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早的坤輿萬國圖

最早的坤輿萬國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2 02:49:10

作者:于冬偉

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這種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340多年前,一幅地圖的出現,讓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角度,這就是康熙甲寅年(1674)南懷仁繪制的《坤輿全圖》。

最早的坤輿萬國圖(融彙中西的傳世珍寶)1

《坤輿全圖》 郭占欣攝

從公開資料來看,該圖目前在國内僅存三幅,分别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河北大學圖書館。彌足珍貴的是,台北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所藏版本均為墨色,而河北大學圖書館珍藏的版本是另行設色的彩色初印本,清晰完整、品相極佳,是我國唯一一份保存完整的設色印本,堪稱稀世珍品。

最近,在《坤輿全圖》刊行340多年後,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坤輿全圖·坤輿圖說》一書。這意味着《坤輿全圖》将化身千百,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在有助于保存和傳播的同時,為更多的專家學者認識、了解和研究提供了便利。

珍藏于我省的稀世珍品

在河北大學圖書館,懸挂着一份珍貴的世界地圖,它和普通地圖不太一樣,是由8幅軸高171cm、寬51cm的挂屏式地圖拼接而成,面積近七平方米,足足占據了展覽室的一整面牆。

這幅地圖的信息量可謂巨大,隻見在它中間6幅挂屏構成的主圖上,分布着東西兩半球,此外,在東半球的右上角、右下角,西半球的左上角、左下角,東西半球交界的上部、下部,設有6塊上下對稱的文字圖版,分别解釋氣行、風、雨雲、海水之動,海之潮汐等地理概念。

而兩側2幅輔圖各由4塊文字圖版組成,左條幅介紹地震、山嶽、江河、人物的相關知識;右條幅介紹四元行之序并其行、南北兩極不離天之中心、地圜、地體之圜等地理知識。

這幅地圖布局合理,恢宏大氣,圖文并茂,制作精緻,設色鮮明,堪稱中國古代中文版世界地圖的集大成者,對于研究中國地圖學、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等都有重要的價值。

這就是河北大學圖書館的鎮館之寶——《坤輿全圖》。

中國古代用乾坤指天地,坤就是地,輿的本意是車底座,延伸為承載萬物,古人将地圖都稱為輿圖,故以“坤輿”二字冠名。該圖由南懷仁于康熙甲寅年(1674)繪制,距今已有340多年。

1674年,南懷仁所繪《坤輿全圖》有兩種版本,一是繪本,一是印本。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藏有南懷仁《坤輿全圖》的繪本,彩繪絹面,兩條挂屏式裝幀,有專家認為此絹本為南懷仁進呈康熙皇帝禦覽之用。

最早的坤輿萬國圖(融彙中西的傳世珍寶)2

《坤輿全圖》在對應現在東海、黃海海域的位置上,明确标有“大清海”字樣,而對應現在的釣魚島位置恰恰就處在這一海域内,是釣魚島自古以來就隸屬于中國領土的又一鐵證。河北大學供圖

從公開資料來看,《坤輿全圖》的印本有兩種裝幀形式,一是8條挂屏式裝幀形式,分别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河北大學圖書館;一種是全幅單張的裝幀形式。目前學術界進行研究的主要是8條挂屏式裝幀的《坤輿全圖》,其他裝幀形式極為少見。

彌足珍貴的是,河北大學圖書館珍藏的《坤輿全圖》版本,不僅是國内現今保存完好的早期彩色印刷中文版世界地圖,也是我國唯一一份保存完整的設色印本,堪稱一件稀世珍品。

台北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所藏版本均為墨色,而河北大學圖書館收藏的屬于雕版印刷,另行設色的彩色初印本,清晰完整,品相極佳。圖中繪有紅、黃、藍、綠、青、黑等多種顔色,亞細亞洲、利未亞洲用淺黃色;歐洲用紅色;海裡的動物一般黑白相間;陸地動物色彩斑斓,如亞墨利加洲白露國所産之雞繪有紅、藍、綠、白四種顔色,非常漂亮。

不過,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這樣一幅傳世珍寶為何會珍藏于河北大學呢?

這還要追溯到河北大學的建校之初。

河北大學始建于1921年,初名天津工商大學,為法國天主教耶稣會創辦,校址位于天津市馬場道。建校之初,學校聘請的教師中,有許多是河北獻縣張莊天主教堂的傳教士。他們對南懷仁非常敬重,用心收集南懷仁的資料、物品,包括天文儀器設備、穿朝服的畫像和《坤輿全圖》。

曆經百年風雨,其他資料已經散失,唯有《坤輿全圖》得以保存完好。

中西文化交流之典範

2012年4月,時任國務委員的劉延東訪問比利時,贈送給南懷仁曾經學習過的魯汶大學一件特殊的禮品——河北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研究中心制作的《坤輿全圖》縮印品。

穿越300多年的曆史煙雲,因東西方文化交流而繪就的《坤輿全圖》,以嶄新的形式,再一次成為中西方友好交往的紐帶和見證。

《坤輿全圖》融合了明末清初東西方對世界的認識,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

《坤輿全圖》采用圓錐投影法,假設東西兩半球的經緯線分别投影在兩個大圓錐上,東西兩半球為圓形,東西經360°,以5°為一個單位進行分割,再沿着25°經線和155°度經線切開。該圖中經線不是平行直線,而是各以南、北極點為圓心的同心弧線,以赤道為橫軸,經線與赤道垂直相交,南北緯線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分布并與經線相交。

借助這張圖,當時的人們得以了解十七世紀西方先進的測繪技術和經緯理法的繪圖方法,也得以了解世界。《坤輿全圖》明确标出各地的經緯度數,以及地球、赤道、南北回歸線等标志線,準确反映了世界各地的地理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坤輿全圖》是以中國為整幅地圖的中心,本初子午線設在中國,具體來說,是設置在北京的順天府,而非當今人們公認的0度經線設在英國倫敦格林尼治。

地圖中的本初子午線設置在中國,究其原因,與作者南懷仁不無關系。

南懷仁,比利時人,曾任耶稣會中國副省區會長,是清初最有影響的來華傳教士之一。康熙朝,南懷仁很受清聖祖康熙皇帝的器重,做過康熙的科學啟蒙老師,講授數學《幾何原本》。他精通天文曆法、司職欽天監,是清朝國家天文台的最高負責人。因他在平定三藩叛亂時所造大炮發揮作用,特旨加工部右侍郎。他死後,聖祖皇帝還賜谥号“勤敏”。明末到清末的所有傳教士中,唯有南懷仁死後獨享被賜予谥号的殊榮。

最早的坤輿萬國圖(融彙中西的傳世珍寶)3

南懷仁畫像 河北大學供圖

南懷仁竭力傳播西方文化,但礙于當時中西文化差異甚大,一般人很難接受西學。于是,久谙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之奧的南懷仁,不僅将中國特有的二十四節氣時間表繪于圖中,更是順應當時的天朝大國和世界中心的傳統文化觀念,将《坤輿全圖》以中國為中心,以穿過清朝京師的經線為子午線,以契合“中央之國”思想觀念,尋求皇權支持與文化認同。

不僅如此,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坤輿全圖》上的很多細節都凸顯着中西文化融合。

《坤輿全圖》上繪有36種43隻奇異的動物,堪稱中國古代地圖史上繪制動物最多的中文地圖。中國古代地圖很少繪制動物,而西方地圖卻有繪制動物的傳統。在繪制動物時,南懷仁采用西方寫實的畫法,使所繪動物具有立體感。

《坤輿全圖》也融入了很多中國文化元素。該圖借鑒了中國圖志的特點進行繪制,圖文并茂。上圖下文、左圖右文,或者在圖中合适的地方填寫文字進行解說,信息含量非常大。其釋文與中國古籍自上而下,從右到左的印刷閱讀習慣相同。在整幅地圖的構圖上采用中國傳統對稱的形式,水紋、高山繪制上借鑒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畫法。

刊行當年,南懷仁很快就結集成書印行了《坤輿圖說》,用以解說《坤輿全圖》。《坤輿全圖》以及《坤輿圖說》都使用中國長度單位和時間概念,如“裡”“丈”“尺”“寸”“午時”“正一刻”等。

後來,乾隆年間開始編纂《四庫全書》,《坤輿圖說》是被《四庫全書》收錄的唯一一部清代西方傳教士的地理學著作。南懷仁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貢獻,可見一斑。

《坤輿全圖》讓中國了解世界,讓世界知道中國,在總結前人測繪技術成果的基礎上,南懷仁敢于創新,繪制出了這幅科學精密、内容豐富的鴻篇巨制,在中西文化交流畫卷上繪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被今人贊譽為西學東漸之經典,融彙中西之珍寶。

化身千百,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2019年1月10日,河北大學出版社《坤輿全圖·坤輿圖說》發布會在北京召開。該書的出版,将為更多的專家學者認識、了解、研究《坤輿全圖》提供便利。

一直以來,《坤輿全圖》對于我們研究中國地圖學、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中國的領土變化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透過它,我們可以了解當時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個側面。

南懷仁在中國從事傳教活動多年,力圖在中國傳播西方文化。盡管在康熙朝很受器重,但無論是南懷仁繪制《坤輿全圖》,還是對該圖進行詳細解說的專著《坤輿圖說》,既無作者前言,也無中國學者序文。

相比之下,明末利瑪窦繪制所有地圖的版本,都是在士大夫王泮、吳左海、李之藻和李應試等人的幫助下刊刻發行的,且除王泮外,其餘3人均為其撰寫了文筆優美的序文。該情況說明清朝初年中西文化交流活躍程度,遜于明朝末年。

《坤輿全圖》也是地理學研究的寶貴文獻資料。

《坤輿全圖》設有六塊上下對稱的文字圖版,有三塊分别記述了“海水之動”“海之潮汐”“或問潮汐之為”,就海動、海潮漲落現象及其規律進行了詳細的闡釋,其中,最為精彩之處即在于月球對潮汐影響的論述。這種有關海潮現象認知的描述,為早期地理海洋科學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文獻資料,突破了中國傳統海洋文化對海洋科學的薄弱認知,大大開闊了人們的眼界,為科學認識與利用海洋提供了理論基礎。

《坤輿全圖》對海洋的标識尤為明确精詳。

圖中明确反映了四大洋的水域分界,其對大西洋與小西洋(即印度洋)的明确标注,堪稱其在地理學水域命名上的一大貢獻。其他諸如地中海、紅海等更無分大小,悉數标出,精詳之程度令人歎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坤輿全圖》在對應現在東海、黃海海域的位置上,明确标有“大清海”字樣,而對應現在的釣魚島位置恰恰就處在這一海域内。顯然,這是釣魚島自古以來就隸屬于中國領土的又一鐵證。

此外,《坤輿全圖》的美學價值亦不容忽視。該圖在繪圖中采用了對稱的方法,并将東西半球畫成圓形。圖中東西半球、南北緯度以及附屏所添設的文字說明都是對稱的。

多少年來,《坤輿全圖》引來了衆多的中外文化學者前來河北大學,或對其圖文鑒賞,或對其進行文獻考察。

自2016年開始,河北大學出版社、圖書館和曆史學院等單位,便共同着手對《坤輿全圖》《坤輿圖說》的整理出版工作。曆時三年對《坤輿全圖》進行了高清攝影和拼接修複,繁改簡和點校工作,對《坤輿圖說》進行了整理影印。

這一項目于2018年6月被列入“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于2018年7月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并被納入《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

該書的整理出版,是我國珍本古籍再生性保護的一項重要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珍本古籍“藏與用”的曆史矛盾。它将使《坤輿全圖》化身千百,在有助于保存和傳播的同時,方便更多人參與發掘《坤輿全圖》所蘊含的文獻價值和文化價值。

相關

包羅萬象的《坤輿全圖》

《坤輿全圖》制圖嚴謹,繪法獨特,内容詳盡而新穎,堪稱包羅萬象。

這幅地圖在有限的篇幅裡,用圖像和文字直觀地介紹了世界各國的風土人情以及産物。特别是附有世界各地奇珍異獸,比如大象、河馬、獨角獸、長頸鹿、犀牛、狼、犬、蜥蜴、山羊等,其樣貌、産地、功效都以圖畫和文字詳細标示,惟妙惟肖,十分生動。其中提到了美人魚:“大東洋海産魚,名西楞,上半身如男女形,下半身則魚尾,其骨能止血病,女魚更效。”

《坤輿全圖》内容詳盡,标出許多地理概念,如五大洲、四大洋等。

此外,該圖還對這些地理概念進行了描述,亞細亞被描述為“天下一大州,人類肇生,聖賢首出”;利未亞是“天下第三州,大小共百餘國,其地中多曠野,野獸最盛,有極堅好文彩之木,能入水土千年不朽”。

南懷仁再次提出了小西洋,也就是印度洋的概念。

從明朝利瑪窦進獻第一張世界地圖始,這片海洋就僅有“小西洋”之名,但沒有其他詳細的地名标注,但《坤輿全圖》對這片海洋進行了清晰詳細的标注,又在其後結集成書印行的《坤輿圖說》中進行了解釋。這是南懷仁在地理學水域命名上的一個貢獻。

《坤輿全圖》對世界著名的高山進行了詳細介紹。

著名的高山如:亞細亞的高加索山、亞墨尼加的伯納黑山、諾爾物西亞國山、厄勒齊亞國的亞多山、西洋德納裡法島的必個山、厄勒齊亞國的厄莫山、西齊理亞國的晝夜噴火之山等。該圖對許多高山的記述高度精确到丈:如亞墨尼加的伯納黑山,高五十五裡一百二十丈;莫斯哥未亞國的裡弗依山,高八十三裡零七十二丈;意大裡亞國的爾伯山,高二十七裡一百六十八丈。

《坤輿全圖》對世界上的著名大河也都作出了詳盡記錄,諸如亞洲的黃河、歐拂辣得河、阿被河、印度河,歐洲的大乃河、窩耳加河、達乃河、多瑙河,非洲的泥公式河、黑河,北美洲的加納大河,南美洲的聖瑪得勒納河、巴裡亞河、雅瑪瑣農江等大河,其特點也多有涉及。

如對尼羅河的描述,“泥公式河長八千八百裡,分七流入海,産葛爾各第羅蛇及海馬”。(于冬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