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三候
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獸,角向前;麋,形大,角向後。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退;冬至一陽生,麋感陽氣而麋角退。
蜩始鳴:後五日,“蜩始鳴”。古時楚稱蜩,秦晉稱蟬。蜩即夏蟬,黑大,叫聲清亮,俗稱“知了”。
半夏生:再五日,“半夏生”。這意味着夏天過半了,後半夏白晝驕陽似火,濃蔭難求;夜晚蟲鳴如織,花香四溢。半夏是一種白色塊莖,是一種中藥材。
夏至·習俗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後還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扇”,借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古時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曆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冬至馄饨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說法,以及“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說。南方的面條品種多,如陽春面、幹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鹵面和炸醬面。“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養生
一、晚睡早起,中午打個盹。夏至這一天白晝最長、夜晚最短,天氣炎熱,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來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體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
二、補充水分。夏至時節,人們往往困倦乏力、頭痛頭暈,嚴重的甚至影響日常工作生活。這是因為夏日炎炎,人體需水量大,再加上出汗過多,極易引起體内水分的大量流失。因此,夏季應多飲涼開水,也可喝些淡鹽水或綠豆湯。
三、注意過冷食物的攝入。冷食瓜果當适可為止,不可過食。
四、不做太劇烈的運動。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選擇在空氣新鮮的地方,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
五、注意衛生,衣物常洗曬。夏季衣物貼身穿的多,不洗不曬就穿很容易感染螨蟲。陽光是天然的消毒劑,紫外線可以殺滅螨蟲、細菌和病毒等多種有害物質。
夏至·詩詞
《夏至日作》
權德輿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夏至》
長卿
夜半驚岚偃旗旌,朝聞遠鴉方初醒。
狸奴幾下偷翻書,何時聽得螗蜩鳴?
《夏至避暑北池》
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裡,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于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觞。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