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敦煌壁畫撒貝甯

敦煌壁畫撒貝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02:15:27

李憑箜篌引

唐·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娲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妪,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在卷帙浩繁的古詩詞中

“詩樂合一”的作品有不少

而這首《李憑箜篌引》當屬佳作

詩人李賀充滿想象的詩句

傳神地寫出“樂師”李憑

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

箜篌一曲,驚豔衆人

音符流瀉而出的瞬間

喚醒文字間變幻莫測的美

千年前李賀筆下的箜篌之音

也在觀衆眼前“活”了起來

用“坐着的舞蹈”演繹

李賀的浪漫

《李憑箜篌引》

全篇洋溢着“李賀式浪漫”

僅98個字

就以箜篌聲編織出一個

夢幻的音樂世界

同時也為觀衆打開了一扇

了解箜篌藝術的大門

敦煌壁畫撒貝甯(敦煌壁畫上出鏡)1

更為人稱道的是

李賀沒有對李憑的技藝

進行直接評判

也沒有抒發個人感受

而是将自己對箜篌的聆聽體驗

轉化成超凡的想象空間

在他的生花妙筆下

玉碎的清脆悅耳

鳳鳴的流麗高亢

芙蓉的幽婉低緩

香蘭的悅然舒展

……

皆被淋漓盡緻地展現出來

正如杜甫的那句:

“此曲隻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

敦煌壁畫撒貝甯(敦煌壁畫上出鏡)2

詩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以及箜篌的無窮魅力

讓經典傳唱人白舉綱

在反複思考琢磨後

打破了以往對傳統音樂的想象

将箜篌和流行音樂創新結合在一起

節目舞台上

古代箜篌音色柔美且溫暖

現代改良版箜篌則更具力量感

伴随着白舉綱極富層次感的搖滾嗓

時而高亢嘹亮,時而低回婉轉

歌聲勾勒出的濃濃畫面感

使現場仿佛置身于

詩裡描繪的絕美意境

敦煌壁畫撒貝甯(敦煌壁畫上出鏡)3

因為演奏過程中

身體會随着節奏韻律揮舞

箜篌也被喚作“坐着的舞蹈”

這一次,著名箜篌演奏家魯璐

也打破傳統箜篌

坐着彈奏的形式

“舞蹈既視感”更加撲面而來

敦煌壁畫撒貝甯(敦煌壁畫上出鏡)4

撒貝甯看後直言

舞台颠覆了自己對箜篌柔美的印象

“有那麼幾個瞬間

我覺得您是舞蹈演員”

喚醒千年前的大美之音

相信在此之前

很多人對箜篌的認知都和撒貝甯一樣

隻停留在“溫柔”“柔美”這樣的字眼

殊不知它雖不像古筝、琵琶等

傳統樂器廣為人知

但在曆史上地位非常高

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

箜篌便已經誕生

在我國新疆地區

曾出土了20餘件

距今超過2000年的箜篌實物

最早的數件可以追溯到東周時期

箜篌聲流淌着中華民族

從古至今的大美之音

它最早被宮廷雅樂所用

并一直興盛至唐朝

後來箜篌流傳到民間

奈何老百姓對箜篌知之甚少

會彈奏的樂手也寥寥無幾

幾乎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

人們一度隻能透過壁畫和浮雕

探尋箜篌背後的音樂記憶

經曆現代藝術家的共同努力

沉睡數百年的箜篌

才終于得以“穿越重生”

用絕妙音色向世人

訴說自己的前世今“聲”

敦煌壁畫撒貝甯(敦煌壁畫上出鏡)5

為了更好地展現

《李憑箜篌引》的極緻浪漫

讓更多人認識箜篌、愛上箜篌

這次魯璐特地帶來兩把箜篌

第一把是

莫高窟第148窟主室東壁

《藥師經變》壁畫裡的箜篌複原版

音色空靈古典

敦煌壁畫撒貝甯(敦煌壁畫上出鏡)6

第二把箜篌

是現代改良版箜篌

功能相對來說更強大

音樂的表現力更強

敦煌壁畫撒貝甯(敦煌壁畫上出鏡)7

從“昆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再到“女娲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的力量感

千年前文字中瑰麗的想象力

這一刻在魯璐的指尖被喚醒

敦煌壁畫撒貝甯(敦煌壁畫上出鏡)8

傳世經典讓藝術煥發生機

藝術的光輝為世界書寫新的傳奇

每一次傳唱經典

就是在對話過去,展現當下

從而找到未來之路

天籁般的箜篌琴聲

穿越曆史雲煙

從曆代彈奏者的指尖流淌開來

也在不同時代彙聚成

中華民族延綿不息的文化洪流

來源: 央視綜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