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腹有詩書”指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氣”可以理解為“氣質”或“精神風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強調了華美的氣質是飽讀詩書的必然結果。
“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自蘇轼的《和董傳留别》,這首詩可能不為普通讀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卻廣為傳誦,原因就在于它經典地闡述了讀書與人的修養的關系。
和董傳留别
【宋】蘇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随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诏黃新濕字如鴉。
【譯文】
生活當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不喜歡陪伴着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随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口袋裡沒有錢不置辦那“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缭亂的“擇婿車”。考試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們誇耀,诏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着俺的名字。
《和董傳留别》是蘇轼寫給朋友董傳的一首留别詩,作于蘇轼從鳳翔回到長安時。蘇轼在鳳翔,董傳曾與蘇轼相從。董傳當時生活貧困,衣衫樸素,但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平凡的衣着掩蓋不住他樂觀向上的精神風骨。
蘇轼送别的這位朋友董傳而言,“氣”不應簡單地指讀書所帶給人的儒雅之氣,更指古代讀書人所推崇的在面對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時的樂觀豁達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顔回“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而能“不改其樂”。王勃在人生落魄時高唱“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董傳身處貧窮,卻始終保持着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這可以從“囊空不辦尋春馬”一句看出。顯然,蘇轼對董傳的人生态度還是非常欣賞的。在臨别時送給朋友這一句,既是贊美,也是安慰。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闡明了讀書與高雅氣質的必然聯系,凝練概括,深得讀者喜愛。今天人們引用它來說明讀書求知可以培養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氣質。也用來贊美别人學問淵博、氣度不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