。
春抽芽,秋落葉,時光流逝,逝者如斯《世說新語》裡有一句話:"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志,經冬彌茂。"春天抽芽的欣喜美,夏季蒼翠的蔥翠美,禁不住一葉落而知秋,讓人傷春悲秋、惆怅無奈。
韓翃問"往日青青今在否",柳氏答"一葉随風忽報秋",就算你回來,柳葉早已凋落在秋風中,美好的我已被耽誤。"縱使君來豈堪折",我還在等你,可是盛顔不再,看到我衰老憔悴的樣子,你也不會再攀折了吧!
時間流逝,韶華不再,豈止是女子容顔易老,古往今來,逝者如斯。所以"柳"還承載了古人的時間和生命意識。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古人會那麼鐘愛"柳"這個意象了吧?
"楊柳"簡直就是一個小太陽,以"柳"的特點為中心,可以發展出好多好多畫面、情感、思想。"楊柳"簡直就是一個百搭神器,活躍在不同時代各種風格的作品中。
1 柳條随風搖曳的美好樣子,就是一個美麗的女子。
芙蓉如面柳如眉。(長恨歌,白居易)千般袅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牡丹亭,湯顯祖)
2 柳樹春芽秋落,一歲一榮,一歲一枯,容顔易老,時光易逝。
白居易坐在馬上,看着前面這顆枝幹半枯的大柳樹,垂暮之年對半朽之樹,不禁動容:"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開元一株柳,長慶二年春。"
3 柳音"留",狀依依,從來離别需道柳,有柳即見傷别離。
王維寫楊柳道上分别的人們,"青青楊柳陌,陌上别離人"。青青河畔,楊柳陌上,依依惜别。白描描出的地點和人物,因"楊柳"二字,離别之境、之情,自然而現。
4 離别之後即懷遠、思念,此情無計可消除。
某個春夜,客居在外的李白聽到遠處傳來《折楊柳》悠揚的笛聲,不禁感慨,誰又能不生出懷念故鄉的愁情呢?"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 離别之後即遠遊,漂泊他鄉,身世沉浮。柳絮不知歸落何處,身不由己,無處安頓。
文天祥感歎國家危在旦夕,無力得就像狂風中的柳絮,不能自主,發出了"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悲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