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人有三急,排便就是其中一急,而大便的顔色也能反應一個人的身體狀态。黑在人們的觀念裡等同于毒素,很多人都以為黑便是健康出問題的标志。同樣是黑便,其實病因有輕有重,甚至可能無病。到底什麼樣的大便算黑便,什麼樣的黑便需要就診,黑便都有什麼病因呢?
先來看下大便是怎麼形成的吧。進食之後,食物依次通過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被消化吸收後排出體外。大便中除了含有食物殘渣外,還有水分、脫落的細胞、細菌等,故而影響大便顔色的重要一部分就是食物本身。
所以醫生在問診時,會問你最近都吃了啥。會使大便變黑的食物有動物血(鴨血、豬血等)、動物肝髒、黑紫色的食品(黑木耳、紫薯、桑葚等),部分藥物(鐵劑、铋劑、部分中藥)。如果發現大便變黑與進食這些東西在時間上有相關性,且身體無不适,可以暫時觀察,停止進食相關食物,如果大便顔色恢複正常,則不用擔心。
排除食物的影響以後,如果是黑便,則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出血量超過50ml,即可出現黑便。之所以出血會變黑,是因為血在消化道停留時間較長,紅細胞被破壞,血紅蛋白在胃酸作用下,在與腸道内硫化物結合後,使得大便變成黑色。有時黑便表面富有粘液而發亮類似柏油樣,我們稱之為“柏油樣便”。接下來我們重點介紹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最常見的是消化道潰瘍,特點是規律性腹痛 黑便。一般而言,胃、和十二指腸的潰瘍會伴随腹痛,典型的胃潰瘍是進食後腹痛,典型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空腹時腹痛。
上消化道腫瘤:食管癌、胃癌、小腸的腫瘤,常表現為黑便,接近肛門的大腸腫瘤出血,常表現為暗紅血便。
糜爛性出血性胃炎:飲酒、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等)、全身嚴重疾病所緻應激狀态、均可導緻胃粘膜糜爛出血。
肝硬化并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可以表現為黑便、或者嘔血,由于出血的是曲折的靜脈,所以往往出血量會很大,短期内出現休克症狀,是醫生最害怕遇見的消化道出血類型。
全身性疾病在消化道的反應:比如血液系統疾病、風濕性疾病、嚴重感染、腫瘤化療後導緻血小闆減少、凝血功能障礙等。
藥物:長期服用抗血小闆聚集(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華法林等),解熱止痛藥(臨床上成為非甾體類抗炎藥)均有可能導緻黑便。此時需要權衡出血量和既往疾病本身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停用上述藥物,以及停用的時間。
臨床上診斷上消化道出血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胃鏡,主要目的一是診斷,可以觀察食管、胃、十二指腸的粘膜情況,可以取活檢标本做病理檢測;二是治療,如果發現出血部位,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止血治療。
大便不僅僅是一種排洩物,它可以幫助我們評估消化道的狀況,提醒我們盡早就醫,所以觀察大便性狀、顔色十分有必要。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韬進行科學性把關。
來源科普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