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出現在幾億年前,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後遺留下來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現存活在世的銀杏稀少而分散,上百歲的老樹已不多見,和它同綱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滅絕,所以銀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稱。
打開《中國植物志》,銀杏屬于銀杏綱、銀杏目、銀杏科、銀杏屬,兩億年來「一脈單傳」,是銀杏家族的「獨苗」。
或許是因為兩億年來的獨自生長,銀杏的模樣也未曾變化過。
古銀杏葉化石與現在的銀杏葉,幾乎看不出差别。
不像别的樹,光看葉子分不出誰是誰。銀杏的葉子很特别,像一把小扇子,每個人都是從這片小扇子開始認識銀杏的。
早春抽出細嫩的葉柄,嫩綠的小扇子,陽光下像一個透明的光斑。
葉脈清晰明了,一條一條像放射的光芒,小時候做植物标本,最常用的就是銀杏葉。
或許是葉片太引人注目,人們往往忘了銀杏也會開花。每年4月是它的花期,從葉底生出,像一條綠色的穗子。
春轉夏,經曆夏雨和烈日的洗曬,葉子嫩綠轉為深綠,質感也更為有韌性,挂在枝頭,密密叢叢,像長了一樹的輕羅小折扇。
銀杏樹是分雌雄的,雄樹枝幹挺直粗壯,分支角度小,樹形較瘦,像一個軍人的站姿。
雌樹分叉多,樹冠圓潤,像一個花枝招展的女人。
雌樹 雄樹
但在郁郁蔥蔥的夏日裡,銀杏屬于不愛開枝散葉的那一類,比起其他樹木一點算不是顯眼。所以,我們總在夏天忽略銀杏,而它也不言不語,獨自等待,等待一場秋風來。
秋風從銀杏葉的邊緣暈染開來,一半黃一半綠,葉間連接着兩季的光陰。
幾場帶着桂花香的秋雨過後,銀杏全樹染上了桂花的顔色,完成深秋的交接儀式。
11月是賞銀杏最好的時候,銀杏黃了,鋪天蓋地都是金枝玉葉。絲毫沒有深秋的蕭索,反而溫暖如陽光。
在夏天被忽略的銀杏,終于在秋天用一樹的燦金,不聲不響就成了最盛大的秋景。此時,人人都愛銀杏,不用重新了解,像一個老朋友。
據說,每個城市都有一條銀杏大道,深秋的早上,要在遍地黃金上散散步,再浮躁的心,也能變沉靜。
銀杏的樹語是堅韌,靜默,兩億年來,世界經曆幾次天翻地覆的毀滅,它卻堅韌不死,反而在每年的秋天散開一束溫暖的光。
這種繁華落盡,看破紅塵的姿态與佛極為相配。銀杏也最适合種在古寺中,越是老舊,越能感受到銀杏的驚豔。在我國,幾乎每個寺廟都有一棵千年銀杏,再不濟幾百年也是有的。
社會再怎麼浮躁,銀杏也自有方式與世界和平相處,它一面隐匿深山,一面又獻出銀杏果,以最接地氣的方式融入人的生活,這大概就是活了兩億年的處事哲學。
銀杏果又稱白果,但它長在樹上時并不是白色的。每年盛夏,銀杏就開始結果了,一開始是綠色的。
到了9月分,果實慢慢成熟,變成了橘黃色,像一顆小杏子。
橘黃色的不是果實,而是外皮,稍微擠壓就會流出黏黏的汁液,味道是臭烘烘的,不能吃,除了松鼠和果子狸,很多動物也要避而遠之。第一個吃銀杏的人,敬你是條漢子
剝開橘黃色的「外皮」,就露出了白色的果核,果核内包裹的就是黃綠色的果肉。白果看起來像開心果,但它的味道可不像開心果那般香脆。
既不香也不脆,軟糯中夾雜着苦味,實在算不上好吃。日料店中常有鹽焗白果或烤白果,但白果中含有氰化物,小孩嘗一顆就好,多吃易中毒,大人也不能多吃。
或許是因為不好吃,銀杏才有機會讓更多種子生根發芽,在億年的洪流中,得以幸存。
吃不了的生銀杏不如丢在土裡,可以種出一盆盆栽銀杏。
銀杏果核硬,不易發芽,需要先在水中浸泡兩夜催芽,然後用鑷子把果核夾出一條小縫,縫朝上,豎着插進土裡,靜待發芽。
等上一兩個月的時間,銀杏就能出苗。移栽到高顔值的小盆中,活化石銀杏竟也成了ins網紅植物。
從前我們隻在意金黃的銀杏,卻不知道綠色、黃綠色、銀杏果、盆栽小銀杏都這麼可愛。它活了億年萬年,在日月晨昏的流轉中,看慣了風雲變幻,内心堅韌無比,不言不語,卻總會在隕落之前,用一束光照亮世界,溫暖你我。
你知道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