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充分使用cpu

如何充分使用cpu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11:33:12

打開一檔綜藝節目,隻見嘉賓A對嘉賓B說:“因為你xx,所以我們不能在一起。”

作為老網民,看到這種“都是你的錯”型的話術,第一反應就是:這不就是PUA經典套路嗎?

正想敲鍵盤發彈幕吐槽,隻見屏幕裡沖出一大波彈幕。

“别聽他的,他在CPU你!”“快跑,他在WPS你!”“他在ICU你”“他在SUV你”“他在MVP你”……

除了PUA本身,各種常見的英文縮寫紛紛出現。讓不少網友摸不着頭腦,紛紛在社交平台發問:這些CPU、WPS……都是些啥梗?

玩梗,越傳越離譜

在玩梗江湖裡,盡管PUA的衍生品類多樣,但使用頻率最高的依舊是最初的版本:“他在CPU你。”

如何充分使用cpu(你是如何被CPU的)1

這句話出自一演員在接受采訪時的金句。面對主持人提問:“男朋友一直說我長得不好看怎麼辦?”

該演員回複道:“别聽他的,他在CPU你。”

由于受訪演員年齡較大,不少網友看到視頻後,認為該演員很可能是在學習網上沖浪,但沒完全沖明白,才會把PUA說成CPU。

PUA的全稱是“Pick-up Artist”,本是指“搭讪藝術家”,後出現非法PUA,通過在關系中,使用貶低、否定等手段,使受害者失去自尊和自信,進而實施精神控制、情感虐待和壓榨,踐踏人性和法律的底線。相關案件曝光後,網友們将職場、婚戀、親友等關系中,類似的打壓、控制等行為,都用PUA來指代。

随着網友們的整活,PUA也有了“替身文學”,且越傳越離譜。

一開始,替身多少有些“講究”。比如APP、UFP、PPT等和PUA有相同符号,且數量為三的常用字母縮寫形式。但随後,網友們從生活中取材,自發創造了“他在Hellokitty你”“他在blackpink in your area你”“他在奇變偶不變符号定象限你”……

如果說最初的“CPU”版本,多少還能讓觀衆猜到可能是“PUA”的口誤,但随後衍生的“他在balabalabala你”已經徹底“面目全非”。即使其他網友坦言告知,“這堆balabala就是PUA的意思”,不少“斷網村民”們恐怕還是難以理解。

“梗”本身就是一個梗

在網絡上,時常有這樣的場景:好好聊着天,有人卻仿佛突然“對上暗号”,各種玩隻有他們才知道的梗,開啟“加密對話”模式。

玩梗的人不亦樂乎,但被梗“抛棄”的人隻能淪為旁觀者,“一臉蒙”。

然而,為“梗”所累的不隻有現代人。

古人的“玩梗”叫“用典”,那是文化人的圈子裡才有的共同語言。

孔子稱,“不學詩,無以言”。“學詩”之所以重要,一部分原因是,《詩經》是古代版的“梗詞典”。

懂梗的,就能像魯國的季武子彙報工作,表示“維其時矣”,時機妥當;襄公則回以稱贊,“邦家之基,邦家之光”,誇他是國家棟梁。一來一回,都是“行話”。

不懂的,就會像齊國慶封那樣,被人當面罵“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不死何為”,也聽不懂,毫無反應。

作為互聯網對話的潤滑劑,“玩梗”是當代網友基操了。

尤其是一些上網沖浪十級選手,各種網梗更是信手拈來。你問一句:“你又在CPU别人了?”對方能秒答:“讀書人的事,算CPU嗎,那分明是KTV!”一句話,兩個梗,水平之高堪稱互聯網當代“梗”王。(簡單解釋,此處的兩個梗分别包括:①CPU和KTV分别是PUA的網絡變異詞彙。②魯迅在《孔乙已》中寫孔乙已面對他人嘲弄,表示“竊書不能算偷”“讀書人的事,能算偷嗎?”)

梗在互聯網上無處不在,甚至“梗”這個字,本身也是一個梗,比如諧音梗、身高梗、曆史梗、JOJO梗等。

有學者指出,梗是“哏”的訛字,本意是笑點。如今,“梗”成為正經的網絡用語,從早期由熱門視頻中截取的“不講武德”,到最近大火的影視劇考古作品“王寶钏挖野菜”,都成為網友們集體狂歡的素材。

追梗,但追不上

不玩梗,是不可能的。

對于當代網友而言,“梗”是“黑話”,能區分“自己人”。在社交平台發一句“奇變偶不變”,很快會有網友對上“符号看象限”。隔着屏幕,對上眼神,大家都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

而跟不上節奏的人,自然會在對話中顯得“落伍”了。

但梗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正所謂“一代新梗換舊梗,各搶熱搜兩三天”,梗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好不容易搞懂了啥叫“666”,正想誇誇誰,結果“絕絕子”又流行起來了。然而,還沒來得及用,滿屏的“yyds”“永遠的神”,仿佛在說“你又掉隊了”。

如果說梗的“初代版本”是背景信息的“加密壓縮包”,那梗的二代、三代版本,就是信息的疊加态,理解成本驟升。

最近的“何以笙挖筍”梗,就是“梗二代”的經典案例。何以笙作為某影視劇男主角,在故事中從未刨過土、挖過筍,但因為有“戀愛腦”屬性,在網絡玩梗中被“合并同類項”,“挖筍”梗從“王寶钏挖野菜”的“挖野菜”梗中誕生。

各種“梗”千奇百怪、加速叠代,擡高了“玩梗”的門檻。為了跟上潮流,不少網友得專門“補課”,借助一些講“梗”的自媒體、“梗百科”類APP,像追劇一樣地“追梗”。

但人畢竟不可能24小時刷手機。除了少數沖浪達人,對于一般網友而言,全網刷屏的陌生“梗”,隻讓人疲于“刷”命,隻想說:累了,不想再追了。

如何充分使用cpu(你是如何被CPU的)2

追梗,但不必完全追上

其實,追不上才是正常的。

互聯網上,網梗、段子之流層出不窮,是因為其背後是互聯網的海量信息,根本追不完。

有些爛梗,也不需要追。不少網梗本身沒什麼“含金量”,在小圈層裡傳個兩三天,就會自然消亡。即使有的梗“火出圈”,但用多了也膩味,變成了“爛梗”。

在對話中,頻繁用“爛梗”,甚至還不如不說話。比如現在對人說“栓Q”“絕絕子”,不少網友可能“尴尬癌”都要犯了,更别說推進談話了。

真正重要的内容,也往往不需要刻意“追”。網絡具有自淨功能,冗雜的信息會自然“褪去”,留下真正值得追的“好梗”。

比如,在網友對PUA的花樣“二創”中,無論PUA有多少“替身”,都不會被“CPU”“KTV”之流淹沒。網友們始終關心PUA背後存在的“真問題”,同時也會警惕PUA的“娛樂化”傾向。

坦然承認自己不懂“梗”,也沒什麼不好。有網友表示,以前隻敢在談話的間隙,偷偷用搜索引擎查“xxx是什麼意思”,不敢讓别人知道。如今,不少網友都會在社交平台上發問“不懂就問,xx是什麼梗”,也會得到網友們熱心答複。

如何充分使用cpu(你是如何被CPU的)3

展開對話的關鍵,在于彼此有想要交流的意願。不懂梗,還可以介紹和讨論,作為一種打開對話的方式。一些年長的人想加入對話,用錯了“梗”,小輩們反而會覺得更加親切。

而且,把刷梗的時間,專注于自己的事情,大家反而更願意交流。畢竟,一代新梗換舊梗,而深刻的思想永不過時。

不用網絡詞彙和熱梗,沒有互聯網口癖,我們依舊能夠在同一個世界交流。

來源:央視網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