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然
已是深秋時節,天氣一天天冷起來,杭州蕭山南片特有的“蒸糕”出場頻次也變得高了起來。
在蕭山所前鎮裡,五六十歲的當地人普遍會把它當做寒冷天氣裡禦寒的甜點之一。
“又糯又甜,特别适合天氣冷之後,吃完渾身熱乎乎的。”大家都這麼說。
蒸糕,因為有着“蒸蒸日上,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是所前鎮這一帶的人家上梁(搬進新房)時必備的糕點之一,和豬頭肉、金銀元寶糕點等一起,為人們所熟悉和喜愛。
蒸糕被放進淺底長柄的竹籃子裡,一塊又一塊,自上而下疊成寶塔狀,圖的就是一個壯觀和喜慶。
随着時間的更叠,這種原本常在上梁時才出場的美味,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平常日子裡,特别是天氣轉冷後,更成為飯桌上的常客。
蒸糕,也叫方糕。
“我今年50歲了,小時候幾乎就是吃着這個長大的,村裡的老人們基本上都會做。”所前鎮李家村副書記王燕萍告訴小時新聞記者,蒸糕一般都是方的,花紋則各式各樣,“小時候蒸糕上面最常見的圖案是梅蘭竹菊這幾樣。”
現在天氣一天天冷下來,所前的家家戶戶都開始做蒸糕了。
做法其實很簡單,但要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是個細緻活。
為了更加融合的口感,讓成品不至于太過軟糯,每次蒸糕都要用糯米和粳米,一般7分糯米3分粳米,浸泡1小時左右,然後磨成粉。
“磨成粉後,用水拌濕、拌均,到剛剛可以捏成團的程度。然後搓揉,把濕的粉篩到模具中。篩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把餡料放進,一般是豆沙餡或芝麻餡的,然後再篩粉蓋住,直到粉全部蓋住模具。最後用刮闆刮平,壓實。”
村民說,好吃的餡料還是得自己做,比如豆沙,打磨好放在冰箱裡冷藏成形;芝麻也是要磨成粉,更加香甜。
現在人都講究養生,自己制作,可以對甜度加以控制,不會太甜。
蒸熟的過程更加簡單,用紗布蓋上,再用竹飯架壓住,倒過來脫模。然後把飯架放水上蒸,等熱氣騰騰再悶一會兒,香甜的蒸糕就出爐了。
其實,眼下這個世界,蕭山南片的美食還要好多種,人們總能把手邊的食材想盡辦法制作成各種美好食物。
比如年糕,“年糕剛剛做起來時,叫做膏花,沒成型的時候能把膏花拉成片、切成片,天氣冷的時候,烤着吃。”
再比如番薯片,“番薯剝皮後,切成絲或者塊,蒸熟,撒上芝麻,再做成片曬幹。”番薯可以曬的時候吃,也可以炒之後吃。
天氣漸冷,你鐘愛的季節限定美食出爐了嗎?這又糯又甜的蒸糕,有沒有勾起關于童年的美好回憶?歡迎來小時新聞“社區那些事”留言分享。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