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馮繼續和你一起,毀三觀,樹新生。
你從小就朗朗上口的那句名言“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是騙人的,它不符合事實,在科學上不成立。
今天,老馮為你講一講,這件毀三觀的趣事,開你眼界,助你成熟。
春秋時期有個名人叫做晏子,對,就是“晏子使楚”的那個晏子,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意思是說啊,橘子種植在淮河以南,長大了,結果了,就是橘子。可是,橘子種植在淮河以北,長大了,結果了,則長成了枳子。
然而,晏子雖然在曆史上名氣大,但是他說的這個話,是錯的,是嚴重違反生物學常識的,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事實的真相是:橘子無論長在淮南淮北,都是橘子。枳子無論長在淮南淮北,也都是枳子。為什麼?因為橘子和枳子,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種!
上面是橘,下面是枳,二者是截然不同的物種
橘子的學名叫Citrus reticulata,枳子的學名叫Citrus trifoliata,二者雖然都屬于“芸香科柑橘屬”,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物種,無論在哪裡種植,二者之間都不會互相切換,因此,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相當于說“老馮在香港的時候是人,回到内地則變成了猩猩”一樣荒唐,在生物學常識裡,根本不能成立。
總之,橘子是橘子,枳子是枳子,無論種植在哪裡,二者不會互相轉化,就像貓和豹一樣,不會互相轉化,這不但是基礎生物學常識,而且也是基本農業常識,任何一個生物學家植物學家,或者任何一個果農,都知道這個常識。
那麼,晏子為什麼會說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種嚴重違反生物學常識的話呢?
答案是:晏子被自然現象欺騙了。
晏子:雖然我是名人,但,我也會胡說八道
事情的原委,我稍微一解釋,你就恍然大悟了:
原來,枳子比橘子更耐寒,淮河以北,氣候更冷,所以,淮北枳子很多,而淮河以南,則比較暖和,橘子很多,我們當時的晏子,科學素養不夠,看到淮北漫山遍野都是枳子,淮南漫山遍野都是橘子,所以,他誤以為:這是同一種水果,長在淮南是橘子,長在淮北則成了枳子。
然而,晏子錯了。
那麼,紮心的問題來了:我們從小就聽說過“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但這話是如此明顯違反生物學常識,為什麼幾十年來,我們從來都沒想過質疑一下呢?
答案是:因為我們讀書的時候,沒有獨立思考。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是的,我們讀書的時候,不獨立思考,是很容易被誤導、被蒙騙的。
最後一點:不要迷信權威和名人。晏子在曆史上是個大能人、大名人,渾身正能量,但,他的話,也不能盲信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