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阿爾茨海默症是否同屬老年性癡呆

阿爾茨海默症是否同屬老年性癡呆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16 21:21:30

#樂享智慧老年生活#

中央電視台9月22日在共同關注欄目播出的關于阿爾茲海默症的節目,引起了人們熱議。

在我住的居民區内,至少有3位老人的子女看了節目後,帶老人到醫院看了醫生,确診為阿爾茲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症是否同屬老年性癡呆(老年癡呆發生率高)1

阿爾茲海默病,又稱腦退化症、老年癡呆症,俗稱老年癡呆。此病的發生率很高,是導緻老人失智的最常見的一種疾病。

據2015年6月從北京的一次精神病論壇上了解到的資科,在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阿爾茲海默病的患病率約為6.6%,在80歲以上人群中,達22%。據報導,2020年我國患病人數超過1千萬,且低齡化傾向明顯。

美國前總統裡根與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是阿爾茨海默病的著名患者。裡根在總統任職的後期就已經出現了一些症狀,卻因為與年歲高的衰老表現混淆而為人忽略。可見,該病在全球範圍内都是容易被人忽視的一種疾病,即便在醫學發達的美國。

阿爾茨海默症是否同屬老年性癡呆(老年癡呆發生率高)2

我的一位鄰居在其父被确診後感慨地說:“确實應該對阿爾茲海默病作廣泛的科普宣傳呀!如果不是看了中央台的節目,受到了啟發,我哪能想到爸爸會患這個病!”

本文即向各位介紹下阿爾海默病的一般常識。從發生與表現說起,談到對病人的護理和怎樣正确對待患者。作為從事營養工作多年的人士,我将詳細談到飲食安排與護理。

阿爾海默氏病嚴重損害人的智力,是樂享智慧老人生活的大敵。人人都要老,家家有老人。隨着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它是每個人都在面對和/或将要面對的極為嚴竣的課題。

本文約4000字,有5條重要提示在最後,務請各位看到底!

阿爾茨海默症是否同屬老年性癡呆(老年癡呆發生率高)3

一.阿爾茲海默病的緻病因素複雜

阿爾茲海默病的緻病因素十分複雜,其病理基礎是大腦萎縮,至今科學界對其發生機理尚不明确。以下是當前比較流行的若幹種說法。

美國學者的研究認為,較為肯定的引發阿爾茲海默病的危險因素是高齡、有遺傳背景、性格内向、受教育程度低、頭部曾遭受外傷,以及冠心病患者;既往有抑郁症病史,與鉛、鋁、汞等有害物質接觸史的人,發生癡呆的危險性也較大。

國内外都有研究認為,從中年時期開始患有“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人群和肥胖人群,60歲以後發生阿爾茨海默病的概率比正常人高。美國對99名未患阿爾茲海默病的70多歲女性做的長達9年的一項調查明确指出:高血脂症是老年癡呆的報警信号之一。高血脂症、高血壓病、糖尿病與肥胖都屬生活方式病,故認為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

在飲酒和癡呆的相關性研究中,有報告稱,适度飲酒可能減少癡呆的發病率,大量飲酒(酗酒)則會導緻認知功能障礙。但更多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即使少量飲酒也無益于減少阿爾茲默氏病的發生風險。

國外還有調查表明,飲用通過含銅上水管材飲水的人群,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率增加,說明銅元素與該病發生相關。有研究表明空氣污染,如pm2.5濃度高,也是該病的一個緻病因素

美國的一項調查結果是,膳食中水果、蔬菜、豆類、谷類、魚類較多而畜禽肉類較少的老年人群,罹患阿爾茲海默病的人數比多吃畜禽肉類的人群少。說明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與膳食結構有關。

有人認為,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與長期從膳食中攝入過多的鋁元素有關,鋁在腦中聚集,阻礙神經傳導,有減退記憶力和抑制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中國人習慣吃的油條、涼粉和許多膨化食品都含有較多的鋁。

我國有人通過對比研究發現,農民發生老年癡呆的比例遠高于城市知識分子,說明受教育與用腦的程度可能同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存在一定聯系。

阿爾茨海默症是否同屬老年性癡呆(老年癡呆發生率高)4

二.阿爾茲海默病的臨床表現

阿爾茲海默病的臨床症狀以大腦功能衰退導緻的癡呆為主。

常見的早期表現是健忘。例如,重複提問同一問題、常遺忘個人财物、幾分鐘前剛發生的事情就忘了、經常迷路、走失。以後會出現精神行為異常,情感淡漠,表現為面部表情淡漠;做事情缺少主動性,沒有欲望。有的病人還可能出現妄想或幻覺,甚至失去正常人的羞恥感和道德感。當逐漸發展到中期和晚期時,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會明顯下降,吃飯、如廁、穿衣、穿鞋都需要他人提醒和協助。

阿爾茨海默症是否同屬老年性癡呆(老年癡呆發生率高)5

嚴重者不能辨識家人與熟悉的物品,大小便失禁,不能獨立進食,行走困難,需要輪椅幫助,甚至卧床不起。

阿爾茲海默症病程緩慢,漸進而不可逆,起病具有潛在性和隐蔽性的特點。

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常見死亡原因,是包括飲食不當在内的護理不周造成的意外事故和傷害,以及并發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阿爾茨海默症是否同屬老年性癡呆(老年癡呆發生率高)6

三.說說對病人的飲食護理與安排

患有阿爾茲海默病的老人智力衰退,甚至不能主動進食。所以,子女與家屬就要對患者進行積極、周到、耐心的日常飲食護理,其目的不僅僅是隻為患者補充營養,還在于增強患者的抵抗力,以及利用現有的科學營養知織,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飲食護理不周,還會患者引發已患疾病(如糖尿病、骨質疏松症等)惡化或發生并發症,甚至可能導緻營養不良而衰竭死亡。

對阿爾茲海默病人的飲食護理是長期而細緻的。筆者認為,家屬與護理人員至少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阿爾茨海默症是否同屬老年性癡呆(老年癡呆發生率高)7

如果老人能自已進餐,最好使用湯勺,為防止刺傷,要避免使用尖銳的金屬刀、叉。餐具宜選擇托盤,應是不易破損的不鏽鋼制品或木制品

要把幾種飯菜放到同一個托盤裡,不應盛得過滿。液體和固體食物要分開,為方便患者入口,大塊的固體食物要切成小塊。吃魚或雞時要把魚刺和雞骨提前剔除。

對不能自己獨立進食的患者,則需要護理者為病人喂食。喂食前,要征得患者同意帶上圍嘴布巾,以防止把衣服弄髒。喂食時,如果患者能夠坐起,最好讓其保持坐位。食物不能太涼,也不能過熱。一次不要喂得太多,速度不能太快,以給患者足夠的咀嚼時間。盛有過熱食物的器皿一定要遠離患者,以免燙傷老人。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飲食調配,在堅持平衡膳食的基礎上,應着重安排些有健腦利智作用的食品。膳食應多樣化,以谷物為主,要有一定量的動物性食物(瘦肉、去皮雞肉、魚、蛋)、豆類、牛奶、海産品和充足的蔬菜與水果。盡量不吃油煎與煙熏食品。飲食宜清淡,不應太油膩,不要攝食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因為患者活動少,則應适當限制熱量的攝入,使每天攝入的熱量與消耗的熱能保持平衡,要防止食之太多,以不使體重超重和發生肥胖。

保持一日三餐的規律性,要定時、定量,要饑飽适中。食物烹調以蒸、煮、炖為主,要做得軟爛,以利咀嚼和消化。為增進食欲,食物加工還要注意色香味,但不必太精緻。有些老年患者吞咽功能受損,咽不下大塊的食物,喝流質食物時,又會出現嗆咳。對此類病人,就要喂飼糊狀食物。糊狀食物的調配也要遵循平衡膳食原則,為防止熱量不足,可少量多餐,每間隔4-5小時吃一次。

阿爾茨海默症是否同屬老年性癡呆(老年癡呆發生率高)8

四.對老人和病人家屬的5點溫馨提示1.作為老年人自已,退休後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态,應該多學習,主動培養愛好,盡可能多地參加社會集體活動。

學習能降低老人發生癡呆的風險。囯外有項研究顯示,老人學習外語,可使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延緩4年或更長。被尊稱為“中囯最後一位儒家”的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在1986年94歲時還登台授課,能讀能寫,交談自如。當問及用什麼方法保持良好智力時,他的回答是:“‘活到老’,‘學到老’,再加上‘思考到老’”。梁先生的養生之道是:生活上,少吃多動、持之以恒;精神上,氣貴平和、情貴淡泊。

阿爾茨海默症是否同屬老年性癡呆(老年癡呆發生率高)9

2.老人是最弱勢的群體,應當受到全社會的關愛與尊重。

有人将阿爾茲海默病患者說成是老頑童,其實,孩童是在進步,是在不斷的取得能力,而老年癡呆症患者則是在喪失能力。故老人子女與公衆對癡呆老人應給予充分的正确理解。

遺憾的是,當前國人對該病普遍缺少應有的認識。這一方面是不少人受傳統觀念影響,錯誤地感到癡呆是難堪和不光彩的事,甚至産生病恥感,不敢承認自已或家人患有本病;一方面也是由本病特有的隐匿性和漸進性造成,以緻人們往往将病人的異常表現與正常衰老過程混淆。如本文開篇時說到的那樣。

中華民族傳統上最講孝道,全社會都應關愛老年人,當前尤其要大力倡導尊老風氣。

老人權益理應受到法律保護。

然而,在信息空前發達的時下,老人受虛假信息與網絡詐騙卻屢見不鮮。老人是弱勢群體,缺少自我防護能力。有些人專對老人(特别是癡呆患者)行騙,用句老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要遭受天遣的。

3.筆者特别提醒老人子女與其他親屬:當發現老人有“丢三落四”、“說了就忘”的記憶力減退時,家人就該想到阿爾茲海默病。近期遺忘是一個節點,子女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當出現凡事沒有興趣、話語含糊等情況,以及行為、情緒、性格改變時,則更應高度給與重視。比如,原來很大方的人,變得非常吝啬,好四處藏東西;原來很有脾氣和個性的人,變得特别溫順聽話。筆者曾遇到一位當街解褲的老人,被人誣為耍流氓。這些都可能是阿爾茲海默病的症狀,請注意:切不可将病症同道徳等因素聯系在一起。

有人估測,在我國,超過90%的癡呆患者從未被人帶去就過醫。

4.在阿爾茲海默病的非藥物治療中,不能缺少家庭關愛和親情交流。

由委内瑞拉專家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家人同住,并受到親人和子女關懷的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患者,與缺少親情的患者比較,前者病情發展明顯比後者慢。該研究報告還指出,缺乏情感支持和少同人交往的老人,發生該病的幾率比同家人一起生活的老人高。因此,就應提倡老人與子女一同生活,讓老人享受同後輩在一起的天倫之樂。如果不住在一起,子女則應想方設法多找機會陪伴老人和多作交流。哪怕多打幾次電話也好。如此,既可以減少老人的孤獨感,為父母增加幾分快樂和幸福,又有利于降低癡呆發生風險或控制病情進展。

子女切切要注意:不管是衰老使然,還是病态,都不可對老人的不當行為埋怨和斥責。

5.阿爾茲海默病雖然不能根治,但早治療和晚治療的結果差别很大。

盡早發現、盡早治療能延緩病程進展,能讓老人有尊嚴的度過晚年。至少,可以使病人多幾年生活自理。

阿爾茨海默症是否同屬老年性癡呆(老年癡呆發生率高)10

最後,筆者有必要再次強調:随着我國人口壽命延長和社會老齡化加劇,阿爾茲海默病己經成為了一項嚴重的社會問題。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以上這些知識都是各位應該了解的。

參考文獻

1.姜慕軍等.适者長壽.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年

2.劉政.老年人該怎樣吃.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年

3.方維忠.中老年病防控.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18年

4.王建業:老年病當治則治.健康時報.2019年3月4日

(圖片取之網絡。技術助理:嬌嬌博士)

劉政 主任醫師。上世紀八十年代留學日本,是我國較早從事現代營養學專家,曾任大連市營養餐工委總營養師。獲省部級與市級科研獎各三項,出版專著九部。

請關注頭條号“營養學教授劉政”。如您認可, 望轉發。 傳播健康科普知識, 至善也!願普天下的老人,人人快樂安康、晚年幸福!

#樂享智慧老年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