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認知語言學的有界和無界

認知語言學的有界和無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12:21:02

認知語言學的有界和無界(認知語言學的哲學蘊涵)1

認知語言學不可能建立在先驗哲學世界觀基礎之上,就其所運用的第二代認知科學理論方法,以及對就概念、理性和語言的理解貢獻而言,認知語言學具有重大的哲學蘊涵。它既提供了強烈批判傳統哲學觀點的依據,又促使我們形成“經驗主義哲學觀”。

一、經驗主義哲學

我們提及的每個隐蔽的神經系統和認知機制,不僅有助于構造我們的概念系統,而且有助于編織我們的經驗。

(1)我們按照事物自身來體驗其色彩,盡管現在已知并非如此。而是神經系統負責我們色彩詞範疇的内部構造,也為我們創造了對色彩的體驗。

(2)我們體驗依據意象圖式(如有界區域,路徑,中心和邊緣,具有前後的物體,某個區域其上、其下及其側的事物)而形成的結構的空間。然而我們現在已知,空間自身并無此類結構。視域拓撲腦圖、定向感細胞,以及大腦中的其他高度結構化神經系統,不僅為我們創造了意象圖式的概念,還根據這些意象圖式創建了有結構的空間的體驗。

(3)我們根據活動和環境來體驗時間,即使這些沒有一個是時間自身固有的。根據運動将時間概念化的隐喻,不僅創建了按照運動來理解和思考時間的方式,而且還引導我們,或者通過我們自己的移動來體驗時間如何流動。

(4)我們體驗到“不白之冤”的心态失衡。然而,作為“平衡”的公平正義概念并非客觀宇宙的一部分。“道德核算隐喻”不僅給予我們依據平衡而使“公正”概念化的方式,而且允許我們如同體驗不平衡那樣體驗不白之冤,以及像恢複平衡一樣糾正錯誤。

我們的世界經驗與我們對世界的概念化分不開。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不是所有情況!),描述我們無意識概念系統的隐蔽機制,同樣也在我們的經驗創造中發揮着核心作用。這并不意味所有的經驗都是概念的(遠非如此!),也不意味全部概念都是由塑造經驗的隐蔽機制創造的。盡管如此,在塑造概念與塑造經驗的隐蔽機制之間存在廣泛而重要的交疊。

就此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我們的隐蔽概念機制,包括意象圖式、隐喻和其他親身的想象結構,使我們體驗事物成為可能。照此看來,我們認知的無意識,不僅在概念化上,而且在創造所經曆的世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這是一個基于經驗主義的重要發現,而且确實對未來的研究——發現這些現象如何存在——是一個同樣的重要領域。

二、常識

我們已經進化到如此程度,以至于意義的隐蔽機制為我們産生了允許我們在世界上正常運作的總體經驗。我們平常的基本經驗——基本層級事物、基本空間關系、基本色彩和基本行為——的優勢,通向意義和真相的常識理論,從而這個世界從真實和客觀上,就像我們所體驗的和概念化的那樣存在。正如所見,在日常的簡單情況中,恰恰因為我們的親身本性和想象能力,常識理論才能很好地運行。然而,如果在概念化或世界觀發生沖突的情況下,常識理論則無能為力,而這些情況相當常見。

既然概念化機制來自我們内部的隐蔽機制,那麼這些機制也就不在我們對真實的老生常談的理解之中。但是實際上,語言使用者認為的真實與我們隐蔽機制的親身理解有關。

三、親身的真實

如果一個人清楚,某個句子的表達符合了他所了解的情況,他會認為這個句子是“對的”。

傳統的真實符合論遺漏的是,在形成人類概念的真相時人類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沒有以下因素,真相則不會存在:①使情境得以概念化的心智;②人們按慣例使用的表達概念化情境的語言。概念化模型要求産生的真相所特有的概念,是由心智的隐蔽機制自身生成的。為了理解真相,語言使用者必須能夠使概念化的這些機制明顯可見。這是認知科學和認知語言學研究的中心任務之一。

這些機制在隐喻思維中顯得尤為清晰。在隐喻思維或某個特定框架中被概念化的某個情境,對語言使用者而言,親身的真實符合論允許我們用情況中的“真相”來理解正常含義。正如所見,當我們把時間概念化為資源——并且寄生于該隐喻時,我們體驗時間,就把它作為一種可浪費或可節約、可虛度或可珍惜的有限資源。如果我們依照“時間如資源”對情境的概念化,那麼“我浪費了你大量時間”“你虛度時間”便是對的。即使是不依賴于隐喻的時間,本身也并非一種資源。如果我們把隐喻擴展到包括“偷時間”,那麼我們文化中的人們,便有可能把“大部分員工每周從雇主那兒偷走2.2 小時”看作事實,也就是視為真相而接受。

親身的真實符合論描述了對語言使用者而言通常所認為的真相,盡管就真相自身而言,并沒有給出科學的解釋。對于這一解釋,我們必須回到第七章中的親身的科學實在主義理論。假定一個占星家提供了用占星術語對某事的解釋,按照占星家的隐喻世界觀,他會認為這樣的解釋是對的。親身的真實符合論也就解釋了就占星家為占星而言的所謂“對”的理解。但是,占星學的真相與親身科學實在主義的真相是相抵觸的,因為真相的解釋至少需要廣泛的會聚證據和可預測性。占星術不符合真相的标準。對個人世界觀所認為的真相與科學标準的合理真相,認知語義學都可以使之言之有理。

四、世界觀

世界觀是始終如一的概念群集,尤其是含有一個或多個概念域中的隐喻概念。因此一個人可以擁有比如哲學、道德和政治的世界觀。世界觀掌控着一個人如何理解世界,因此深深影響人們的行為。多重世界觀可謂司空見慣,并且人們通常在它們之間來回移動。文化能使世界觀産生很大差異。在認知語言學中,世界觀的研究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任務。

通過我們的概念系統,包括我們的隐喻系統所描述的實體和行為具有普通的本元學的特征——我們所認為的存在(主體自身特性、因果路徑、本質、心智視覺、道德危機、浪費時間,諸如此類)。我們日常的本元學不是幻想出來的,它讓我們得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盡管如此,本元學還是由隐喻和其他親身概念結構構成的。

五、基于實證的可靠的語言哲學

總之,有一個經過充分并廣泛考慮而形成的語言的經驗理論,與第二代認知科學相一緻,它不會被喬姆斯基傳統中形成的形式主義理論那種哲學假設所扭曲。認知語言學的開拓者看到,這個經驗主義理論是對全方位語言現象的更概括的說明,并且更适合會聚性證據,也更符合認知科學中的非哲學驅動結果。

正如人們預料的,因為認知語言學與第二代認知科學相一緻并有所拓展,所以它與解析哲學不一緻,無論是其形式主義版本還是日常語言版本。認知語言學也與後結構主義哲學,以及混雜了笛卡爾觀念和形式主義哲學的喬姆斯基思想不一緻。認知語言學家認為這是一個優勢條件,擺脫了從先驗哲學中産生的其他學科限制和扭曲語言研究的影響,同時允許認知語言學吸收其他理論不能吸收的認知科學的重要成果。這些成果包括空間關系、隐喻、轉喻、框架、融合、分類、體的系統、一詞多義、輻射狀範疇、心智空間現象、語法化、象似性等。實際上,認知語言學家描述這些主題的動機,是因為它們處于哲學的束縛理論的範圍之外,卻在語言現象中占有壓倒性比例。在語言學這個舞台上,人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先驗哲學世界觀束縛的影響。

我們一直贊同一種基于實證的可靠哲學,它把心智親身性、認知無意識和隐喻性思維融會貫通。這樣融合而成的認知語言學,提供了一種基于實證的可靠語言理論,可以作為實證的可靠語言哲學的基礎。然而,鑒于認知科學和語言學已經做的這些工作,這種語言的哲學可以做什麼呢?

本書要闡釋的部分内容,就是關于這種語言哲學的極其重要的功能,也就是,對重要概念的可靠的認知分析,以及這種分析對哲學的重要文本和在文化領域中的應用。

考慮到我們的語言絕不僅僅為了适應世界,總是要與親身性理解相結合,語言哲學便成為一項準确描繪親身理解并指出其影響的工作。根據這樣的概念重建,利用認知語言學的語言哲學,每個人都可以嘗試應用。其任務就是用經驗的可靠方式來揭示認知無意識,并指出這種啟迪的原因。在生活的許多領域,如道德、政治、經濟、教育、人際關系、宗教以及我們的所有文化,這是一項亟待完成并具有非凡價值的工作。

本文選自圖書《肉身哲學:親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戰(全二冊)》

認知語言學的有界和無界(認知語言學的哲學蘊涵)2

原書名: 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作者:[美]喬治·萊考夫(George Lakoff) 馬克·約翰遜(Mark Johnson)

轉自: 世圖語言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