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曆史的饋贈厚樸古寨界嶺春秋

曆史的饋贈厚樸古寨界嶺春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7 12:08:58

曆史的饋贈厚樸古寨界嶺春秋(春上扒耙溝古寨)1

扒耙溝古寨,位于重慶萬盛經開區關壩鎮雙壩村南天門山頂上。

春回人間,大地歡歌。一個午後,我們一行5人坐車前去扒耙溝古寨探幽。途中遇上好幾處坡陡路窄之地,我們不得不下車步行,繞過幾道山梁,便到了南天門山腳。

右側,一幢背靠竹林的二層石房分外醒目。灰白的石牆、青褐色條石連在一起,像一頭坐虎守衛着南天門。同行好友介紹,這是原茶場用房,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産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還有牛舍豬圈,多年前就承包出去了。

一段“之”字形小徑分布于密林,石闆路又陡又窄,長滿青苔。往前走,忽聞水滴聲,循聲而望,見一股股細流從石縫中滲出,順着山溝往下流。呵!原來,扒耙溝源頭在這裡。

仰視山頂,瞬間明白扒耙溝之“扒”字原意,要手腳并用才能上得山頂,可見古寨地勢險峻。通往扒耙溝古寨的路越往上越陡,我們克服腿酸腳軟,一鼓作氣到了寨門外。

一道方正寨門躍然眼前,上方繁體字“雲門”明晰可見,兩側門柱條石有凹凸狀鑿痕。我們一番測量,寨門長約5米、寬1.8米、高3米。靠近寨門内側各有一個栓門洞,外圓内尖。城牆總體保存完好,就像鑲嵌在山頭上的一頂青褐色桂冠。

進入寨内,林間樹影斑駁,樹下滿是星星點點的扁竹根花,幽深香遠。走出遮天蔽日的樹林,隻見遍地的茶樹、荒草瘋長着,和煦的陽光撲面而來。我們撥開茶樹和荒草,來到對面寨門“石門”。寨門為平拱形,成色、大小與“雲門”差不多,門外是懸崖,無路通往山下。

我們往下一個寨門進發,在茶樹和荒草叢中穿行100米左右,再過一道平拱寨門,轉身一看,該寨門上方刻有繁體字“瀛山門”三字,左邊刻有“白雲深處”四字。“瀛”字引起我們一番讨論,大家各執一詞。我用手機查詢,其基本義為“小而靜的淡水體”,如組詞為瀛寰,則為地球水陸總稱,指全世界之意。此門取名“瀛山門”,再聯想“白雲深處”的意境,前人可謂氣魄宏大,大概是希望扒耙溝古寨坐擁佳山好水,保境安民,興旺發達。

遠眺,對面有一坐大山,海拔稍低。中間是青年鎮毛裡村層層疊疊的梯田,如明鏡彎月,熠熠生輝,柔麗多姿,不時傳來微耕機犁田的聲響。好一幅綠水青山淡墨畫,好一張勃勃生機春光圖。沿南天門山梁順勢向前,一條蜿蜒進山的石闆路和一道青褐色石梁關口明晰可見。該村同行人介紹,關口叫“佛通關”,是過去的一個稅卡,寨門尚存,石闆路為“佛通關古道”。以往不通公路,山那邊的人要到關壩及貴州桐梓一帶,古道是必經之路, 佛通關是必經之關。簡言之,“佛通關”主要作稅卡之用,是舊時商貿遺迹。滄海桑田,時代變遷,如今古道廢棄,行人罕至。

回眸“瀛山門”三個字,雖曆經風霜雨雪,但簡樸有力,意味深長。站在這裡眺望蒼茫大地,氣象萬千。前面山下是一派繁忙的煤電化産業園區,與興文古寨遙相呼應,左面不遠是渝黔邊城關壩鎮,右面與佛通關古道一脈相承。我們在此沐浴着春風,撫摸着古寨城牆,找尋曆史遺迹,思索時代變遷。古寨城牆曆經多少歲月風霜,身處山頂卻總體保存完好,足見前人之匠心和智慧。

天地悠悠,往事如煙;歲月不饒,人生易老。面對蒼穹,我不禁自問還有幾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之豪情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之壯志?縱覽華夏史,古今多少事,豪情何時缺?壯志怎能滅?我泱泱華夏文明縱橫馳騁,生生不息。

踏着古寨曆史厚土,我們再奮力撥開瘋長出新芽新葉的茶樹和荒草,來到最後一道寨門“保慶門”,據此推斷古寨成因多是抵禦外來入侵,作保境安民之用。兩側刻有杜甫《望嶽》詩句“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大部份字有些模糊不清了。

返程前,我們拿出相機拍照留影,春日暖陽透過泛綠的樹枝,灑在古寨門楣上,也灑進我們心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