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劇《骊歌行》,其中有一個片斷,很值得的人深究:
梁王受陸琪的挑撥,遷怒太子,楚慕,所以邊帶着遷怒傅柔,欲對其圖謀不軌,幸虧傅柔機智,又趕上周王的及時趕到,救了其一回。
之後,周王責備傅柔總将自己置身于危險之中,傅柔驚魂未定不語,之後坦然說,有一那一刻,她就想不惜一切代價,了結别人的痛苦,也了結自己的痛苦,玉石俱焚,同歸于盡。
然後周王又問說,這樣做值得嗎?她說,不值得,因為心中有所愛之人。
那樣冷靜,沉穩,那樣聰慧的一個人,也有這樣不顧一切,就想毀滅一切的時候,确實除了劇情的需要,也符合正常人的思維方式。
愛與恨,其實沒有那麼長久,也沒有那麼複雜,有時可能就在一瞬間。
關于愛恨一瞬間的事實,其實最近還真有一件,前幾天與一個久未見的朋友聊天,說起她幹過的一件驚天動地的事,
因為她忙生意,又老不在家裡,老公有了外遇,然後累了一天回去後,被她發現了,她硬是找了幫手,用守株待兔的方式,逮了正着,然後把兩人打成了重傷,之後承擔法律和債務等諸多麻煩事。
也問過她說,圖了啥了,為了一時之快,自己有财力,有能力,也有顔值,為了一個男人把自己卷入了一個複雜又幾乎可以耗盡能量的地步。
她說,當時就恨得呀,覺得非這麼做一次才能解了心中的怒火。
當所有的怨恨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似乎也就到了着火點的溫度了,不論是哪一種點燃的方式,是煙頭還是火柴,也無論是專門還是無意,所以有了不計後果的這樣的結果。
恨是如此,愛其實也一樣。
這個也有一個實例,同事的姐,因為一次出遊,在車上,在店裡,都遇見了同一個人,然後一南一北,就開始長達兩年的戀愛史,最終抱得美人歸,女孩子抛下工作,家人,隻身去了南方,過上了令人羨慕的富足的生活。
也有資料上講,人在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體内的激素水平,就象是腎上腺素,多巴胺一類激素開始一路飙升,然後驅使你的情緒還有心理達到你想要達到的地步,然後就有了愛與恨瞬間的閃亮。
當然過後,也唏噓,結局也是多面的。
如果完美了,就想着真的感謝那一刻的怦然心動,就會感慨緣分來了擋也擋不住,成就了一段佳話。
如果是那種不好的結果,垂頭頓足地說,沖動是魔鬼。
也常常因為承擔了不能承擔的後果後,無論是别人還是自己有了悔意,想着要是當時能理智一點,能将值得不值得想一想,權衡一下利弊,是不是就不會釀成引錯了?
想着可能潛意識中人本能的血性,往往與常理意義上正确的理性的判斷不匹配。
隻可惜人生沒有如果,也沒有那麼充足的時間去理出這些豐沛中的孰是孰非。
因為,對與錯,正與邪,愛與限,僅僅就在那一瞬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