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講下南方的濕氣天應該适合吃什麼食物。每年的冬季,北方的天是幹燥大風,缺水分,而南方的天是濕冷入骨到處濕漉漉,多水分。真是南北差異啊。但有人認為應該通過辛辣之物驅除體内濕氣,在飲食中增加生姜、大蒜、辣椒這類辛溫之物,其實這是錯誤的。在北方才适合吃這些來禦寒,而南方則不同的。
南方的回南天一般都在春季二三四月份,但是有些地方在一月就開始有返潮現象(主要是靠海城市),特别是連續下雨天的濕氣是非常重的,連續一兩個星期哪裡都是濕漉漉的。然後到春季再持續來襲。其實回南天對人的身體影響很大,因為地理原因,特别是靠海的城市,濕氣最重。人體内的濕氣也會越積越多,産生骨蒸潮熱、體倦力乏和腹漲肚滞、大便溏稀等症狀(有些人就是蹲坑好久都出不來,說多是淚)。
這是室内!看這濕漉漉的,多滲人!
就算你擦幹了一會又積這麼多水。欲哭無淚啊南方的孩子。
天氣因素無法改變,那麼我們就要做好防護,我們除了要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飲食上也要多吃一些具有趨勢作用的食物。那麼回南天吃什麼,回南天又應注意吃什麼呢?
1、 少吃肉多吃菜
每天起床後喝一杯白開水,有助于腸胃排毒。春天飲食喜清淡,富有營養。由于代謝逐漸旺盛,人體對營養的需要也逐漸增強,牛奶、雞蛋、水果、蔬菜等,都能滿足生理需要,并有清火的功效。多吃蔬菜,建議多吃點韭菜,韭菜中富含粗纖維,既可補陽,又有利于排出毒素。
2、 調理腸胃、幫助消化
每天喝點“補中”固體飲料,補脾除濕,緩解胃部不适,幫助脾胃運化,使營養能被人體充分吸收。讓你在回南天期間食欲不受任何影響。
3、 去濕食物多吃
在廣東生活過好多年,比較了解那裡的食欲,廣東人比較喜愛藥材物煮湯,有關祛濕的食材湯多數是拿藥材為主。在潮濕的回南天裡,宜“健脾祛濕”,在飲食上,可以選用鲫魚、胡蘿蔔、淮山、蓮子、茨實等“健脾”,選用赤小豆、薏米、莴筍、白扁豆、冬瓜等“祛濕”。
例如以下祛濕湯:
1、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
原料:赤小豆60克、豬瘦肉150克、生魚2條、冬瓜750克、生姜3片。
制作:1、赤小豆洗淨,冬瓜洗淨,連皮切,生魚洗淨,宰淨去鱗、内髒,慢火煎至微黃
2、豬瘦肉洗淨,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
3、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适量鹽、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清淡不膩滞又富有營養,同時又有祛濕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廣東民間常用的煲湯料之一,有健脾祛濕除困,健脾和胃 消腫解毒的作用,而生魚能補脾利水。時下為廣東民間稱之為"春二三月"的"回南天"。悶熱與潮濕常交織一起,令人們常有濕困的感覺,這款湯可以緩解。
2、茯苓茅根煲豬瘦肉
材料:豬瘦肉400克、鮮土茯苓适量、白茅根80克、紅棗10個、生姜3片。
制作:各物分别洗淨。土茯苓切塊;茅根切段;紅棗去核。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把土茯苓白茅根紅棗生姜片炖一會(炖出味來)然後再放豬肉進去煮一會,再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适量食鹽便可。
功效:祛濕除困、清熱解毒。
3、豬橫脷煲雞骨草
材料:豬橫脷1條,雞骨草30克左右,蜜棗2個
制作:1、豬橫脷切掉中間的白脂,清洗幹淨,切成小件;
2、雞骨草斬開成小段,撈洗幾次,洗幹淨沙塵;把豬橫脷、雞骨草、蜜棗全部放進湯煲裡,加入5~6碗清水,大火煮開後,轉慢火煲1.5個小時。
3、最後,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雞骨草——性微寒味甘、淡,具清熱利濕、舒肝止痛的功效。
4、參芪粥
原料:黃芪15克,黨參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紅棗2個,大米100克。
做法: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黃,紅棗去核,用清水洗淨黃芪、黨參并放入砂鍋内,加水煎汁。藥汁熬好後,去除藥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紅棗肉、大米一同放進藥汁中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黃芪、黨參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夠祛濕,做成能夠養胃的粥,可補中益氣,健脾祛濕,緩解濕盛帶來的身體不适。
回南天容易使我們的身體積攢濕氣。濕易困脾,讓身體困重,乏力倦懶,飲食減少……中醫專家開出回南天的食療食譜,不要過量吃生冷瓜果,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及暴食。可适量選用蓮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玉米、大米、冬瓜等健脾利濕之品煮粥食用。
●提醒:身體除濕氣也要多喝水
别以為冬末春天潮濕,就不需要補充水分了。“身體裡沒有了水分的話,毒素排不出去,更加重了身體的負擔,損害脾髒功能。多喝水,多運動,利于排洩,也有利于濕氣的發散”陳教授說。因此,保證充足的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去喝水,在工作的間隙,喝杯水休息一下,不但能提神,還能夠給身體除濕。
●娛樂一下:南方的冬天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再來看看南方的小夥伴都是怎麼看待冬天的,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據某讀者的話:南方取暖全靠抖!看了一下某博主的熱門評論,看了既搞笑又滿滿的心疼啊!南方的小夥伴冬天都是怎麼過來的啊!希望大家都懂南方的冬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