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知道什麼道理?“烏鴉喝水”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這麼多年,小學課本更新換代,很多我們曾經非常熟悉的課文都消失了,但“烏鴉喝水”依然牢牢地占據着小學課文的位置它跟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等一起,被視為科學精神啟蒙的最好典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烏鴉喝水知道什麼道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烏鴉喝水”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這麼多年,小學課本更新換代,很多我們曾經非常熟悉的課文都消失了,但“烏鴉喝水”依然牢牢地占據着小學課文的位置。它跟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等一起,被視為科學精神啟蒙的最好典範。
近日,有媒體用一組試驗證明,所謂的烏鴉喝水,并不那麼簡單。在對很多版本的試驗中,烏鴉其實是喝不到水的,比如人教版課文插畫裡的那個大肚小口瓶要想把水填上來就比較難,很可能石頭堆滿瓶口了,水還沒滿上來。進一步的試驗表明,水能否滿上來其實跟石頭大小、瓶子形狀、水有多深有莫大關系。
這組試驗非常有趣,把人由常識判斷、習慣思維引向更嚴謹、更細緻的科學認證之中,而不是簡單地推理。這與前段時間,浙大做的剪刀石頭布的研究課題有異曲同工之妙,由常識入手一點點抽絲剝繭,揭開一個寬廣的科學世界。
有人認為這是小題大作,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隻要知道石頭扔進水裡是能讓水滿上來的就行了,根本沒有必要較這個真,較真的事應該留給更高年級的學生去做。
這關系到我們怎麼看待語文教育,語言是一門工具,能說會寫是基礎,但語言要承擔的功能更多。我們為什麼會把烏鴉喝水、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選入課文,并且把它們放在一起,除了文章本身的好以外,恐怕更重要的是,它散發出的智慧和科學精神讓人着迷。它能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以我的個人經曆而言,小學學的很多課文基本都忘記了,但這三篇文章從來沒有忘記過,因為它們做到了将故事和科學相結合。
所謂的啟蒙不僅包括語言還包括思維,語文裡可以有數學有推理,有想象也有科學,這樣的語文就有可以被稱為基礎的那種東西。我想,如果能在學習這篇文章的同時,附上一個烏鴉喝水的試驗,讓小朋友們見識一下科學的力量,這比比劃解釋效果要好得多。烏鴉喝水要說的道理隻是打開了一片很小的天地,但一個并不複雜的試驗能打開更多的天地。
烏鴉喝水,當寓言故事聽聽不是不可以,但僅滿足于此就太可惜了。而我們的教育往往缺少這種認證的精神,更多的是照單全收。語文容易被忽視,一個是因為有時它無需經過嚴格的科學認證,你不可能用科學來證明小白兔開口說話的可能性。語言超越現實,才有獨特的魅力。以科學的眼光看,所謂“寒梅獨自開”隻是很平常的自然現象,可是在語言文字中,它就是一種精神的象征。這不能以科不科學論之,因為它隻是對自然的人格化解讀,但如果有課本告訴你小白兔改口吃肉了,人能跳得三丈高,那就違背了科學的精神。
科學精神應該随處不在的,它不是年齡達到一定階段以後突然開始的思維訓練,而是從小到大的耳濡目染。我們不僅需要形容詞,也需要準确、定量和分析。既然科學是整個世界運行的基礎,那麼它也應該成為教育運行的基礎。以這個标準看,人教版烏鴉喝水裡的那個大肚子小口瓶實在是個敷衍之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