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後,你是否還懷有夢想并勇于追尋?是否還樂于冒險并對生活充滿熱情?
周國平說:“因為失去童年,我們才知道自己長大。”無論偉人還是普通人,每個人都從童年走來,童年是根,童年是人生的起點。
這幾天讀了一本買給孩子的看的書---《童年》。當我拿在手上那一刻,就被它厚重的質感、蘊含深意的封面和精美的插畫所吸引。
封面上一個紅衣男孩,站立在人生大樹的起點,似乎在思考選擇哪條路,又像似乎在擡頭凝望人生大樹的樹頂,雙手緊緊的,似有畏懼又似有好奇。
封面上的孩子是每個人童年的縮影,讓我們翻開《童年》這本書,一起去探尋關于童年的故事。
它的作者是瑪麗·德布萊辛和克勞德·旁帝。
瑪麗·德布萊辛是法國著名記者和作家,她一直在為兒童和成人創作。她的作品中,有不少作品屢屢摘得國際大獎,還被過程改編成戲劇和電影劇本。
克勞德·旁帝是兒童作家和插圖畫家,他的作品以詩意、幽默和獨具想象力著稱。在這本書中,他負責插畫的部分。
這是一本關于56孩子的童年故事的書。56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人,講述了他們的童年往事和生命中的重要時刻。他們當中,有愛因斯坦、居裡夫人、戴高樂、孔子這樣的為人;也有安徒生、卓别林、佛裡達、巴爾紮克這樣在專業領域大有成就的人;還有聖誕老人、伽内什、赫拉克勒斯、摩西這樣的神話人物,以及不為人知的普通老百姓。
他們所有人,無論有名還是無名,貧窮還是富有,結婚還是單身,真實還是傳奇,都曾以獨一無二的方式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和你們的一樣,都在用自己微小或強大的力量,影響着人們現在與将來的生活。
孩子看來這是56個關于童年的故事,而我看來這不僅僅是故事,它還蘊含了關于遊戲、關于家庭教育的啟示。
小小遊戲映射人生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它伴随着孩子的成長,可以說,沒有遊戲就沒有發展。遊戲反映發展,遊戲鞏固發展,遊戲促進發展。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對于童年的遊戲都記憶猶新。
很多偉人或者名人對于自己童年時代的遊戲都是記憶深刻的,這些小小的遊戲往往映射着往後的人生。
夏爾·戴高樂小時候喜歡玩士兵玩具,他會給家庭成員角色:自己事法國國王,指揮法國軍隊。在遊戲中我們看到了他非凡的領導能力。
他15歲時寫過一個故事,把自己描寫成要去拯救法國的“戴高樂将軍”。他堅信自己有一天能成為國家元首。
最終,他成為了全世界都認識的“戴高樂将軍”
常言道:“會玩的孩子聰明。”“會玩”指的是遊戲水平高,“聰明”指的是認知水平高,這也印證了遊戲水平與發展水平相同步的觀點。
艾米莉·勃朗特在她10歲生日的那天,父親送了她12個小木偶,姐姐夏洛蒂和妹妹安妮都很喜歡。姐姐提議為這些木偶建一些小島,讓它們成為島上的統治者,她們把想象中的這個世界稱為“玻璃城聯盟”。勃朗特家的孩子們在火柴盒大小的紙片上,寫了大量關于“玻璃城聯盟”的故事,同時也畫了許多插畫。
正是這童年裡小小的遊戲成就了艾米·莉勃朗特,讓我們能讀到《呼嘯山莊》這樣經典的名著。而姐姐夏洛蒂的作品《簡·愛》和妹妹安妮的作品《艾格尼絲·格雷》和《懷爾德菲爾府上的房客》也熟為人知。
可見,遊戲具有潛移默化的學習效應,這種效應不僅是現時的,它還是未來的。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家庭是孩子出生後進入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重視教育的家庭,重視教育的父母一定能培養出有用之人。
阿達·洛夫萊斯在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就開始教她數學了。在别的孩子孩子都市識字時,她已經學習了代數和幾何。
在當時的社會,女孩不許學習和數學相關的東西,也不許搞科學研究。但是母親不理會這種社會風俗,她努力培養她的理性思維,為她請來最好的家庭教室,為她制定了嚴苛的學習計劃。
這個小女孩沒有讓母親失望。她17歲時和發明家一起研究計算機的前生“分析機”,她是第一個為計算機編寫程序的人。
愛因斯坦小時候和别的小孩不同,性子慢,喜歡異想天開。他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語言表達有障礙,每次回答問題,總要先思考幾個小時,他誦讀能力很差,背不下任何東西。他讨厭體育,也不愛交朋友,小學生活和中學生活對他來說都是一種折磨,人們把它看成一個落後分子,一個異類。
他在14歲時被趕出了校門,幸運的是,他的家庭很幸福,他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家人都熱愛藝術和科學,他的母親玻波麗娜一直都在支持和鼓勵他。他的父親也重視他,并沒有因為被趕出學校而斥責他。他在輕松幸福的家庭中成長,成為了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可見,家庭的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作為和孩子接觸時間最早、最長的關鍵人物,是小環境的主要營造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如何引導孩子,如何處理和孩子間的關系幾乎每一種細節都蘊含着某種教育機緣。都将影響着孩子未來的發展。
寫在最後冰心說:“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童年的美好回憶就像沙灘上的貝殼,撿也撿不完,數也數不清。
童年是抹不掉的,永遠都抹不掉。無論人們記得與否,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與他們2歲、5歲、10歲或12歲時的樣子相似。他們的童年沒有消失,隻是随着歲月發生變化,展開了新顔。
在讀這一個個小故事的時候,我們不僅僅是看客,還讀到了自己。那些我們兒時玩過的遊戲,經曆過的喜怒哀樂,無一不深深的刻在腦海裡,影響着成年後的自己。
在讀過程中,也時刻提醒着我,作為家長我該怎樣教育我的孩子,給我的孩子一個怎樣的童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