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緣是何物?問世間“情”為何物?先看西漢董仲舒"合一"的理論理論前,先品下梅花三弄:,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問世間緣是何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問世間“情”為何物?先看西漢董仲舒"合一"的理論。理論前,先品下梅花三弄:
紅塵自有癡情者,莫笑癡情太癡狂,
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問世間情為何物,隻教人生死相許,
看人間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梅花一弄 斷人腸,梅花二弄 費思量,
梅花三弄 風波起,雲煙深處 水茫茫。
再讀金 元好問 (金朝唯一一個可比之唐之李杜,宋之三蘇的文人)詞:
摸魚兒·雁丘詞
【序】泰和五年乙醜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識,号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别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莺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蓋此兩處“情”,深似兒女癡情。其情可贊,其情可歎,其情實堪憐!(能讀到這,說明您是文學愛好者。)
問世間情為何物呢?世間之情,不是"出世間",佛教講到出世間時,那處時空,已經脫離"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生死之苦,情 何以堪或不堪,早已不存在,所以是問 世間 情 為何物,因為隻有在世間,才言情。出世間:似無情已。 那,言誰的情呢?天的,地的,還是人的昵?言歸正傳,我們看看董仲舒是怎麼言“情”的。(看到此處,還饒有興緻,未有疑問,亦無有不明處,說明您不僅是文愛者,亦對佛學知識有常識,有概念等涉及。若再往下看,還需要您要有哲學工作者的耐心與邏輯)。
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或言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或言物質與意識,禅宗尊為寶典《心經》裡叫 色與受想行識,佛學裡的法與心,等等。在不同的哲學、宗教的理論裡,言 物質現象與精神現象及其二者關系上的說法雖不盡相同(不同主義),但大緻都是說 物質現象可觸可見,精神現象可感可聞。可觸可見的客觀存在,相對容易理解。而可感可聞、不可見的抽象虛無,有點難以想象,難以啄磨。情,就是這個東西,抓不住,摸不着,卻愁上心頭,又上眉頭。愛恨交加,去無邊際,來似無由。如此這般,情以何始,情以何休。
古之陰陽家,把世界用三才(天、地、人)、陰陽、五行此十數,概括計算畢了。董仲舒,為了承前儒孔孟,猶其孟子言人性論善說,有所不同見解,于是綜合陰陽家之陰陽說,提出質、性、情的理論,這可是中國哲學史上對"情"的首次系統闡述。其大緻是在"天性,地情,人質"的框架下,闡述的似乎有些道理。
簡明扼要之:天陽生性,天性陽,本善而無惡;地陰生情,地情陰,多變有患;而人合 陰陽、合天地 具其質。人的質中陰與陽同處,陽性出,而良善,陰情出,而惡患。所以我們說某個人有點陰時,是言其情惡,其情為他人之患也。
天有情乎?地無情乎?天性無情,天若有情天亦老。地情有患,衰蘭送客鹹陽道。人質之性、情,豈善惡而能盡述之,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憶君清淚如鉛水,歡歡喜喜過大年。哈哈!您情,初學已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