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的小A同學:“我每天不敢玩,不敢浪費一點時間,否則就會比其他同學少看一會兒書。雖然累,但我看到成績單上提升的分數還是覺得很值得。”
“躺平”的小B同學:“我們班同學每天都隻睡六七個小時,剩下時間不是在刷題就是參加提升班,我也嘗試跟他們一樣,甚至睡更少的時間,但成績依然很不理想。既然努力也沒有用,還不如什麼都不做,反正最後結果都一樣,幹嘛還要白費時間和精力,讓自己那麼累。”
小A和小B同樣是以學生的身份,發表學習活動的相關言論,但想法和狀态卻截然相反,分别代表了當下爆火的兩個網絡用詞:“内卷”和“躺平”。
這樣的情境是否似曾相識?亦或是我們當下的真實狀态?在工作節奏飛快,生活壓力倍增,競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們周圍人,包括我們自己都有可能是小A或小B。
人類學家眼中的“内卷”
人類學家項飚在一次采訪中談到,“内卷是一種不允許失敗和退出的競争,人們在其中隻是一個簡單層次上的自我重複,拼盡全力獲取的競争優勢隻是少量,但同時會造成嚴重的精神内耗和浪費。”
長期“内卷”的大環境下,很多人會産生焦慮,其中一部人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躺平”,作為對抗“内卷”的方式。想要“躺平”的心态,大家都能理解,但消極的“躺平”所衍生的一系列問題,反而會加重我們的焦慮,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正視“躺平”的第一步:
認識“躺平”
“躺平”,原意即字面意思,指人體的一種狀态。在現代語境的發展下,逐漸演變為一種消極處世的态度,與“擺爛”“破罐子破摔”等詞相近,成為低欲望的代名詞。反映了個人在面對現實壓力或環境時,束手無策而導緻的欲望降低、畏縮不前、安于現狀的行為選擇。
“躺平”的三種類型:
● “逃避式躺平”:是個體主動的一種消極選擇。個體在面對壓力環境時選擇逃避,降低自身的期望價值,不争不搶,容易導緻其對自身本應承擔的責任産生逃避,成為所謂的邊緣化群體。
● “無奈式躺平”:與“逃避式躺平”相反,是個體迫于現實的被動“躺平”。個體在激烈競争的環境下,拼盡全力後仍無法達到自己預期的結果,迫不得已降低自身的期望價值。(以小B同學為例)
● “自嘲式躺平”:“心口不一的躺平”,是個體緩解壓力的一種調節心态和情緒的方式。通常言語上高喊“躺平”,但實際行動上毫不放松,甚至可能“樂此不疲”地進行“内卷”。
其實,合理的“躺平”本身并不是錯誤,甚至可以成為緩解焦慮、放慢節奏、适當放松的一種調節方法。隻不過,我們需要明白,我們時常忽略掉的部分:“躺平”是有門檻的,要與我們的經濟能力、面臨的壓力程度、擁有的健康人格相和諧。
高顯文等學者認為,“健康的人格意味着擁有正常的成人自戀和正常的自尊調節,能真正以自己的内心标準去衡量自己的現狀,能真正實現自我狀态的接納,面對外界評判能保持清醒,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正在做的是什麼——這是一個人真正能夠躺平的關鍵。”
如果我們并不具備“躺平”的條件,并不接納“躺平”的狀态,而又偏偏要“躺平”,很可能是因為“習得性無助”。
正确理解“躺平”背後的心理機制:
習得性無助
1967年,國外學者在動物行為研究的基礎上,首次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在醫學領域,其定義為,個體從負性經曆(挫折、創傷或逆境等)中産生的無能為力或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态或行為。個體主動動機反複遭到破壞,是習得性無助形成的關鍵。
神經生物學研究結果顯示:個體對應激事件的主動控制,可調節前額葉皮質、紋狀體等結構以及五羟色胺、多巴胺系統的功能,從而改善認知、動機和負性情緒反應,提升個體幸福感和維持身心健康。
然而,當下社會中複雜多樣的現實壓力,從各個方面攻擊個體主動動機系統,個體的主動努力不斷遭到挫敗,使個體感到自身不具備合理的控制能力,引發自我懷疑。在此基礎上産生一系列認知的改變和情緒的失調,表現出相應的習得性無助的行為表現。
習得性無助的主要表現:
● 動機降低:對任何事物興趣感降低,消極對待各項事物。
● 情緒失調:從最初的不知所措産生的暴躁或悲傷逐漸發展成焦慮、抑郁情緒,嚴重情況下甚至導緻抑郁症的發生。
● 認知障礙:陷入消極思維的死循環,認為每件事都是壞的結果,即使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會産生畏縮的想法,自尊和自信心都會受挫。
警惕以上表征,若不能被正确認識和及時引導,不能被周圍環境和群體理解,甚至遭受責怪和打擊,長期的消極強化則會加重“習得性無助”現象。
主動掌握“習得性無助”的應對策略:
“習得性樂觀”
一、學會正确認識自己,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人無完人,發現自身長處,接納自身不足。對于消極結果、消極評價辯證看待,不要自動導航式地苛責自己。實際上,需要對消極結果負責的因素很多。行動能達成預期,自然是最佳結果,但現實往往存在較多不确定性。
在壓力和競争情境下可能會挫敗,甚至是多次挫敗,碰到這種情況,個體怎麼解釋“被否定”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此時我們堅持“辦法總比困難多”“不經曆風雨,哪能見彩虹”,就不太容易一蹶不振,失望與無助也不會伴随而來。同時,積極尋求同伴、家人的幫助,必要時尋求正規醫療機構精神心理專業人員的支援。
二、訓練自我控制,培養興趣愛好,提高自我效能感。假如個體認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和命運,那麼在遇到挫折、打擊時,會有較高的抗壓能力。通過肌肉控制訓練、堅持鍛煉計劃、減少沖動行為等方式,訓練自我控制。當個體在某一領域,學會如何發揮意志力進行控制時,也能拓展到其他領域,從而使自己受益。
可以選擇一項或兩項自己一直想做,而因為沒有時間或其他阻礙未做的事情,譬如:某項運動、某種樂器、某種技能等等,培養更多的興趣愛好。在任務完成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效能感。
三、設置切實可行的目标,樹立成功的信心。學會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或階段性任務,一步一步地完成,通過小的成功重拾信心。例如,與其将目标定為“明年年底之前我要結婚”,不如定個小目标“今年10月31号之前,我要拜托朋友給我介紹一位異性朋友認識”,“今年年底之前,我要相一次親”。
四、多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積極力量的作用在于,能夠幫助個體更有可能制定和實施成功的策略。多去回想自己成功的經曆,記住它-留住它-強化它,幫助自己迅速從負面體驗和感受裡走出來,重拾信心。多對自己說:“我可以”“或許,我能嘗試一下”“也許我會有所收獲”等等,避免苛求完美。
五、進行歸因訓練,學會正确歸因。培養樂觀的歸因方式,多将成功歸因于内在的、穩定的可控因素,不要忽視導緻失敗的偶然因素、外部因素及可調整因素。
使用Seligman教授團隊發明的ABCDE工具,能夠幫助我們覺察自己自動化、消極的想法,從而關注事情的其他可能性,尋找更多觀點去反駁消極想法。
ABCDE工具
A 代表事實;B 代表想法、認知;C 代表基于想法後産生的反應;D 代表反駁;E 代表激發。
舉例說明
A:你熱心幫同桌買了早餐,但她隻嘗了幾口。
B:早餐不合胃口?我可能買到她不愛吃的食物。本來想和同桌拉近關系,現在她可能不開心。
C:我覺得自己很沒用,對自己很失望。
D:我知道她的喜好,應該不至于不合胃口。她吃的少,可能是其他原因:身體不舒服、時間緊迫、保持體重……
E:我好像沒有之前一樣患得患失了,我多了一個機會去更好地了解同桌,我可以去關心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一樣可以拉近彼此的關系。
在當前“内卷”的大環境下,“躺平”并不是健康合理的與之對抗的方式,反而需要警惕藏在它背後的“習得性無助”。而對于任何人,“習得性樂觀”都是一項性價比較高的“穩定法寶”。正确認識并接納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設置切實可行的目标,善用積極心理暗示,學會正确歸因,讓我們在“内卷”和“躺平”間自由切換,想躺就躺,該卷就卷。
#
參考文獻
[1] 夏瑾.面對“内卷”不如試試這些應對技巧[D].中國青年報.
[2] 高顯文,汪祥輝.躺平,當代年輕人的“習得性無助”[J].心理與健康.
[3] 患者習得性無助感的研究進展.護理實踐與研究.
[4] Klein DC, Fencil-Morse E, Seligman ME. Learned helplessness, depression, and the attribution of failur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 Maier SF, Seligman ME. Learned helplessness at fifty: insights from neuroscience. Psychol Rev.
注: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删歉。
作者:栗雪琪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編輯||何螢螢
排版||白羽
審核||馬甯
各位親們,精神衛生系列科普動畫表情包正式上線啦,大家用起來哦!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添加相應表情哦~
百态人生
心情萬花筒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公事部
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