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一個地方文化的精髓,也是一個地方民間文化傳承的載體。雖然現在全國都在普及普通話,但方言所代表的地域文化意義是不可取代的。
而說到“商州方言”,就要從它的地域特點說起。
商州,位于陝西省商洛市中心,也處在商於古道的中心。曆史上,這裡是南來北往商貿集散的必經之地。兩湖兩廣及南北商賈雲集于此,加之因災荒而逃難北上定居于此的南方百姓,逐漸使這裡的語言多元融彙。
辛亥革命後,通往南北的陸路逐漸增多,這裡原本的船幫、馬幫随之落寞,交通位置優越性也逐漸消退,這也就使得商州這個地方的方言保存比較完整。
下來我們舉例來看看。
商州方言多見古語,也就是古代漢語。商州人尊古奉古,比如我們經常說的“外套”,“上衣”,在商州就叫做“衫子san zi”,衣服也不說衣服,稱“衣裳”,衣裳這一詞在白居易的《琵琶行》裡面就有:“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而李白當年為歌頌楊貴妃而作的《清平調》詩賞裡也寫到:“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除了有古漢語的成份外,商州方言還具有部分南方方言的特點, 這也與它特有的地理位置有關系,因為商州地處陝東,在秦嶺南麓,地理位置上屬于南方,但生活習慣、吃住卻是北方的特點,屬于廣義的中原地帶。比如在“shi si ”這類詞上,發音音調跟南方方言不同,但又具有 北方 的特點,像“吃”,這裡人不會想南方人一樣說成“ ci ”,而是跟普通話發音一樣“chī ” 。
還有一個特點,比如,關中人把 “商洛” 商字發為三聲 shǎng ,這裡發為二聲 sháng ,類似的也很多,商州方言不是每個字有特定的發音,而是同一個字在不同組合情況下,發音也可能不同,這裡不是普通話裡面的多音字,而是 商州方言中的多音字 。
方言不是完全能夠概括的,統一性中有對立,所以也不能一篇概全。一件上身衣服,東邊叫背撘、襖,西邊叫衫san子。
商州方言的語氣詞格外不同,比如說 “啥呀 ” 這句話,商州人會說成“ 啥sa安an 、 啥sa蠻man ”。除了有an man的語氣詞,還有哩 li 的語氣詞, “弄撒哩 ” 最常見,商州人一般不說幹啥裡,喜歡說弄。
從吃上講商州方言,商州人愛吃粉條包子,但他們給 “條 ” 發音是 “qiao ” 而不是“tiao ” 大部分發“ t ” 的都發成了“ q ”, 也就是說 t q 幾乎不分。
糊湯在這裡就是普通話中的稀飯,但糊湯就是用玉米磨成很細的粒熬制成的,又碰到了玉米二字,這裡不叫玉米叫 苞谷、蕃麥mei ,所以外地人來這裡,隻有吃上看到東西才知道是啥。
商州人說話比較直接,直爽,沖,比如誇一個東西好的時候,會說 “ 好太太、chan太太 ” 當然還有美太太、寮太太、爽太太這一類詞,總結的話,就是 “很” 的意思。很冷,冷太太,難吃,難吃太太,幾乎能用到很的詞,學商州人說什麼太太,絕對是地道商州話。
(嗯,就是這個feel~)
介紹了這麼多,
來幾個詞兒來測測你們是不是真商州人~
(跟着上方拼音念,沒有聲調标識的念輕聲)
(去年)
(烏鴉)
(小蚊蟲)
(遲到啦)
(還行)
(勺子)
(形容人愛整齊)
(說話)
(上午)
(下午)
(沒眼色)
(口水)
(姐妹的丈夫)
(扁食)
(土匪)
(給..幫忙)
(吓唬)
(知了)
(蛇)
(燥起來)
(厲害、利落)
(焦躁)
(我的天呐)
(眼睛)
(媳婦、妻子)
(闆凳)
(西紅柿)
(不喜歡)
(你好兇)
(串門子)
(幹啥呢)
(蹲下)
考一考:
買早餐:
“老闆給我來四蓋 粉橋兒包子,湊水水兒放重些!”
(問:“湊 ” 是什麼)
路上碰見朋友:
“你到啊達起啊?”
(問:“啊”是什麼意思?)
約朋友喝酒:
“弄撒裡?一塊喝酒走!我給擦尋地方你奏來!”
(問:“擦”和“奏”是什麼意思?)
剪了新發型求點評:
“你麼看額窩撒理滴還行吧?砍不?”
(問:“額窩撒”、“砍”各是什麼意思?)
友情提醒:請勿用普通話語調發音,因為……你懂得。
你學會了嗎?
歡迎廣大文化語言愛好者前來留言補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