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大腦會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到了青春期,它會清理之前建立的但不經常使用的大腦神經回路。到了25歲左右,我們的大腦性能達到巅峰。在這之後,它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但是,大腦的下滑速度,依然掌握在我們手中。具體怎麼做才能延緩大腦的衰老過程?答案就在《我的第一堂大腦私教課》這本書中。
本書的作者加雷思·穆爾是一名大腦教練,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獲得機器智能博士學位。他先後出版了超過20種關于如何鍛煉大腦、提升腦力的圖書,并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内出版,讀者幾乎覆蓋了從少兒到成人的各個年齡層。
作者也是英國著名的數獨及字謎撰稿人,長期為25個國家的數百家報紙撰寫數獨及字謎專欄文章。書中介紹了41個訓練方法,每個都配有一系列專門設計的益智類遊戲,這些遊戲可以讓我們在玩樂中實踐相應的技巧。
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下,我認為的成年人容易忽視的3個訓練大腦的方法。
每天學習新東西之所以要勤于用大腦,是因為“用進廢退”。生物體的器官,經常使用就會變得發達,不經常使用就會逐漸退化。對大腦而言,閑置的大腦神經回路會被清除掉,而持續地學習會刺激大腦,讓它不斷建立新的神經回路。
早期的經曆或者别人的意見,往往會限制我們認為自己能做的事情。有時,年齡越大經曆越豐富,反而會讓我們更固守已有的行為模式;有時,在做決定的時候,我們會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響。即使别人的意見很真誠,但卻不一定适合我們,因為除了我們自己,沒人知道我們内心的想法和欲望。
另外,我們也常常會自己限制自己。因為一件事做多了,聰明的大腦就自己學會了,進而進入“自動駕駛”的省電模式。一方面,這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簡單;另一方面,它卻限制了我們去主動思考。
請你回憶下,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已經變成了常規活動?哪些是已經不需要思考,直接下意識就做的事情?把它們都寫下來,然後一一檢視下,看哪些可以嘗試換一種不同的方式來做。
下面的建議,可以幫你找到一些靈感:
堅持每天學習新東西,不斷挑戰我們的大腦,不要讓它因為偷懶而日漸衰退。其實,我們要比想象中的無知很多。持續刺激大腦,擴寬視野的同時,也讓我們的思想變得更豐富、更深刻些。
保持身體健康良好的身體狀态,是大腦專注和高效的前提。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犯困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也很低;生病的時候,無心工作,也無心學習。
首先,要确保充足的睡眠。人在睡覺的時候,大腦依然在工作,它會處理一天中所發生的事情,鞏固所學的信息,并搞明白它們的意義。即使你沒有意識到,但大腦也在繼續思考。睡眠可以增強長時記憶。缺覺的人,會判斷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确保每天至少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也盡量将上床睡覺的時間固定下來。
其次,有氧運動必不可少。每個腦細胞隻能儲存少許能量,所以需要穩定的氧氣供應來維持活動。有氧運動,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地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學習;也可以刺激大腦不斷完善,激發創造性想法;也有助于減緩腦細胞自然死亡的速度。
除了補充氧氣之外,我們還需要平衡飲食。大腦必需的營養物質有維生素、礦物質、脂肪酸和氨基酸,但是它們有些是沒法在身體内自己合成的,所以需要我們從外界食物中攝取。
健康的飲食是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切忌暴飲暴食,要少量多餐、細嚼慢咽,要多喝水,記得每天都吃早餐。
保持心理健康适當的壓力,能讓我們更積極地采取行動,也能幫助我們集中精力來完成任務。但若長期處在高壓之下,就會導緻大腦發生負面變化。
壓力通常是由尚未完成的事情引起的,所以一定要做好計劃,按照時間表行事,可以緩解緊張感。但是,一定不要為了計劃而計劃,計劃是圍繞目标而展開的。所以,首先得要确定好目标,目标可以有多個,但一個階段最好隻有一個主要目标。
再者,将短暫的休息也列入計劃之中。當注意力長時間高度集中了之後,我們需要讓自己從緊張的思考中恢複過來,哪怕隻是短暫的休息。讓大腦休息,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睡覺。休息可以是單純的放空,也可以是簡單的轉移下注意力,比如冥想,比如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有計劃的休息,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工作和學習。
最後,如果努力了但卻依然沒有達到預期,記得不要氣餒。及時總結,确保大腦學到的是積極的經驗。
最後大腦是我們的思考中樞,照顧好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行動起來吧!
我是從“每工作40分鐘就運動5分鐘”開始做起的,你呢?#思維# #全民薦書人# #我要上頭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