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閩南話刺龍頭

閩南話刺龍頭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4 14:14:28

閩南話刺龍頭(關于起落)1

閩南話刺龍頭(關于起落)2

文/李麗敏

在泉州話中,“起”和“落”通常是連着用的,如“起起落落”,起、落的重疊運用是有強調的意思。如市場放開,就會出現價格起起落落,和計劃經濟時代完全不同了。我們地處沿海,海産品根據氣候的變化,有句方言成語叫做“魚金魚土”,就是說碰到壞的天氣,魚鮮少價格就漲起,貴得像金子。反之好天時市面上魚鮮豐富,價格就降落。成語用金子和泥土作對比,來說明魚鮮價格起起落落的差異。也可簡稱為“起落”。“起價”即漲價,“落價”即降價。有一句趣味俗語“大家落價,新婦起價”(“大家”即婆婆,“新婦”即媳婦)。過去,婆婆在家庭中是絕對權威,而現在年輕媳婦無遵照傳統觀念,反而婆婆遷就媳婦,有的媳婦甚至不尊重婆婆,淩駕于婆婆之上。這句俗語就用商品的起價落價,來比喻婆媳地位的轉變。“起落”,在泉州話中不但指升和降,還可以運用在站立和坐下的動作上,如“老年人起落着較細膩咧。”意思是老年人起居行動要小心。“起”、“落”在泉州話中,“起”隻有一個讀音,“落”卻有五個讀音,但都有各自的用法。

閩南話刺龍頭(關于起落)3

晏晏睏,早早起,米缸常常有剩米(談“起”字)

在農耕時代,米缸隻要有米,就可以算生活有依靠了。諺語“晏晏睏,早早起,米缸常常有剩米。”“早早起”是很早就起床。“晏睏(晚睡)早起”,說明起早摸黑抓緊時間做工營生。勤勞的人生活就有保證,勤勞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之一。“起”字,在泉州話讀[k′i³]。雖然隻有一個讀音,但具體運用時,方言詞彙還是很豐富,值得我們探讨。

“早早起”是很早就起床。而“早起”一詞在泉州話有二義,一是指普通話的上午、早晨等,如南音《早起日上》四個字,唱詞意是早晨太陽出來;“早起”另一義,在泉州話中還可以指早餐,如“食早起”,即普通話的“吃早餐”。

“起”和“倒”相對,如諺語“甯可扶人起,呣通砗人倒”(“呣通”是不可,“砗”是推倒)。字面上是說甯可把人扶起站着,也不要把人推倒。引申義,看到别人有困難時,應該幫助他度過難關,多做善事,不可害人。

“徛起”(“徛”是站立)相當于普通話的“居住”。常與“好、歹”連用,表示能不能立足。南音《年久月深》:“年久月深惡徛起,及早束裝作歸期。”唱詞來自梨園戲《陳三五娘》的故事,陳三為追求愛情入黃府為奴卻毫無結果。“惡徛起”,“惡”是難,感覺無法再居住下去了。“好徛起”指居住得很爽,凡事順意。“歹徛起”, 指住着不爽,不吉利。“好徛”跟“好徛起”,“歹徛”跟“歹徛起”,意思不完全一樣。多一個“起”字,除了表示居住外,還包含人際關系等因素,如“伊著單位好徛起。”指他跟同事的關系都很好,而“有的人愛計較就歹徛起了。”有個方言成語“食穿徛起”,就是普通話的衣食住行,也可簡縮為方言的三音詞“食穿用”,概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起行”就是啟程、動身。起,表示離開原來的位置。古漢語如《史記·李将軍列傳》:“廣不謝大将軍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還有梨園戲《陳三·過樓》戲文唱詞:“雞啼頭聲便起行,聽見夏蟬著許枝頭亂叫聲,南風吹送樂逍遙……”古漢語和梨園戲都用“起行”表示啟程、動身。

閩南話刺龍頭(關于起落)4

“起碇”就是起錨。船要出海就得“起碇”。泉州童謠《我是祥芝讨海兄》:“我是祥芝讨海兄,舂風拍湧都口母驚。捌天時,**舵,炎日霜寒雪凍照起碇。”就說出了讨海人的艱辛。起碇出海,不管霜寒雪凍,還是大熱暑天都得照出行。生活中人們經常說的俗語“大船惡起碇”,是比喻大的事物,牽涉面大,要改變比較費時費力;也比喻有些人架勢大,行動慢或做事拖拉。這俗語非常形象又生動。

“起風台”,是刮台風。諺語“三月起風台,寒死囝仔栽”。農曆三月若刮台風就很不正常,形容天氣會非常寒冷。“囝仔栽”是指幼小孩子。諺語 “樹頭徛伊在,無驚樹尾起風台。”也可說“船頭徛伊在,無驚船尾起風台。”自身站穩了就不怕别人說三道四,即身正不怕邪。

“起雷”指響雷。諺語“起早雷,午時濩(雨)。”一早若響雷,中午就會下雨。

“起工”指規矩,規則。比如小孩從小要培養對長輩“起工”禮貌規矩。另有一說,“起工”為“紀綱”的誤讀,“照起工來行”應為“照紀綱來行”。

“起”在方言中還可以表示數量足夠。在菜市場買魚買肉,稱足夠了就叫做“稱仔起起”,指略微超過應有的程度。稱無足,叫“稱無起”。

“起頭”指開始,開端,事物開始進行的階段。諺語“百般起頭難”, 做什麼事都是開始的時候比較難。成語“起頭挖兄”,是首倡的意思,帶貶義。大都表示有的人盡出不好的主意。“起頭挖兄”這個成語現在年輕人就很少聽到。

還有方言詞:“起狂”是發狂;“起雄”,使性子,逞兇;“起痟貓面”指翻臉吵鬧,耍無賴;“起勢頭”,指擡出權勢想要以勢壓人。還有“起曲頭”,指挑起事端,找茬兒;“起 刺”,指使用無賴手段耍刁鑽,吵鬧,和“起無空”意思類似。這些方言詞的用法是很富有地方特色的。

“起”為蓋,興建,建造、建立,也是泉州話具有的,“起厝”就是建造房屋。泉州話的“起厝”義,源自古漢語,《漢書·武帝紀》:“二月,起建章宮。”“起建”就是建造。泉州話有關“起厝”的諺語很多,如“千富萬富,呣值家已起厝”,過去人們認為自己蓋房子才真正是富有的象征。要建造房屋就要賺錢積蓄。有諺語“一年飼,兩年孵,三年起大厝”。這句很有時代生活特色又有哲理,飼養家禽會有所積蓄。還有“飼馬窮,飼豬富,飼牛起大厝”。都是說明飼養家禽可以賺錢,積累資金,到時就可以蓋房子了。諺語“起厝存(派)半料”,過去蓋房子都會預先準備材料,意思是說準備的材料往往不夠用。“ 起厝”算是家中的大事,在過去需要幾年才可以完成。所以還有一句諺語“一年起厝三年紹(續)”,要建造房屋就要長時間賺錢積蓄才能建成。

起蓋房屋也要看氣候。諺語“八月開始到年兜,起厝師傅穑路厚”。“穑路厚”,是蓋房屋的活兒多。八月以後的氣候适合起蓋房屋。所以從八月到年兜(除夕),起蓋房屋的師傅别擔心無工可作。反之,芒種夏至期間就不适宜了,諺語“芒種夏至,起厝師傅食家已。”起厝師傅無人聘請隻好回家吃老本。除了“起厝”,常用的詞還有“過起”:就是改建,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使适合于新的需要。

“起”的這些方言詞在普通話是無法對譯的,都富有方言特色。

閩南話刺龍頭(關于起落)5

筍因落箨方成竹 (談“落”字)

詩句“筍因落箨方成竹 ,魚為奔波始化龍。”這句詩句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竹筍長出來的時侯,隻有竹葉一層層落下來才有可能成為竹子。“箨”就是竹葉,“落(音鹿)”是掉下來的意思。那後半句的意思就是魚要變成龍,也要經曆一番艱難的奔波才能達到。意謂一個人若要成就一番事業必然要經曆諸多磨練。此為詩句,所以要用泉州話文讀音來誦讀。

泉州話的讀音,最具特色的是文白異讀。文讀音更多地保留着晉唐古音。由于文白讀音不同,意義完全不同。“落”,在泉州話中是個多音字,也是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字。文讀一般用于詩文誦讀或者成語。雖然泉州人日常口語都用白讀,但“落”文讀音在泉州話的運用還是很多的,如古詩《潮》:“漲落幾時休,從春複到秋。”古詩的吟誦得用文讀。海水每日都按照時間漲潮和退潮,永無休止。唐·李白《送友人》詩:“浮雲逰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落日”,是太陽下山。成語“水落石出”的“落”是降下、退下的意思。 還有人們常吟誦的唐·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歌聲到客船。”“月落”、“漲落”、“落日”、“水落”的“落”都是“退下”的意思。(音“鹿”)。

常用的“落花流水”,這個成語深有含義。唐·劉眘虛《阙題》:“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随流水香。”詩中的春意是因為“落花随流水香”而延長了。宋·歐陽修的《夜行船》詞“落花流水草連雲”。說明“落花流水”最早是形容暮春春景衰敗的景像。南唐·李煜的《簾外雨潺潺》詞在南音的唱段:“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别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用“流水落花春去也”,将“流水”調到前面,同樣是形容暮春春景凋零。但他更多地是以景抒情,即“無限江山,别時容易見時難。”來抒發當時亡國君王被囚禁失意悲怆的心境。

“落花流水”一詞,在後來則常用于比喻戰事慘敗,大勢已去。例如常說的“赤壁之戰,曹操的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成語的這兩種用法反差還是很大的,但作為比喻戰敗或者做大事潰敗得一塌糊塗是很形象的,而且是人們常用的形容詞。

然而更有趣的是,泉州南音、南戲唱詞則将“落花流水”常用于愛情上,這也别有一番情趣。即把“落花流水”成語拆開來,演變成“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比喻愛情上的一廂情願。生動地把“落花”和“流水”拟人化了,好像女方有意,男方卻無情。

南音《恨雁聲嘹呖》:“想君侢肯虧心,莫是話說無定信?莫畏學了吳起行徑?莫畏阮是落花有意,君是流水無情?枉發業,月下訴衷情。”這是深閨女子将自己比作“落花有意”,怨“君是流水無情”。

南音指套《心肝跋碎·朱郎蔔返圓》:“眼裡睜睜隻處珠淚滴,那畏落花流水,流水落花無定期,流水落花無定期。”這是梨園戲《朱弁》的故事,朱弁出使金國與雪花公主共處十六年,對外名為夫妻而實則以兄妹相待。當朱弁要回歸宋朝時,這在雪花公主的情感上是極大的悲劇。雪花公主為朱弁在感情上作出了最大的犧牲,而今朱弁要回去與家人團圓。唱詞運用反複句,重複句,訴出了公主極度悲痛。這樣的用詞沒有直接說兩人的感情,用“落花流水,流水落花”來表示男女雙方的情感,這也别具特色。

閩南話刺龍頭(關于起落)6

而梨園戲《呂蒙正·打趕》一出戲中,呂蒙正和劉文茂、劉月娥答辯的對白:

“(淨念)一見寒儒太猖狂,山雞焉敢望凰鳳。日向朱門求口食,身穿百結破衣裳。 (旦念)爹爹何故無慧眼,自古文章獨自強。(生念)落花有意随流水,儒林怎得附都堂。”呂蒙正在對白中“落花有意随流水”,加一個“随”字,就變成兩廂情願了。因劉月娥在彩樓上親自感受到呂蒙正出口文章的才華,即下樓親自送繡球。體現了相府小姐劉月娥的真心實意,但想不到劉文茂嫌貧悔婚。在這裡的“落花”和“流水”用在愛情上加個“随”字,意義也就變成雙方有意了。泉州南音、南戲唱詞巧妙的運用,展示着中國的文字遊戲,真是耐人尋味。

“落月屋梁”一詞源于唐·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梁,疑是照顔色”之句,後來就用“落月屋梁”一詞表示對朋友的思念之情,多用于友情方面。清·黃宗曦《寄周子佩》詩:“落月屋梁長入夢,未知何日遂征帆。”望月思故人一直都是古詩中的傳統。無論是“落花流水”還是“落月屋梁”,都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語言的含蓄之美。

戲曲中常出現的一個詞“落第”,是指科舉考試沒考中的“落第書生”。如《呂蒙正· 打趕》一出戲中(淨白):“落第書生貧徹骨,看來何福作高官。”(生白)“屢科不第呂蒙正,有志登科中狀元。”

“蓮花落”是一種說唱兼有的曲藝藝術,也是瀕危的曲藝藝術,現在隻保留在梨園戲傳統劇目《鄭元和》中。這種“蓮花落”曲藝一般是一個人表演,用竹闆拍節拍。每段常以“蓮花落、落蓮花”的句子做襯腔或尾聲。梨園戲《李亞仙·護儒》唱詞:“一年即過不覺又是一年春裡阿蓮花,荒郊野外,寶馬香車踏草青,蓮花落也。”“裡阿蓮花”做幫襯,“蓮花落也”做尾聲。

這些詞在泉州話應該都要用文讀音,主要出現在詩詞、成語和一些由普通話直譯過來的詞彙中,如落實、落後、落戶、零落、落紅等等。

“落”在泉州話的白讀有多種,其中常用的白讀音[lo⁷],組詞和意義跟普通話的“下”用法一樣。用“落”,是普通話裡的“下”,即有放入、進入的意思。比如普通話的“下面條”、“下米”、“下鍋”,泉州話說“落面”、“落米”、“落鼎”。農作物的播種叫“落種”,施肥叫“落肥”。“落”都是“放入”的意思。“落濩(雨)”、“落霜”,普通話是“下雨”、“下霜”,黃昏時太陽下山,用“日落”表示夕陽。諺語“日落烏雲起,濩落半暝後”,太陽下山時出現烏雲,下半夜會下雨。如果“日落烏雲半暝散”則“明仔曝仔流大汗”,日落時的烏雲半夜散去,則明天的天氣将非常炎熱。人們通過太陽下山前後的天空雲彩變化,判斷是否晴、雨的天氣。

閩南話刺龍頭(關于起落)7

方言“日落”表示夕陽,而語序颠倒的“落日”,在泉州話則是“擇定日子”。有句俗語“乞食家己落日”(“乞食”是乞丐,“家己”是自己),意思是乞丐無人所管,可以自己擇定日子。也比喻凡事可自主擇定日期。“日落”和“落日”這兩個詞在泉州話的意義反差還是相去很遠的。南音《秀才先行》唱詞:“日頭蔔落,看許日頭漸蔔落,今蔔值帶通去投。”“日頭”是太陽,“日頭蔔落”是夕陽,就是太陽要下山。

很多動物都比人敏感,諺語“蠓仔惡,蔔落濩”,“蠓仔攔路,蔔落大濩”。“蠓仔”是蚊子,蚊子到處咬人顯得特别兇惡,就預兆要下雨了,甚至會下大雨。還有“西北濩,連落三下晡”,“三下晡”是三個下午。夏天特有的陣雨要連下三天,而且每天下雨時間推遲一小時,這是一種自然規律。 諺語“落霜有日炙,烏寒無帶歇”。冬天時下霜的天雖然很冷,但往往有太陽可照。

“落水”一詞有三種義,一是字面的本義,進入水中的意思。諺語“無落水呣知水深”,沒有下到水裡不知水的深淺。“落水才知長骹人”,是下到水裡才知道誰的腿長。比喻通過實際工作才能看出誰有真本事。二是比喻被壞人拖下水,堕落做壞事。三是相當于普通話的“過水”,像新衣服或新布防縮水都要落水,将制作、買賣過程中的雜質、灰塵洗掉。

“落泊”一詞指窮困潦倒,失意。為了字音的準确,俗寫通常用“落薄”。南音《秀才先行》唱詞:“君落薄,我君恁雖落薄,日後有隻公卿才貌。繡球親抛,繡球是阮親抛,望蔔和諧到老。”唱詞“君子落薄那暫時”,意思是說有本事的人,落魄是暫時的,總有出頭之日。諺語“君子落薄,相命免學”,有本事的人即使落難,也可以輕易找到謀生的路子。

“落”在泉州話的另一用法,相當于普通話房屋的幾“進”。閩南風格的古大厝,平房一宅之内,都有分前後幾落,一排叫一落,這樣就有“頂落”、“前落”、“下落”、“後落”等。比如明代泉州大慈善家李五在萬石城心九落大厝,以及池店的九落大厝,兩座大厝設計都極為簡樸,其結構是由縱橫各三的漢式五開間,又有雙護廊的九落大厝,所以泉州有流傳諺語“有李五的富,也無李五的九落大厝”。其中池店的九落大厝,實際上為十二落,光房間就有一百七十多間,命名是用主厝的“九落”寄望“永久”的意思。

“ 落”還有用來表示時間詞的連用,如“落後日”是大後天,這是泉州話的構詞方式。“落”在泉州話還可用作概數詞,如“十落牙”就是“十多個”,“幾落擺”就是“好幾回”,“百落斤”就是“一百多斤”。“落”在這裡表示大概數目的數詞,這也是泉州話特有的概數詞。

“ 落”的另一種白讀音讀作[lak⁶],有幾種用法,一是“掉、掉下”,比如“曝衫時無小心落落來”(曬衣服時不小心掉下來),其中有兩個讀音[lak⁶]、[lo?⁷],“落[lak⁶]”就是“掉”的意思,“落[lo?⁷]”是“下”;二是“遺漏、丢掉”的意思,如“通知開會有時落個别人,結果到會無齊全。”“落”在這裡是“遺漏”。“落東落西”,就是普通話的丢三落四。“手表落無了”,就是手表丢在哪了。這裡是“丢掉”的意思;三是“脫落”義,如“房屋住久門窗戶扇油漆都落了了”。“落”讀作[lak⁶]就有“掉”、“遺漏、丢掉”、“脫落”這幾種意思。

“落”,白讀音還讀作[lau⁵](音如“漏”),有兩個意義:一是“脫下”,“将紗發套落起來”就是将紗發套脫下來。“被殼落起來、床罩落起來”就是被單、床單脫下來。

讀作[lau⁵]還有一義,如汽車“落空車”去載人。“落空車”類似普通話的“回空”。

這個詞在生活中經常用着。

“落”的第四種白讀音讀作[lau⁶]。是普通話的“丢人”、“丢臉”,泉州話就叫作“落氣”[lau?⁶kui⁵]、“落箦”[lau?⁶tse⁶]、“落臉”[lau⁶lian³]。比如,孩子高考考沒取,他的父母在衆人面前就感覺很“落箦”。這個“落箦”也是“見笑”。 “落箦”原來是經常用的口語,由于有普通話的“丢人”可穿插用,現在就比較少聽見。而“落臉”的程度比“落氣”、“落箦”更深,屬于更進一步的“丢人現眼”。如有的人相罵,将對方的弱點當衆挖出來,給他在衆人面前“落臉”。“落氣”、“落箦”、“落臉”都含有“丢人”、“丢人現眼”、“沒面子”的意思。這幾個詞都是純粹的泉州方言詞。

“落”在泉州話就有一文四白,五種讀音。

(作者:泉州曆史文化中心理事)

閩南話刺龍頭(關于起落)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