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人民網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許維娜)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到2025年,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明顯提升,有條件的村莊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許維娜)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到2025年,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明顯提升,有條件的村莊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認為,一方面,現階段有必要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農村生活垃圾分布較為分散,收運距離是城市的幾倍以上,全過程治理成本高于城市生活垃圾,如不進行分類而全部轉運處理,地方财政難以持續負擔,無法适應農村的特點,也不能實現資源回收。
另一方面,農村地區有條件推行分類。一是農村具有廣闊的處理場地和較好的環境容量。如剩飯剩菜可以喂養家禽等、堆肥産物可以就地還田、煤灰渣土可以用作鋪路填坑等。二是農村是“熟人”社會。村幹部、保潔員、農民相互熟悉,便于管理和監督。三是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民群衆聯系密切,容易組織推動分類工作。
“我國廣大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較城市更為突出。”劉建國表示,總體而言,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必須循序漸進,采取分區域、分階段的發展路徑。在經濟基礎和群衆接受程度較高的村莊和“無廢城市”建設地區率先實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源頭減量,可為全國引領方向、創造經驗。
劉建國同時指出,農村居住特點和農民生活習慣各不相同,後端收運處理設施能力相對薄弱,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更加需要突出因地制宜和簡便易行,避免盲目追求“高标準”和簡單照搬“一刀切”。
因此,他建議,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方式應與收運處置模式銜接匹配,按照“分類減量—就地利用—規模化集中處置—小型分散處置”的優先次序構建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分類減量和就地利用之後的其他垃圾規範收運,進入指定的集中或分散處置設施。
《通知》提出,要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收運處置體系尚未覆蓋的農村地區,要配置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設備,實現自然村(村民小組)有收集點(站)、鄉鎮有轉運能力、縣城有無害化處理能力。
對此,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金宜英表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是城鄉環境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基礎保障。
金宜英表示,目前,全國還有約5%的自然村(村民小組)尚未實現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偏遠地區。
他同時表示,這些地區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滞後,收集、轉運、處理能力普遍較低,要以縣域城鄉生活垃圾設施建設規劃等相關規劃為引導,按照自然村(村民小組)全覆蓋的要求,明确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布局,盡快配齊配足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設備,實現自然村收運處置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知》還提出,已經實現全覆蓋的地區,要推動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設備升級換代。逐步取締露天垃圾收集池,建設或配置密閉式垃圾收集點(站)、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和密閉式垃圾運輸車輛。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小型化、分散化、無害化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
金宜英強調,對于已經實現全覆蓋的地區,由于收運處置設施建設早、使用久,存在設施設備落後、人員操作衛生條件差等問題,各地要結合當地經濟水平和處理需求,推動設施技術的升級換代。
一是收集環節。為改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蚊蠅滋生、臭氣彌漫、液體滲漏等現象,要逐步改造或停用露天垃圾池等敞開式收集場所、設施,建設或配置密閉式垃圾收集點(站、車)。
二是轉運環節。為提高垃圾轉運效率、防止轉運過程二次污染,要提高轉運設施及環衛機具的衛生水平,普及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和密閉式運輸車輛,有條件的地區可配置壓縮式運輸車。
三是處理環節。要優先統籌利用城鎮處理設施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城鎮現有處理設施應及時新建、改建或擴建;選擇符合農村實際和環保要求、成熟可靠的終端處理工藝,推行無害化的填埋、焚燒、堆肥或沼氣處理等方式,禁止露天焚燒、露天堆放等簡易處理方式,逐步改良或取締排放超标的處理設施;在人口稀疏、垃圾産生量少、運輸條件不利的邊遠村莊,生活垃圾應盡量就地減量、處理,因地制宜建設小型化、分散化、無害化的處理設施,不具備處理條件的應妥善儲存、定期外運、統籌處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