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陽縣城東35公裡,有個村子叫湖村,北枕大汶河,東、南、西三面環山,東有九頂蟋龍山,西有簸箕山,南有靈山。湖村原是山東省甯陽縣靈山鄉政府駐地,後靈山鄉并入華豐鎮。
湖村本處丘陵山地,為什麼村名叫湖村?據清光緒十三年版《甯陽縣志》記載:金泰和元年(1201年),邑人譚洪立的譚公能吏碑記載,甯陽全境一萬五千戶,碑陰羅列各村村名,其中“有馮召村(今為大槐樹村)、辛召村(今為辛樂寺村),又有南北落星、南驿、夏戴、三埠、胡村、泗旺”等。一九八九年立的湖村村碑記載:“北宋時建村,因地勢低窪,積水似湖泊而得名”。可見金代所稱“胡村”于北宋時改名為“湖村”。
湖村有棵高大的古槐,遠近聞名,特别是近年來網路發達,信息暢通,交通便利,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前來觀光。
古槐位于村中的一個十字路口,東西街道的南側,南北街道的西側。遠遠望去,古槐樹幹粗大,樹冠巨大,枝杈繁多,摩雲參天。時下為冬季,大槐樹葉落殆盡,但不難想象夏日時節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的情景。
村裡健在的老年人不過百歲,沒有确切的文字記載,這棵古槐植于什麼年代,沒人說得清。遇到村裡幾位八十來歲的老人,問及這棵古槐的樹齡,一位老人說八百年,另一位老人說至少千年以上。兩位老人的說法隻能說明這棵古槐樹齡很長,但不是确切年歲。
湖村古槐已被列入甯陽縣古樹名錄,樹幹一側有一塊标識牌,上面寫着估測樹齡600年。也就是說,根據估測,這棵古槐已經有600年的曆史。那麼,往前倒推600年前就是明朝初年。明朝初年洪武年間至永樂年間,前後五十年間,明政府先後多次于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他省至各地建村,幾乎所有的移民村裡都有種植槐樹的風俗,以表達對山西洪洞大槐樹故土的思念,至今很多村裡都有明代所植古槐,成為村莊曆史的見證。湖村這棵是不是明朝時期所植,因沒有确切文字記載,尚不得而知。
标識牌的二維碼裡,有這棵古槐的基本信息:
俗名國槐,豆科,槐屬。估測樹齡600年;保護級别:一級;樹高12米;胸徑1.75米;權屬集體所有;樹幹挺拔通直,極其壯觀。東西兩支向兩側延伸,皮裂深達5—8厘米,需要四個人才能摟抱過來。
實測了一下樹圍,三個成年人伸展雙臂,勉強合圍過來。古槐胸徑按1.75米算,樹圍約有5.5米。一個成年人雙手平伸,兩手指尖之間的距離為一庹(tuo),那麼,這棵古槐需三人合抱,樹圍則為三庹。相比史料記載的樹圍七庹有餘的山西洪洞大槐樹,明顯是小一半還多,但這棵古槐在本縣境内已屬不可多見的巨木,那麼,山西洪洞的大槐樹到底多大多粗多高,因為早已不複存在,隻有去想象了。
湖村古槐旁邊有塊大石條,光滑平整,質地很好。據村民講,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古槐樹冠蓊郁蔽日,這裡正是十字路口,成了村民涼快的好地方。每年春節、元宵節,村裡人都會到古槐樹前燒香膜拜祈福。
湖村古槐至今生機勃勃,春天發芽,夏日盛長,枝葉繁茂,但畢竟是600餘歲的老樹了,經曆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湖村幾百年的曆史變換。說到這可古槐,村裡人言語中無不流露出對它的深切崇拜和深厚的感情。湖村古槐已經成為村民的家園标識,成為了植于世世代代人們心靈深處的精神符号。無論身處異地他鄉多遠,村中的古槐,永遠是萬千遊子難以割舍的牽挂,令人魂牽夢繞,因為——這裡是老家!
祈願湖村古槐長存,福佑村民萬代子孫,政通人和,歲歲綿長,福壽無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