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去武康路的感言

去武康路的感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8:15:06

去武康路的感言(每個人眼裡的武康路)1

全長1100多米的武康路,沿途梧桐掩映,西班牙式、法國文藝複興式等風格建築散布其間,其中約有30處名人舊居。路的南端,就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由邬達克設計的武康大樓。

這條上海中心城區最具歐陸風情街區之一的武康路,俨然已不隻是城市的一張文旅名片,這裡有着充分友好的觀景服務設施,集聚着充滿活力和朝氣的新業态新經濟,整條馬路充分施行精細化治理,挪走了路邊的小垃圾桶,更以“難度無異于心髒上動手術”的架空線入地等一系列工程而還原了街區的素顔美感。

有一百個人,武康路的吸引力就有整整一百種模樣。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氣息、人情味生活,在這條馬路上自然交融彙集,釀造出獨特的城市表情與生活體驗,更從一個視角充分展示着上海這座城市令人神往的吸引力,彰顯出城市的軟實力。

去武康路的感言(每個人眼裡的武康路)2

這條路吸引人之處在于:可以觸摸曆史,更能擁抱未來

“微風拂過,一吸鼻子就是小時候的上海味道——有煙火氣,又帶有曆史文化熏陶着的滋味兒。”這是61歲的“老上海”蔡曉給出的答案。

武康路承載着老蔡童年、青年時代的記憶。那時,他家親戚住武康路周邊,每每經過這裡,他常對着樓下各種百貨商店、食品雜貨鋪垂涎欲滴,還有紫羅蘭美發廳。1978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更是把這方圓5公裡逛遍了,成了“武康路活地圖”。現在他感歎,在這片街區中,還是能尋找到老上海的痕迹。

不隻“老上海”,伴着夕陽餘晖,90後攝影師徐昕在武康大樓前架起了腳架,拍攝長曝光照片。自2014年冬天起,他就“盯”上了這幢容易出片的老建築,隔三差五就來拍一次,“武康大樓不同時間去看,都不一樣”。

微博上,徐昕有個持續了多年的攝影主題“大都會”。他的鏡頭裡,無意間記錄了武康大樓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改變。随着大樓整體修繕,架空線入地與合杆整治,“修舊如故”後,外露的雨棚、晾衣架也看似不經意地“收”了起來,空調統一裝進了外機箱……就此,武康路将建築魅力從一幢樓擴展至整個街區,乃至整座城市。

這條路吸引人之處在于:包容迥異,也展現美美與共

日出日落,各種各樣的人在這裡找到了最舒服的姿态:95後傅倩楠和朋友走出老麥咖啡又鑽進古着店;來畢業旅行的福建姑娘袁萌萌和閨蜜舉着剛買的冰淇淋,要“在它化掉之前跟武康大樓合個影”;熱愛膠片機的張宇和同學以武康路為背景,記錄着自己對時尚穿搭的理解與态度……

去武康路的感言(每個人眼裡的武康路)3

這條上海中心城區最具歐陸風情街區之一的武康路,俨然已不隻是城市的一張文旅名片。 本報記者 袁婧攝

不同的業态,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個體,恰恰成就了武康路的非凡。這條極具包容度的馬路,能為千萬個不同的人提供最恰當的“适意”,因此也伫立進了不同人的“心尖”,成為他們書寫記憶、安放情感的“筆記本”。

即便是咖啡店,在武康路上也能演繹出萬千表情。有的與花店比鄰,有的植入文創,還有的與路人共享開放式庭院。去年,中國姑娘劉潇萌和韓國丈夫金都仁因疫情影響而留在上海工作,一次偶然機會他們盤下一家咖啡館。經營不到一年,這家名為WAC咖啡館,因有着精心設計的一扇連通室内外窗戶,而登頂徐家彙區域咖啡館點評榜單。

快節奏、慢生活,新潮流、老物什,無論你鐘情于什麼,都能在武康路上落定。

去武康路的感言(每個人眼裡的武康路)4

95後傅倩楠喜歡“慢”旅行,此次專程來上海就為了——武康路。“因為覺得這裡比較能代表上海這座城市的氣息,其他的可以下次再來慢慢看”。來訪之前,她專程在小紅書等生活分享平台上收集攻略。看到武康路有非常多古着店,因此特地來逛逛,那些小衆、老舊、甚至褪色的物件,卻在合适的燈光映射下熠熠生輝。

武康路上還有一家獨特照相館——一澗攝影。一澗攝影開在弄堂門口,屋子内裡大有乾坤,幾位修圖師工作台占據了窗口的位子,化妝台、衣帽間、設備間、客人休息座俱全,不到十人的團隊在衡複風貌區街拍行業打響了名氣。

攝影師也好、化妝師也好,都積攢了一肚子普通人的故事。有女兒帶着媽媽來拍照,隻為留下媽媽“最美的狀态”,也有情侶、姐妹等為了各種紀念來拍照。還有一對情侶,因為“好好分手”而來留個紀念。人們懷着不同的目的來拍照留念,也豐沛了這條馬路在不少人心中的意義:為了每一個值得紀念的紀念。

去武康路的感言(每個人眼裡的武康路)5

這條路吸引人之處在于:油然而生的親切與自豪

人們來看風景,自己也在不經意間成為這條路上的生動風景。

“大家素質高了,武康路越來越好看,我掃起地也不費勁”。環衛工人秦道瓊手中的掃帚拂過地面,簌簌作響。朝陽斜斜地打在武康大樓的側面。秦道瓊在這條路上看了12年日出,她剛接手這份工作時,武康路還安靜得很,往來車輛不多,行人稀少,更少有遊客。“這兩年,周圍的網紅咖啡店、冰淇淋店、西餐店挨個來了,加上經過内外更新,武康大樓越來越好看,武康路也就漸漸火了。”

去武康路的感言(每個人眼裡的武康路)6

有陣子,秦道瓊一直擔心,人多了工作量增加,活兒來不及幹。事實并非如此,依托于當下城市中的“兩張網”,散落街面的大件垃圾限時就有巡道車及時處置,加上這兩年上海推行垃圾分類和源頭減量,沿着馬路的垃圾桶全部撤桶,倒逼着人們減少垃圾産生和投放。

當然,大家都很配合,文明素質也在提高。“有的人,老遠看到我拖着垃圾車,一路跑過來專門丢一個飲料杯,還主動說‘謝謝’。”這讓秦道瓊心情大好,她掃得更勤快,努力讓這條馬路更整潔好看。遊人感慨“上海好幹淨啊!”這更讓她有種油然而生的自豪與驕傲。

“怎麼能叫‘打卡’,我是來品味武康路的。”上午10點半,記者在武康大樓下“城市交集”的展覽空間遇到了陳可。這條馬路的氣韻之所以能汩汩流傳,離不開城市對于風貌區道路全生命周期治理的理念及手勢,以及對曆史建築的保護活化。過去,陳可看見喜歡的建築,需要自己去翻書研究背後的曆史故事,如今隻要拿出手機掃描銘牌上的二維碼,曆史建築的前世今生介紹自動推送到手機上,中英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呈現方式,讓建築“可看、可聽、可讀”。

去武康路的感言(每個人眼裡的武康路)7

夜深了,遊人散去,武康路恢複了甯靜。街上,附近居民三三兩兩踱着步。梧桐樹下,蹒跚學步的孩子走得正歡,遛彎的老人趿拉着拖鞋,路燈透着溫暖的光暈,結合城市微更新,這兒的路面道闆、路燈亮度、城市家具都一一經過人性化的打磨,于細微處釋放着另一面動人的表情。

作者:周辰 王宛藝

圖片:袁婧 陳龍 王宛藝

編輯:劉力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