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春天如貴客一到即繁華

春天如貴客一到即繁華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3-31 16:28:30

春天如貴客一到即繁華?至今清楚記得,在我軍“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剛剛拉開大幕的時候,接見調整組建後的軍委機關各部門負責同志時強調,“要把抓備戰謀打赢的自身能力搞過硬,堅持問題導向,大興學習研究之風,主動來一場軍事學習革命,來一場思想解放的頭腦風暴,加強軍事鬥争準備重大現實問題研究,不斷提高謀劃打仗、指揮打仗、帶兵打仗能力”“頭腦風暴”作為人們研究問題、探索新知的有效形式,對于我們在改革強軍的重要曆史階段直面現實關切、集智尋求良策,意義非同尋常——,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春天如貴客一到即繁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春天如貴客一到即繁華(春天裡迎來合)1

春天如貴客一到即繁華

至今清楚記得,在我軍“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剛剛拉開大幕的時候,接見調整組建後的軍委機關各部門負責同志時強調,“要把抓備戰謀打赢的自身能力搞過硬,堅持問題導向,大興學習研究之風,主動來一場軍事學習革命,來一場思想解放的頭腦風暴,加強軍事鬥争準備重大現實問題研究,不斷提高謀劃打仗、指揮打仗、帶兵打仗能力”。“頭腦風暴”作為人們研究問題、探索新知的有效形式,對于我們在改革強軍的重要曆史階段直面現實關切、集智尋求良策,意義非同尋常——

(一)

從年初開始,“強軍文化論”欄目邀請11位專家學者和機關、部隊代表,連續推出9個專題、20篇“關于聯合文化建設的‘頭腦風暴’系列文章”,到今天告一段落。回看沿途風景,對成果進行梳理,有利于我們加深對讨論主題的認識,也是“頭腦風暴”這一形式的應有之意。

從文化傳播的層面說,組織此次“頭腦風暴”,是一次典型的“議程設置”。之所以設置這一議題,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基于我們對當前強軍文化建設的諸多認識和思考。

這是基于對全新戰争形态的理性觀察。過去數十年間的人類戰争舞台,從劇本、情節乃至演員的面貌等,都在不經意間發生深刻變化。在世界新軍事革命浪潮的推動下,全新的軍事思想、戰術理念、武器裝備源源不斷地付諸戰争實踐。在真實的戰争環境下,很多曾經熟悉的模式被扔進發黃的影像。戰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戰争演變,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基本作戰形式。與之相伴,聯合文化作為一種全新的軍事文化形态迅速崛起,并在聯合作戰中扮演重要角色。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把目光聚焦于聯合文化這個主題。

這是基于對“戰争與文化”的認識。戰争史表明,軍事文化先進的程度與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密切相關,軍事文化是戰鬥力生成中的關鍵變量。如果軍事文化趨向保守、閉着眼睛吃老本,那麼曆史上再強大的軍隊,也可能變得不堪一擊。所以從根本上說,研究軍事文化,是為了破解打赢制勝的文化密碼;研究軍事文化建設,是為了促使一支軍隊的軍事文化與時俱進,使其在随時可能面臨的戰争威脅中,為軍隊打赢制勝提供更多正能量。此時,我們探讨“聯合文化建設”,就是旨在尋求更多有效途徑,使我軍的強軍文化建設更加适應軍事文化發展的時代潮流,以在未來聯合作戰中發揮更大作用。

這是基于對提升我軍聯合作戰能力的深切期待。從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到視察軍委聯指中心,“聯合作戰”始終是講話中的重要詞彙。一段時間以來,全軍各級堅決貫徹決策部署,聯合作戰觀念不斷深入、聯合作戰指揮體系不斷完善,全軍不少單位和專家學者,深刻認識到聯合文化建設對于提升部隊聯合作戰能力的重要作用,并就聯合文化建設問題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實踐和探索。但是,從縱向看,我軍在聯合文化建設上無論是理論準備還是實踐路徑,都還處在初步階段;從橫向看,相比于外軍,我軍在聯合文化建設成果上還有差距,還有不少問題需要在探索中攻堅克難。組織此次“頭腦風暴”,既是回應現實關切,也希望給實踐探索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二)

回顧“聯合文化”這一概念的産生過程可以發現,正是因為有了現代聯合作戰,才逐漸孕育了被冠以“聯合文化”之名的文化形态。那麼,聯合文化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聯合文化對聯合作戰到底産生什麼樣的作用?是不是沒有聯合作戰實踐,就談不上聯合文化建設?這些問題,是組織這次“頭腦風暴”的理論前提,也是容易讓官兵産生疑惑的問題。

因此,在讨論中,不少專家一開始就對此談到自己的認識。比如喬良談到:“文化是一種共同的存在方式。當軍兵種形成共同的存在方式,形成共同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的時候,聯合文化就誕生了。但是,聯合文化又不完全是一個慢慢形成的過程,它有時候可以通過命令、條令這樣的方式強制推進,然後慢慢讓這種強制變成一種自覺和習慣,直到形成文化。”在此基礎上,還有不少專家談到聯合文化的構成問題,比如高甯通過考察外軍聯合文化建設實踐,将聯合文化的構成從外至内分為五個層級,即聯合的知識技術、情感道德、法規制度、作戰理論和價值理念。通覽各位專家對于聯合文化本質的說明,可以發現大家意見是相對一緻的。聯合文化本質是一種軍事文化形态,其核心價值取向就是提升部隊在聯合作戰中“聯”的境界層次。

聯合文化建設是在軍兵種文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家談到,沒有軍種文化,就沒有聯合文化;沒有軍種文化的繁榮,就沒有聯合文化的興盛。說到底,聯合文化與軍兵種文化是一種水乳交融的關系。先進的軍兵種文化通過優質的、模塊化的組合,互相嵌入、契合,最後就會形成大的聯合文化。聯合文化建設由此被形象地比喻為“在一隻碗裡攪勻多個雞蛋”的過程,是“聯心之旅”“聯神之路”。

聯合文化在現代聯合作戰當中之所以地位重要,也正是由于聯合文化所要點燃的是聯合作戰最為關鍵的“聯”的環節。正如郭鳳海、張歆偉在文章中談到,“作為一種特殊的軍事文化形态,聯合文化體現了一體化聯合作戰對軍隊文化重塑的必然要求。聯合文化廣泛深刻滲透于聯合作戰體制編制、力量結構、行為準則和模式之中。在信息化高技術戰争時代,它是涵養和提升軍隊聯合作戰能力的重要文化軟實力”。

那麼,是不是沒有聯合作戰實踐,就談不上聯合文化建設?這的确是一個容易引起争論的話題。畢竟,從外軍聯合文化建設的過程來看,正是聯合作戰實踐才凸顯出聯合文化的地位,才有了聯合文化的概念,才有了關于聯合文化建設的一系列舉措。我軍在沒有聯合作戰實踐的背景下組織聯合文化建設,這樣的建設是否有效?不少專家認為,聯合文化的存在基礎,是聯合的價值取向、聯合的體制編成、聯合的作戰行動等;在這其中,聯合作戰是曆練和檢驗聯合文化的最高途徑,卻不是唯一途徑;軍事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積澱過程,并非隻有在戰争環境下才能産生和培育軍事文化,也不能指望一種文化在戰争中自然而然地誕生。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裡,中國軍隊的确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實踐,但是随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的不斷完善、聯合作戰訓練的不斷深入、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的不斷強化、聯合作戰理論成果的不斷湧現,聯合文化建設其實早已經起步。特别是,沒有實戰并不意味着思戰、務戰、備戰的停滞。從更宏觀的視野看,在包括聯合文化建設在内的聯合作戰準備當中,中國軍隊不是“觀衆”,而是不能落後的“競争者”。

(三)

然而問題的關鍵在于,怎樣才能“把雞蛋攪勻”?聯合文化到底應該怎樣建?這是此次“頭腦風暴”的核心問題,并由此牽扯出很多與之相關的話題。也正是在這些“點位”上,此次“頭腦風暴”收獲了很多共識。

外軍經驗與我軍優勢。不可否認,在聯合作戰實踐的刺激下,外軍在聯合文化建設上很早就邁開了步子,并産生了不少非常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很多專家都對此進行了梳理,其中包括聯合文化建設的内容、途徑以及教訓等。這些對我們認識聯合文化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與此同時,大家也從不同角度談到,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我軍聯合文化建設的土壤與其他國家軍隊有着很大差别,具有鮮明的我軍特色。我軍在聯合文化建設中,切不可犯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應該在參考外軍經驗的同時,充分考慮到我軍建設發展的實際,充分發揮我軍強軍文化的固有優勢。這種優勢突出體現在我軍是中國共産黨締造和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既有聽黨指揮、服務人民的政治特質,又有顧全大局、團結協作、嚴守紀律的優良傳統,還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戰法和思維等。在未來聯合文化建設中,我們應該進一步強化這些優勢,并以此作為培育聯合文化的重要基礎。正如王毅在文章中談到的,“在未來聯合文化建設中,有沒有我軍特色,能不能把我軍的獨特優勢有效發揮出來,不僅關系到聯合文化的生機活力,更關系到聯合文化建設的方向和成敗。”

聯合作戰理論創新。這一話題看似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文化範疇,但是就像有人說,如果把軍隊的編制體制比作“棋盤”的話,那麼與之相關的作戰理論就像一部變幻莫測的“棋譜”。“棋譜”越精妙,棋局的勝數就越多。聯合作戰理論創新是聯合文化建設的重要内容,深刻影響到聯合文化建設的質量水平乃至聯合作戰的整體實力。從外軍的情況看,近些年,與聯合作戰相關的理論成果不斷湧現,并不斷被運用到實踐當中,對作戰樣式和最終結果都産生了重要影響。大家談到,當前我軍推動聯合作戰理論創新,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從方法論上真正樹立與聯合作戰相匹配的系統哲學觀;應該強化問題意識,把以聯合作戰演習為重點的實踐上升為戰争理論乃至軍事思想;應該借鑒外軍理論成果,并用好我們傳統的軍事文化資源等。應該說,大家提到的這些路徑和辦法,都是推動未來聯合作戰理論創新的重要抓手。但更為關鍵的是,聯合作戰理論創新就像聯合文化的積澱一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相比于外軍通過一場戰争檢驗一種聯合作戰理論的景象,我軍當前在聯合作戰理論創新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萬年太久,隻争朝夕。

聯合法規制度體系建設。在沒有聯合作戰實踐背景下,聯合文化的孕育之所以可能,一個重要理由就是聯合作戰法規制度體系的存在。聯合作戰法規制度體系,作為聯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強制性地規範和塑造軍人在聯合作戰中的行為方式,進而深刻影響聯合作戰能力。可以說,聯合作戰法規制度體系,是聯合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也是推動将聯合文化精神轉化為行為自覺的關鍵。在讨論中,大家不約而同地談到這一重要性,同時也從自己的角度談到強化條令制度體系建設的着力點,比如李炳彥談到,“ 現代一體化聯合作戰背景下的條令法規建設,我們還有許多需要加強的地方,如聯合作戰條令、信息戰條令、網絡戰條令等,需要在形勢的變化發展中不斷創新。”張明倉談到,“要加緊編修新一代聯合作戰條令,完善聯合作戰、聯合指揮、聯合保障、聯合訓練以及戰時政治工作、戰時管理法規制度,盡快推出聯合作戰綱要、聯合作戰指揮綱要、聯合作戰術語,逐步形成科學配套的聯合作戰法規體系,使‘聯’真正上升為‘法’,為依法而聯、依法促聯提供依據。”

聯合人才培養。從根本上說,聯合文化建設就是希望通過文化影響人、塑造人的特殊力量,使官兵具備更高的聯合作戰素養,使一支部隊在聯合作戰中的整體協同力得到躍升。那麼,明确聯合人才的素質結構,對聯合文化建設來說,就非常重要。大家認為,不論是聯合作戰指揮人才,還是聯合作戰中的普通官兵,都應該首先具備聯合的價值理念、聯合作戰的思維,同時要熟悉聯合的相關知識與技術,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素質結構的衆多内容當中,掌握中外優秀軍事典籍的能力一再受到關注,比如餘遠來認為,“聯合軍官的培養,不能隻是把目光盯在急需短缺的實用上,還要把目光投放到深邃博大的經典上,把傳統兵學研究與當前的研戰、務戰、習戰等軍事實踐結合起來,讓靈活運用經典成為聯合作戰指揮能力的潛在生長點。”與此同時,張理海認為,包括各級黨委機關、院校和基層官兵等在内的聯合文化建設者,呈現為一條“環形鍊條”,并以區分不同建設主體承擔不同職責為前提。

理論探尋有實踐支撐,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此次“頭腦風暴”還在讨論中,适時引入了一次實踐探索的案例,那就是來自東部戰區的實踐與思考。戰區在聯合作戰中擔負重任,也是聯合文化建設的重要主體。東部戰區組建後,在聯合文化建設上密集推出一系列舉措,比如組織聯合參謀集訓、在政工網打造“聯合文化廣場”、構建戰區“新媒體矩陣平台”等,很多舉措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文化建設絕非朝夕之功,但他們的經驗體會在當前全軍聯合文化建設中頗具代表性,為此次“頭腦風暴”提供了重要參考,也将成為探索聯合文化建設問題的寶貴資源。

(四)

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鮮明指出,“人民軍隊發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誠然,改革創新是我軍經過長時間積澱的鮮明文化品格。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人民軍隊總能在不懈探索中尋求到屬于自己的路。聯合文化作為一種新的軍事文化形态,并非強軍文化的全部。但是,它的重要意義在于,讓那些适合未來聯合作戰的文化元素不斷浸潤到人民軍隊的肌體。這一過程所展現出的,正是一種文化自覺更新的可貴品質。多少年來,正是在這樣不斷地自信自新自強中,強軍文化才始終展現出青春激揚的力量,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戰鬥力。

然而,文化建設與文化本身是如此廣博多維、千絲萬縷。就像此次“頭腦風暴”,我們深知,一次有針對性的讨論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且不說還有不少話題沒有在讨論中涉及到,就目前已經涉及到的話題而言,也存在不少遺珠之憾。比如,聯合作戰理論創新,我們談到了其對聯合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推動創新的可行性辦法,但是具體可以在哪些點上實現創新,還談得不夠多。再比如,在聯合法規制度體系上,我們談到了聯合法規制度體系的關鍵作用,談到了其與軍兵種法規條令的差異,但是對這一體系怎樣與現有法規條令體系“接壤”談得還不夠深入。還比如,從外軍經驗看,文藝、體育等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聯合文化的培育,此次有所論及,卻不曾專論。所有這些,都給未來留下了空間。

思想的碰撞,是為了讓智慧火花閃耀于世界。我們期待此次“頭腦風暴”的成果,能在某些關鍵問題上給讀者以啟示,我們更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傳遞出一種積極态度,在這個春暖時節激發出一種文化生長的力量,讓聯合文化建設的成果在未來呈現遍地花開、競相綻放的蓬勃景象。對此,我們将保持密切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