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幹地支是古人用力計時的一種方法,也叫做幹支紀年法,應該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陰曆,農曆。(應該是,哈哈。)
舉個例子,第一次的中日戰争發生在1894年7月28日,俗稱甲午戰争。
其中的甲午就是年份,甲是天幹,午是地支。
每家日曆上都可以看一下,除了年份之外,其實月份,幾号,甚至具體到幾點都是用幹、支兩兩組合來表示的。
還是用例子來說吧,甲午年乙醜月丙寅時(具體年份時間先不要考慮,慢慢再研究)。
先看一下年、月、日、時的組成,每個都有天幹、地支的成分,其中年中的天幹被稱為年幹,月份中的天幹稱為月幹,以及日期、時間中的日幹、時幹。
那麼地支部分就是年支、月支、日支、時支了。
無論是年份,月份,日期,還有時間,它們的幹、支組合的規則:陽幹配陽支,陰幹配陰支。而且都是60一輪回。
至于具體計算某天某時對應的幹支紀年法,看到上面的圖了沒有,反正我是看一眼就頭疼,等找到簡單的法子再說。
不知道會不會用到“手上的九宮指法”?[大笑]
具體是如何計算的,大家一起學習讨論。
每天#學周易#,簡單用#易理#,歡迎#易經#高手指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