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阿甘正傳》,在《燃情歲月》《低俗小說》《肖申克的救贖》等一衆經典影片的比拼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這個獎的分量,應該是奧斯卡曆史上最重的。
一直以為,沒有人敢翻拍《阿甘正傳》,至少美國不會。因為能拍的都拍了,能穿插的曆史也都穿插了,演員配置也是頂尖的,如果翻拍,直接會被噴上熱搜。
萬萬沒想到,印度卻敢翻拍,他們跳過了購買小說改編權,直接買了電影改編權。
然後,在已有的故事框架内,做了更多本土化的填充和修改,幾乎穿插了印度近代一些影響比較大的事情。
印度把《阿甘正傳》叫成《阿辛正傳》,主演是阿米爾汗,他在片中飾演阿辛。
與湯姆漢克斯飾演的阿甘那種憨不同,阿米爾汗演的阿辛是傻,但我不喜歡他的傻,太假。
看到片中阿辛瞪大眼睛眉毛上翹的造型,我居然想到了阿米爾汗曾主演的《我的個神啊》這部電影。
因為這兩個角色的性格和造型真的太像了,都是那種笨笨的傻傻的樣子。
當然,隻要電影涉及宗教,且都有阿米爾汗參與,那麼必然會加深這個主題。
阿米爾汗曾經因為針對宗教的言論,遭到本國民衆的反對。而《阿辛正傳》這部電影居然有二十多萬人情願不讓上映,最終即便上映,票房也是慘敗,沒有回本。
宗教和人生,是阿米爾汗電影的核心,這在《我的個神啊》裡體現得淋漓盡緻。
在《阿辛正傳》裡,同樣強化了這個核心,它并沒有以調侃兒的方式戲谑本國的某些事件,而是以更加嚴肅的新聞形式,讓阿辛成為旁觀者并非如同阿甘那樣的參與者。
電影裡,有兩個元素構成整個叙事框架,一個就是盡可能展現宗教的和平共處,一個就是表現出愛情的純真和質樸,生活的美好和向往。
當然,現實中印度亂糟糟的情況大家都知道,所以電影裡才會更加偏向理想化的表現,讓兩個互不相容的宗教握手言和并且洗心革面。
不過,作為印度自家的電影,美化本國是肯定的,就比如阿辛戰場扛回來的敵人。
這裡并沒有按照《阿甘正傳》的故事來弄,反而讓阿辛用自己的善良感化敵人,并且讓敵人回自己國家建學校,去傳播相親相愛的思想。
其實,從剛開始改變那句著名台詞就能看出電影意圖。
印度版《阿辛正傳》把阿甘那句著名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味道”改成了“生命就如酥炸球,即使你已經很飽,但仍想吃更多”。
一方面,酥炸球是印度特色食物,這是文化宣傳,另一方面,這句台詞把人生的不确定性給弱化,變成了人生的追求其實很簡單,比如吃更多酥炸球。
關于愛情這條線,還是備胎的故事,我并沒有看到什麼愛情的美好,即便是原版裡我也沒有看到,反而是一個舔狗的忠心耿耿和一個拜金女的揮霍無度。
當然,這個女主是真的醜,她曾和阿米爾汗合作過《三傻大鬧寶萊塢》,那時候我就覺得她醜,現在看起來更醜。也許是審美不同吧,有的人或許就覺得她很美。
我就在想,如果拍中國版《阿甘正傳》,又有誰可以演阿甘這個角色呢?貌似黃渤主演的《蛋炒飯》就屬于中國版《阿甘正傳》,也隻有黃渤最合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