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該上車了!”熟睡近兩個月後,在陝西省寶雞市眉縣0℃冷庫中,我慢慢睜開了蒙眬的雙眼。
我是誰?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這樣描述我:“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諸名。”沒錯,我就是一個外表平凡無奇、内心卻酸甜可口的猕猴桃。
雖然我才幾個月大,但對家族史卻了如指掌。“中庭井闌上,一架猕猴桃。”唐代詩人岑參筆下的情景,正是我的先祖從“野生”走向“家養”的真實寫照。
陝西眉縣猕猴桃。(視頻截圖)
我出生在眉縣,一個被譽為“中國猕猴桃之鄉”的地方,這裡是中國最早人工栽種猕猴桃的地區之一。
每個猕猴桃都有自己的主人,我能來到這個世界,多虧了我的主人——果農鄧曉慶。他本是學設計出身,但因看好家鄉猕猴桃産業發展前景,決心轉行務農,很快成了遠近聞名的行家裡手。他在漫漫冬夜裡修剪、綁枝,在融融春日中抹芽、授粉,經過他的細心呵護,今年5月,我出生了。
出生後,我才知道我的家族如此受人類寵愛!
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在眉縣共有30.2萬畝,當地有12萬人因我們而就業。今年,在眉縣我和我的“同齡桃”體重共有52萬噸,身價達58.5億元。鄉親們說,他們因我們而脫貧,因我們正走向富裕。
據“家譜”記載,我的祖先是生長在橫斷山以東、秦巴山地的野果。比起它們,我們現在幸福多了:物聯網環境監測、水肥一體灌溉、遠程蟲情測報……在現代科技助力下,我們得以在安全、綠色環境中健康成長。
如今,“家養”猕猴桃家族分布在世界6個大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的家族人丁興旺,在眉縣就有4大種類、20多個品種。比如我的兄弟“翠香”,它就因果肉翠綠、細膩多汁,受到許多人青睐和寵愛。
至于我嘛,則是在秦嶺北麓長大的“寶寶”。這裡每年平均光照時間超過2100小時,氣候溫和、雨量适中,很适合我們成長。
在眉縣齊鎮斜峪關村一處猕猴桃園,村民在采摘猕猴桃。(新華社記者 都紅剛 攝于2019年9月29日)
今年金秋9月的一天,我聽到主人囑咐其他果農:“這些小家夥很嬌氣,運輸時千萬要小心!”随後,我被摘下枝頭,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
為了鎖住我身上的水分,同時防止病菌入侵,下枝後,我先接受了“結痂愈傷”(讓果柄接口處自然風幹)。再經過1天預冷處理,我被送到眉縣庫存3.3萬噸的共享氣調冷庫中。在這裡,有自動噴水裝置為我們及時補充水分,而測溫裝置則會确保實時溫度控制在-1℃到1℃之間。随着氮氣緩緩注入,我們逐漸進入夢鄉。
當然,很多小夥伴下枝後就迅速登上了通往各地的列車。它們将被送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内各大消費市場,有些還将走出國門,走上俄羅斯、加拿大、泰國等國居民的家庭餐桌。
在眉縣齊鎮斜峪關村的水果批發市場,村民在分揀猕猴桃,準備裝箱。(新華社記者 都紅剛 攝于2019年9月29日)
人類為何對我們情有獨鐘?
聽知識淵博的兄弟們說,我們小小的身體中富含多種氨基酸和礦物質,維生素C的含量更在水果家族中位居前列。為了充分利用我們的營養價值,國内外科研機構和企業把我們添加到果酒、面膜等精深加工産品中。未來,随着機械授粉、砧穗組合等技術逐步推廣,我們的品質還将更上一個台階。
今年3月,中歐地理标志協定正式生效,“眉縣猕猴桃”入選中國首批100個地理标志産品。我的家族成員走進歐洲市場後,将以獨特、優良的品質,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夥伴們“同台競技”。
“滴滴,滴滴……”汽車發動了,我不得不跟可愛的家鄉說再見。離别之際,我有個願望:期待家鄉早日把猕猴桃産業打造成“百年産業”“百億産業”,期待我的家族能為中國鄉村振興、人民生活富足再立新功。(記者賀占軍、張思潔、姚友明)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