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這是一句名言。
真正的伯仁是誰?
這句話的原話出自《晉書·周顗傳》。
周顗,字伯仁。
既然有人不殺他,他卻因為此人而死,看起來有點撲朔迷離。
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呢?
這是一個默默為朋友兩肋插刀,卻被插兩刀的故事。
02
這件事要從諸葛亮最大對手司馬懿,他的重孫司馬睿說起。
西晉滅亡了,琅琊王司馬睿隻有南下,在江南士族中頗有影響的王敦和王導這一文一武兩兄弟擁戴下,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東晉,他就是晉元帝。
王敦和王導作為東晉的開國功臣,當然是司馬睿執政最倚重的勢力。司馬睿既然很器重王氏兄弟,王氏兄弟在為司馬睿朝廷賣命的同時,也在壯大自己的勢力,因為那個年代,誰都有當皇帝的可能。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和政治格局呢?
從當時民間流傳的一句話可以知道:“王與馬,共天下”。王家居然還排在司馬家前面,可見王家的勢力有多大。
朝廷的和諧是短暫的,鬥争是永恒的。
當飛揚跋扈的王敦掌握兵權後,可能要成“光杆司令”的司馬睿心裡當然不安,總是在想辦法教訓一下王敦。
這時候就把朝廷内部矛盾上升到敵我矛盾了,司馬睿和王家之間的關系呈現劍拔弩張之勢是必須的。
既然大家都快撕破臉了,在京城外的王敦一不做二不休,起兵了。可是他忘了,他還有一個兄弟王導啊。
王導正在東晉為相啊。這時候,司馬睿手下大臣劉隗和刁協力勸立馬殺掉王導,把王氏家族一律誅殺以絕後患。
這是一個狠招。
03
事态的發展,王導看清楚了的。怎麼辦?那就認罪要趕快啊。
于是,王導帶着兄弟子侄二十餘人,每天都在宮門外候罪,希望司馬睿能見他,叙叙舊,表表衷心,堅決和自己的兄弟王敦一刀兩斷!主要目的還是希望皇帝能網開一面,饒過他們一家老小。
說這麼多,你要問那個周伯仁在哪裡呢?怎麼不見他出來做好事,這不正常啊。
不要急,周伯仁出場了。
這天,腿都跪麻了的王導終于看到了周伯仁了,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高呼:"伯仁兄,我王家一家大小百餘口性命都交到你手上了!“但,周伯仁頭都沒有轉過來,根本沒看王導一眼,徑直走進司馬睿的皇宮。
周伯仁以這樣方式出場,的确很拽的樣子。
周伯仁的确有拽的資格。
周伯仁出身世家大族,他的父親安東将軍周浚曾參與滅吳的統一戰争,立下戰功,被封為武城侯。周伯仁少年時便有很高的聲譽,神采俊秀,為當時的名士們所推崇。
回到建康的周伯仁被司馬睿留在了身邊,擔任軍谘祭酒等職。317年司馬睿稱帝建立東晉,周伯仁被任命為吏部尚書、尚書仆射等職。
這樣看,周伯仁和司馬睿關系是好朋友的關系,有說得上話的資格。
04
王導這樣希望周伯仁救他全家,也不是偶然。
王氏兄弟與周伯仁自幼相識,關系非同一般。
據說一次王導枕着周伯仁的膝蓋,指着周伯仁的肚子說道” 裡面裝的都是些什麼?” 周伯仁答道:“這裡面空空洞洞的,不過像你這樣的人足可容納數百個。”
看這關系也是好得很。
但是一般有才的人都有點孤傲,說話還很傷人。周伯仁除了擁有前面兩個“特點”外,還特别非常喜歡喝酒,這一喝一亢奮就更容易出言不遜了。
喝酒誤事,都是有傳承的。
雖然不看王導一眼,但周伯仁一進宮首要任務就是向司馬睿保證王導是忠誠,對朝廷是有用的,主要說明王導是忠臣,不能因為他兄弟起兵謀反,而殺王導。
司馬睿因為相信周伯仁而把他的話聽進了。
喜歡喝酒的王伯仁就在宮中喝得大醉才出宮。
問題又來了。
王導還等着周伯仁回話,說說求情的情況啊。
跪的腿都麻木的王導看到周伯仁一出宮,又在呼叫周伯仁救他們一家老小的性命。
可是,喝麻了的周伯仁是怎麼做的呢?他又是不理人,路過王導身邊反而轉頭對随從大聲說,我要誅殺那些亂臣賊子,換取金印,挂在手上!
話雖然這麼說,可是周伯仁一回家害怕事情有變,又趕緊上書司馬睿證明王導是忠臣,沒有罪,不可殺。在周伯仁的強力救援下,司馬睿沒有對王導及家族動手。
可惜了,王導并不知道這樣的内情啊。
孤傲的周伯仁默默地為王導兩肋插刀,但王導不知道啊。
05
仇恨的種子就在王導的心中埋下了。
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夥都見死不救,那不是兄弟就是仇人了。
不久後事情起了實質性變化。
王敦起兵成功,攻入京城。
占領京城後,王敦把周伯仁叫來說說聊齋。
以前王敦救過周伯仁的命。
周家是将門,但周伯仁絲毫沒有繼承他父親的軍事才幹,剛被司馬睿派到荊州當刺史就被人打的狼狽逃竄,辛虧王敦、陶侃出手相救,才幸免于難。
所以,王敦一見周伯仁就說:“伯仁,你的确辜負看我啊。”可是性格倔強耿直的周伯仁卻說:“你舉兵反叛,我親率大軍而不能扺抗,朝廷軍隊潰敗,是我有錯,因而是有負于你的。”
王敦念舊并沒有當場殺他。但有人勸周伯仁,目前形勢危急,還是趁早逃吧,可是他決意要與朝廷共存亡。
王敦進京了,王氏家族重振雄風。那麼朝臣勢必重新洗牌,特别是威望很高周伯仁的工作如何安排,就是頭痛的頭等大事。
自己是武将常年在外,周伯仁的情況自己的兄弟王導最熟悉。
于是王導的态度決定周伯仁的生死。
06
王敦問王導,以周伯仁的才幹怎麼都可以做個三司(司徒、司空、司馬)之類的官職吧?王導還在對那天周伯仁在皇宮前的”惡劣“表現仍耿耿于懷呢。
王導默不作聲。
見此,王敦又說,那麼降一級,做個尚書不算屈才吧?
王導仍然默不作聲。
王敦知道王導不說話,其實就表明了一種态度。
王敦繼續說,既然讓他都不能勝任這些職務,那就沒有什麼用了,留下就是一種威脅,那幹脆殺掉,如何?
可惜了,王導仍舊沒有做聲。
王導的默不作聲,就堅定了王敦殺周伯仁的決心。
公元322年,54歲的周伯仁押至石頭城南門外處死。臨行前周顗面色不變,舉止自若,旁觀的人見此都傷感流涕。
至死,周伯仁都沒有說出給司馬睿求情救王導及王氏家族的事情。
他并沒有靠這個求生。
07
後來,王敦之亂平定後,王導檢查以前的宮中奏折,發現了周伯仁當年營救自己的奏章,言辭懇切,殷勤備至。
王導拿着這封奏章,痛哭流涕,悲不自勝,這時候才知道當年周伯仁為就自己費了多大的心,冒了多大的險。
可是,人死不能複生。
這成了王導一生中最不能承受的事情。
後來,王導對自己的兒子說:“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自此“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話流傳至今。
在我們贊揚周伯仁有氣節,是一個坦蕩的君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你有什麼事情一定要完整合理的講出來,有一些“高傲”的秘密會要你的命。
同時,你為别人做了好事,特别是為别人做了生死攸關的事情的事後,一定要當事人知道。因為當事人不知道你為他做這件生死攸關的事情,搞不好搞就會變成你自己生死攸關的事情。
這不是随便表功,而是你做了,有什麼不可以說呢?
為朋友兩肋插刀,也得讓朋友知道你“插着刀”啊。
伯仁氣節無敵,但處理的方式欠佳。
這的确是一個讓人悲傷的故事。
兩肋插刀,是一個技術活!亂插,不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